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酒治療牛皮癬

斑蝥酒
[藥物組成] 斑蝥2g 65度白酒100ml
[功能主治] 神經性皮炎。
[用法用量] 輕塗患處,每日—二次。
[製備方法] 浸泡七日,取卜清液備用。
[資料來源] 《浙江中醫雜誌》1982,(11,12):559
按:斑蝥酒有良好的止癢作用,可阻斷瘙癢引起的惡性循環,使已紊亂的大腦皮質功能得到調整,並消除因瘙癢對皮膚的刺激;同時斑蝥酒的引赤作用,可加速局部血循環,促進新陳代謝,從而改善局部營養,使苔蘚化的病理組織吸收消退。
斑蝥青皮酒——原名“斑蝥酒”
[藥物組成] 斑蝥30個 青皮6g 白酒250ml
[功能主治] 牛皮癬。
[用法用量] 以棉簽葫取此酒,反覆搽癬上,直至患部感到發熱及痛癢並起白皰時,然後刺破白皰,用清潔水洗去脫皮,如不易脫去,可再搽藥酒二三次,皮脫乃愈。
[製備方法] 上藥共人瓶內浸二至七日。
[資料來源] 《四川中醫》1984,(4):封三
五毒酒
[藥物組成] 斑蝥 紅娘 樟腦各6g 全蠍 蜈蚣各6條
[功能主治] 神經性皮炎、乾癬。
[用法用量] 保護好周圍健康皮膚,每日二三次,用小棉簽或毛刷浸蘸藥液塗擦於受損之皮膚,用藥24小時後局部可出現水泡,未發水皰者可繼續用藥。
[製備方法] 五藥混合用60%乙醇或白酒浸泡,以浸淹為量,兩星期後取浸液,密存備用。
[注意事項] ①塗藥時要保護好周圍健康皮膚,不慎流—卜隨即擦去。②避免搔抓,防止感染,炎性滲出較多時可塗紫藥水。③皮損範圍大或多處者,可分數次治療,一般一次不超過三處。④有潰瘍、糜爛、感染、滲出者不宜用本法。⑤本藥有毒,不可內服。⑥藥液應密閉存放,存放過久或濃度過低時影響療效。
[資料來源] 《陝西中醫》1985,6(8):366
五蛇酒
[藥物組成] 蘄蛇2.5kg 金環蛇2.5kg 銀環蛇5kg 烏梢蛇lOkg 眼鏡蛇5kg 木防己5kg 鬧洋花12.5kg 七葉蓮5kg石南藤2.5kg 雞血藤5kg 稀薟草5kg 鑽腎風5kg
[功能主治] 祛風止癢,通絡潤膚。用於銀屑病。
[用法用量] 內服:每次9—15g,每日二三次,飯前或飯後服均可,不能飲酒者,可用冷開水沖淡服。外擦:每日二三次,每次可用少量藥棉浸少量蛇酒,敷於最嚴重之處,上面用塑膠布或紙覆蓋,再用膠布繃帶固定。三至五個晚上見局部明顯轉色,不起白屑。
[製備方法] 藥洗淨瀝乾切碎,用75度純糧酒250L放容器內浸漬封好,一年後使用。
[資料來源] 《中草藥製劑彙編》
愈癬藥酒
[藥物組成] 苦參子 土槿皮 花椒 洋樟 木通 白及 申姜 百部 方八 檳榔各50g
[功能主治] 治一切癬瘡,不論乾濕新久,但皮膚頑厚浸淫作癢,走串不定者。
[用法用量] 用筆蘸拂,一日二次,至愈為度。
[製備方法] 上藥用高粱酒浸之。
[注意事項] 藥性甚烈,不可誤拂好肉上。
[資料來源] 《成藥全書》
牛皮癬一號酒
[藥物組成] 白及o.5kg 土槿皮0.5kg 檳榔o.5kg 生百部0.5kg 川椒0.5kg 大楓子仁0.25kg 斑蝥(上翅,去足)二兩水楊酸 苯甲酸
[功能主治] 軟堅,散結,殺蟲,止癢。用於牛皮癬,亦用於神經性皮炎,手足癬。
[用法用量] 外用搽擦。
[製備方法] 取白及、土槿皮、檳榔、生百部、川椒五味,分別碎斷和碾壓,置滲漉器中(細粉在上,粗粉在下),另將斑蟄研細與大楓子仁混合,搗成泥狀,置滲漉器最上層,上加特製的木孔板。然後加白酒或60%~75%乙醇高出十餘cm,加蓋,浸泡五至七日,滲漉,共用白酒或乙醇15L,最後在滲漉液中按比例加入5%水楊酸,10%苯甲酸,攪拌,溶解即得。
[注意事項] 急性期忌用。
[資料來源] 《中藥製劑彙編》
止癢酒
[藥物組成] 白鮮皮150g 土荊芥150g 片參150g 白酒適量
[功能主治] 利濕,殺蟲,止癢。 用於神經性皮炎、牛皮癬。
[用法用量] 外用,搽患處。
[製備方法] 將上述藥材粉碎成粗粉,加白酒適量。置有蓋容器內浸漬七至十四日,過濾,壓榨殘渣,濾液與壓榨液合併,靜置24小時,過濾,添加適量白酒至1000ml即得。
[資料來源] 《中藥製劑彙編》
對於以上的用藥還是要根據自己的身體情況進行使用,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傷害或是麻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