蘇丹草尾孢紫斑病

侵害葉片和葉鞘。 1、不宜低刈 4、刈頻適度

症狀

侵害葉片和葉鞘。葉部病斑長圓形、橢圓形,紫紅色,邊緣不清晰,有時具淡紫色暈圈,大小4-20毫米×2-5毫米。葉上病斑數目變化很大。病斑背面有灰色霉層,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葉鞠病斑橢圓形,紫紅色,邊緣不清晰,有時也具淡紫色暈輪,但罕見產生霉層,大小15-30毫米×12-25毫米。

病原特徵

為半知菌亞門的高粱尾孢。分生孢子梗5-12根叢生,欖褐色,頂端色稍淡,不分枝,正直或有1-3個膝狀彎曲,有0-7個隔膜,孢痕明顯,大小為16-96微米×4-6微米。分生孢子倒棒狀,少數為圓柱形,無色,直或略彎,頂端略尖,基部截形,有3-9個隔膜,大小為29-112微米×4-6微米。為害高粱屬作物及牧草。

分布與危害

此病我國分布廣泛,江蘇、內蒙古已有報導,甘肅也有發現。

防治方法

1、不宜低刈 留茬高度應在4厘米以上。
2、科學施肥 根據配方,提供充分營養,以利快速生長,可促進草地康復。
3、播種健康種子 加強種子檢驗,防止由國外或外地傳入此病。
4、刈頻適度 不宜刈剪頻繁,以減少根頸侵染。
5、藥物保護 對草坪及科研地可用以下藥物保護:氯苯嗪、放線酮、克菌丹、百菌清、甲基托布津+代森錳鋅混劑、甲基托布津+福美雙混劑、三唑酮。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