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和艾知道

仁和艾知道

仁和艾知道——系仁和旗下的核心微商品牌產品,由主機板上市公司中國仁和製藥集團榮譽出品。生產於2016年12月份,機械壓制而成,能摳出艾絨,不含雜質,倒流煙設計,皮膚直接吸收艾煙和艾油,是艾條灸3到5倍的功效。

品牌介紹

品牌介紹品牌介紹
仁和艾知道——系仁和旗下的核心微商品牌產品,由主機板上市公司中國仁和製藥集團榮譽出品;生產於2016年12月份。仁和艾知道品牌自創立以來以傳承李時珍千年博大精深的中醫藥文化為使命,仁和艾知道汲取仁和藥業有限公司的高品質的研發工藝與製造技術,融合生產、製作、銷售於一體;專注於推廣蘄艾和蘄艾灸養生事業,將傳統中醫養生方式引向時尚化、生活化、現代化發展道路。

品牌理念

公司傳乘“讓艾布滿天下”的企業精神,實踐綠色安全、中醫古法、安全健康的品牌承諾,以復興中國傳統艾文化為己任,竭盡所能地專注於服務社會、造福人類的現代大健康事業。

品牌定位

仁和艾知道家用灸-家用灸領導品牌,首創最便捷艾灸家用產品!仁和艾知道家用灸是一款用網際網路思維運作的具有名族情懷的艾灸產品,我們致力於將艾灸的難度,喚醒大家健康的養生意識,把被遺忘在角落裡的中華艾文化重新拾起來。

品牌產品

核心產品

艾知道艾知道

仁和艾知道家用灸,顧名思義,就是在家裡就可以艾灸,它的作用原理是通過釘子灸的造型,復原古法艾灸以倒流煙的設計來將燃艾時釋放的能量最大化穿透皮膚,進而達到艾灸的目的。它將傳統艾灸簡單化、便捷化、極大降低國人艾灸的難度,喚醒大家健康的養生意識,把被遺忘在角落的中華文化重新拾起來。

產品原理

仁和艾知道家用灸通過釘子灸的造型,以倒流煙的設計來將燃艾時釋放的能量最大化穿透皮膚,進而達到艾灸目的。由於艾葉燃燒後煙都是往下走的,所以每粒仁和艾知道的下方都是一個能量空間,聚集艾葉燃燒後產生的能量,最大化地提高了艾油的利用率,這樣的一種設計比傳統的燻烤式的艾灸效率高2~3倍。使用者將仁和艾知道家用灸直接貼合在相應穴位處即可施灸,簡單方便高效。

原產地

艾知道艾知道

湖北省蘄春縣蘄州鎮,中醫大師李時珍的故鄉,全球最好的艾草基地,國家級特產中藥材,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莖、葉均可入藥。蘄艾含17種已知化合物,並且揮髮油含量、總黃酮含量、燃燒發熱量等明顯優於其它地區所產艾葉。

製作流程

製作流程製作流程
(1)先將曬好的五月蘄艾放入篩簍進行人工粗篩

(2)把艾葉中的艾莖、斷葉篩選出來

(3)細篩簍篩掉艾葉中的塵土與雜質,人工反覆地粗篩

(4)開始將艾葉放入石臼中開始捶打一小時

(5)再經過篩簍反覆篩選,直至上等精艾出爐

古法制艾絨的方法十分繁瑣,但往往能做出純度最高的艾絨。製作方法簡單為將採集的艾葉經過反覆曬杵、捶打、粉碎,提出雜誌、粉塵而的到的軟細如棉的物品,這就是艾絨。捶打、過篩的次數越多,艾絨的純度則越純。當所制之艾“柔軟如棉”時,方為上等精艾。

品牌優勢

核心優勢

仁和艾知道仁和艾知道

(1)家用灸,更簡單、更高效,隨時隨地都能灸

(2)全球最好的艾葉——蘄艾《北緯30度》

(3)古法制絨的工藝流程

(4)首創倒流煙設計

(5)耐高溫安全膠貼

(6)一顆弘揚中華傳統醫學瑰寶的初心

產品優勢

仁和艾知道仁和艾知道

(1)中國古醫學瑰寶,大量的古代名醫推崇,無數的成功案例!

(2)適用於所有人群,全家都可以用,擴大了消費人群

(3)調理疾病5天一盒,保健身體1月一盒,超高使用頻次,極大提高了復購率

(4)很多客戶在使用過程中會有舒適的灸感出現,好的體驗促使客戶長期使用

(5)仁和艾知道是當下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絕對容易吸引眼球的產品,一個在皮膚上燃燒的產品,足以吸引到客戶

(6)仁和艾知道唯一一種自然療法,一種調理疾病、保健身體的方式,沒有任何副作用

(7)超便捷的使用方法,三分鐘掌握使用訣竅

產品使用方法

1、用防風打火機點燃艾知道艾絨端,撕下艾知道底部膠貼,將本品貼在需要艾灸的穴位上,仁和艾知道燃燒時間15-20分鐘。艾知道採用倒流煙設計,表層艾絨燃完後煙就開始倒流,將燃艾時釋放的能量最大化穿透皮膚,進而達到艾灸目的,當皮膚感覺沒有溫度了,可以用手摸下產品紙筒外壁微涼代表產品已使用完,可以取下艾知道。也可根據施灸時間,達到預定時間後,取下艾知道。

