蘄艾柱

蘄艾柱是有名貴本草蘄艾製成,蘄艾,艾草的一種,因產於蘄州(蘄春縣舊稱)而得名。 蘄艾是名貴的中草藥,歷史悠久,譽滿中國。 李時珍的父親李言聞對蘄艾頗有研究,著有《蘄艾傳》,說蘄艾“產于山陽,采以端午,治病炙疾,功非小補。

蘄艾柱名片

比較短的蘄艾條,是為了套用於隨身灸、關節灸器、單柱雙柱灸器、火龍罐這些灸器所產生的一個品種。一般直徑為15mm長度為30。
蘄艾柱是有名貴本草蘄艾製成,蘄艾,艾草的一種,因產於蘄州(蘄春縣舊稱)而得名。中南民族大學教授在中醫藥學刊上發表《艾與蘄艾的生藥學研究與開發》中,將蘄艾與南陽艾、安徽艾、安國艾、北京艾、四川艾、陝西艾相對比,蘄艾的平均高度達2.3至2.5米,而其他地區的艾草多為1.3至1.5米,而且蘄艾葉厚絨多,具有其他地區艾草所沒有的奇異特香。更重要的是,蘄艾中的艾精油(主要藥效成分)含量是其他地區艾草的兩倍之多,蘄艾中還含有更多的微量元素、維生素和能治病的化學物質。艾草的燃燒熱值也是影響艾灸效果的關鍵因素。

種源產地

蘄艾是名貴的中草藥,歷史悠久,譽滿中國。早在明代,藥物學家李時珍對蘄艾推崇有加,並記錄在《本草綱目》中說:“近代惟湯陽者謂之北艾,四明者謂之海艾,自成化以來,則以蘄州(蘄春舊稱)者為勝,用充方物,天下重之,謂之蘄艾。”相傳他處艾炙酒罈不能透,蘄艾炙酒則能透壇。據《蘄州志》載,“白艾蘄州出”。蘄艾因產地而得名。李時珍的父親李言聞對蘄艾頗有研究,著有《蘄艾傳》,說蘄艾“產于山陽,采以端午,治病炙疾,功非小補。”蘄艾古代皆為野生,隨著需求量和標準化生產的需要,逐漸開始進行人工栽培,並加式成多種產品進行銷售,市場反映很好。

常見規格

1.8CM*2.5CM,
2.0CM*3.0CM

藥效功能

本草綱目》:蘄艾“炙百病。可作煎,止吐血下痢,下部匿瘡,婦人漏血,利陰氣;生肌肉,辟風寒,使人有子。作煎勿令見風,搗汁股,止傷血,殺蛔蟲,水煮及丸散任用。止崩血,腸痔血,拓金瘡,止腹痛,安胎。苦酒作煎,治癬甚良,……”。蘄艾“服之則走三陰而逐一切寒濕,轉肅殺之氣為融和;炙之則透諸經而治百種病邪,起沉疴之人為康壽。其功亦大矣。”蘄艾除能治多種疾病外,還具有異香,枝葉熏煙能驅蚊蠅,清瘴氣,具有禳毒防毒的功能。 後世研究認為,蘄艾有理氣血、逐寒濕、調經安胎、溫經止血、清熱止咳消痰等功效。主治月經不調、腹中冷痛、胎漏下血、胎動不安、宮寒不孕等症。為中醫婦科常用的要藥之一。內服可做止血劑,炒炭用止血之力頗優,可治吐血下痢,衄血下血。搗汁服,止傷血,殺蛔蟲,治帶下,止霍亂轉筋,痢後寒熱。用蘄艾配方,亦能治老年人慢性支氣管炎、哮喘、腸胃炎及痢疾等症。 蘄艾外用可治皮膚瘙癢、陰癢濕疹及疥癬等。以艾搓手洗污或煎水浴身,可防治皮膚病。對於產婦和嬰兒,洗用艾葉可以消毒強身。將艾葉曬乾搗碎如絨,稱“艾絨”,製成艾柱,燃炙經穴,或染麻油引火點炙柱,滋潤炙瘡,至愈不痛。炙疾有奇效,能散寒除濕,溫通氣血,通經活絡,故醫家謂艾可炙百病(《名醫別錄》),稱之為炙草。用艾灼一次,為之 “一壯”。 民間有用蘄艾煎水加紅糖飲用,治療小兒風寒咳嗽。 蘄艾不僅治療多種疾病,還具有異香,可以作調香原料。枝葉熏煙能驅蚊蠅,具禳毒殺菌的功效。“清明插柳,端午插艾”,蘄春人更是把蘄艾蘄艾比一般艾更香,入藥治病療效更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