藻苔科

拼音
zǎotáikē
中文名
藻苔科
拼音名
zaotaike
拉丁名
Takakiaceae
所有屬
Takakia........藻苔屬

相關介紹

形態特徵:高約0.5~1厘米,主要特點為具直立莖匍匐莖,葉片深裂為2~4個指狀裂片,裂片為多細胞組成的圓柱形;頸卵器裸露,單個或4~5個簇生於莖上部的葉腋。

種屬分布:此目現有1科和1屬,即藻苔科(Takakiaceae)和藻苔屬(Takakia)。多見於1000~4000米左右的高山濕潤林地或具土岩面。藻苔目植物呈明顯間斷分布,除日本外,尼泊爾、錫金印度尼西亞、阿留申群島和加拿大太平洋沿岸的夏洛特皇后群島等多處有記錄。

研究史:1957年,日本服部新佐和井上浩研究了由日本北部山區採得的一種外觀類似於藻類而具有裸露頸卵器的標本,命名為藻苔。由於它的匍匐莖的形式和頸卵器等與苔裸蒴目近似,但染色體數n=4,5,為苔蘚植物中的最低數,因此,確立它為苔類植物中最原始的目──藻苔目。1963年,R.格羅萊研究了保存於紐約植物園中的由米滕在1861年訂名的“Lepidozia ceratophylla”,確定它為藻苔屬中的第2個種,角葉藻苔。1980年,中國科學家在嘎隆拉山口附近約4000米的冷杉林下採得藻苔,1983年在南迦巴瓦山又發現了角葉藻苔。價值:由於藻苔目植物不斷發現新的分布,對苔蘚植物藻類植物之間的關係,以及探索苔蘚植物的起源問題,增添了一定的依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