2、取下艾知道時,直接將其從穴位處取下並正放於桌面或放入密閉容器中,確保灰燼完全熄滅後扔入垃圾桶里,以免復燃造成火災和意外。

3、如需繼續施灸,則取出新的艾知道家用灸,重複上述操作。

注意事項

1、施灸結束後,請將燃燒過的艾知道家用灸投擲入盛水容器或阻燃菸灰缸中,切勿將灸柱直接扔進垃圾桶內,以免引起火災。

2、急症及危重症病人應及時去醫院就診,不宜使用本品。急性扭傷在24小時以內,局部腫脹明顯者、及其他外傷有皮膚破損或紅腫者不宜使用本品,或在醫生指導下使用。

3、皮膚感覺障礙或遲鈍者應慎用本品,以免不能及時調節溫度而導致皮膚灼傷。

4、常規施灸後,部分人群在施灸部會出現水皰現象,傳統稱之為“灸瘡”,屬灸療後機體的正常反應。出現水皰後,應密切觀察,小點狀水皰一般無需處理即可自行痊癒;較大水皰需進行外科處理,以防感染。

5、面部、眼部、乳頭等敏感部位應慎用本品,如需使用應控制施灸溫度以及施灸時間,以避免出現水皰。

6、發熱性疾病或其他疾病伴發熱症狀,如疼痛伴發熱以及月經量過多伴有煩熱等,應慎用本品,或在醫生指導下使用。

7、如需在有毛髮處使用本品施灸,應先剃除施灸部位的毛髮或用其他方式固定後再使用。

8、施灸後應避風寒,建議飲用溫水約300毫升,長期施灸應忌飲烈酒、濃茶及咖啡等興奮性較強的飲品。

9、施灸後,若未出現水皰,則不影響正常洗澡或游泳等活動。

10、施灸過程中,偶見頭昏眼花、噁心、顏面蒼白、心慌出汗、發冷甚至暈倒等情況,屬暈灸現象。此時應停止灸,讓病人平臥,立飲溫開水,休息片刻後多可緩解。此症狀多為初次施灸、空腹、疲勞、恐懼、體弱及姿勢不當等原因所致。

11、施灸劑量應逐漸增加。初次施灸或身體虛弱者,施灸時間不宜過長、穴位不宜過多。每次可選1-2個穴位,每穴灸10-15分鐘。待身體適應後,再逐漸增加施灸劑量。

12、本品使用過程中,會產生少量煙霧。若多個穴位同時施灸,在煙霧較大時,要注意空氣流通。對煙霧敏感或過敏者,不宜使用本品。

艾灸禁忌

1、艾灸後2個小時才能洗澡,因此最好洗澡後擦乾身體再艾灸;

2、艾灸後40分鐘再吃飯,或吃飯後40分鐘再艾灸。過飢過飽,過度疲勞最好不要艾灸;

3、泡腳時,絕對不能艾灸;

4、艾灸後要封穴,要穿好衣褲注意保暖。

使用體驗

施灸部位有涼氣冒出,提示客人氣血不足伴有內寒;

客人手指尖指腹出涼汗,提示客人體內寒熱錯雜;

施灸部位有酸脹感或發癢的感覺,提示體內有風寒;

客人手足心出汗,提示有陰陽表里經絡不通暢;

客人在灸療過程中若有排斥灸熱的煩躁感,提示體內熱重。

灸花

很多人在艾灸到一定程度的時候皮膚會起水泡,但大家都會很害怕,認為是燙傷。老中醫指出:艾灸時皮膚表面出現水泡,這不是燙傷,而是灸花!

灸花是灸法術語,指在艾灸中,由於體內濕氣、寒氣重,經絡不通穴位表面出現的大小不一的水泡,甚至化膿現象,是身體裡病邪外發的一種正常邪氣外排反映。

翻閱中醫典籍,對於疤痕灸、灸花的描述也不少。

灸瘡若發,去病似把抓

若要身體安,三里常不乾

灸得膿壞,風寒乃出

不壞,則病不除也

這些都是說艾灸出灸花、灸瘡對身體寒濕排出的描述。

誤解

一般體內寒濕氣較重,如類風濕症、或有嚴重婦科症的灸友,只要灸量及時間足夠了,都會出現強烈的排病反應。如灸花,就是艾灸加速了體內經氣的運轉,將邪氣排出體外的表現。

濕寒之氣屬於“邪”,陽氣屬於“正”,“正”要把邪逼出來,就會出現灸花。邪氣排除體外需要一個通道,而灸花就是這個通道。

因每一個人的體質不一樣,出現水泡的顏色也各不相同,這代表這寒濕的程度及侵入體能的演化過程。

水泡顏色透明,是體內的寒濕找到了排出口

水泡顏色為黃色,是體內的鬱熱找到了排出口

水泡顏色是血樣,是體內的熱毒找到了排出口

水泡如何處理

水泡出現後,大部分不會化膿,要相信身體的自愈能力,不用盲目用抗生素。

灸出水泡的處理方法

1、用碘伏(75%酒精也可以)塗抹在起泡處;

2、用無菌針輕輕從底部刺破水泡;

3、用醫用棉吸走滲液;

4、再次用碘伏消毒;

5、可以塗上雲南白藥,結痂更快。

6、可以紅黴素軟膏塗抹,防感染。

起泡處應儘量避免沾水,如洗澡儘量不要擦破,水擦乾後,再塗上雲南白藥。

一般小的水泡,身體會吸收,水泡破裂後會很快結痂,如果沒有糖尿病史,或是血糖高的症狀,基本不會化膿感染。有糖尿病史者皮膚不易結痂要格外注意!

飲食上忌發物,辛辣刺激食物

現代中醫認為:艾灸是通過刺激穴位及經絡來調整身體系統的,艾灸結束了,由於水泡存在,對於經絡穴位的刺激還在繼續,等於助長了艾灸發揮作用的效果,所以這是好現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