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物篩選:方法與實踐

藥物篩選:方法與實踐

《藥物篩選:方法與實踐》是2007年化學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司書毅,張月琴。本書詳細、系統地介紹了受體與新藥研究篩選、酶抑制劑概念與一般篩選方法等篩選方法,實用性強。

內容簡介

本書共分26章,詳細、系統地介紹了受體與新藥研究篩選、酶抑制劑概念與一般篩選方法、離子通道開放劑與阻滯劑及一般篩選技術、基岡表達調控與一般篩選方法、微生物樣品的篩選、植物樣品的篩選、海洋生物的篩選、天然產物的組合生物合成研究、宏基因組學方法、高通量與高內涵篩選方法、計算機輔助藥物設計與虛擬篩選、抗細菌藥物的篩選、抗結核藥物的篩選、抗真菌藥物的篩選、抗病毒藥物的篩選、抗腫瘤藥物的篩選、靶向細胞周期的藥物篩選、抗炎藥物的篩選、抗動脈粥樣硬化藥物的篩選、免疫調節劑的篩選、抗骨質疏鬆藥物及其作用靶位的研究進展、抗糖尿病藥物的篩選、抗心腦血管藥物的篩選、老年性痴呆藥物開發研究、天然產物的化學篩選,全書內容翔實、豐富,針對性強,具有較強的可讀性。

本書可供從事新藥篩選工作的研究人員和從事藥學教育的工作者,以及立志於新藥研究與開發的研究生及本科生閱讀、參考。

目 錄

第1章緒論

1.1 藥物篩選概述

l. 1.1 藥物篩選的概念

1.1. 2藥物篩選和新藥研究的關係

1.1.3藥物篩選的基本形式

1.1. 4藥物靶標的識別和確證

1.1. 5藥物篩選的常規技術和方法

1.1. 6樣品來源

1.2 藥物篩選模型

1.2.1藥物篩選模型概念

1.2.2藥物篩選模型分類

1.2.3藥物篩選模型研究進展

lI 3 藥物篩選新技術

1.3.1雙雜交技術

1.3.2基因工程技術

1.3.3計算機模擬藥物篩選

1.3.4 高通量篩選

1.3.5利用生物信息學篩選

l. 4 我國藥物篩選的概況與展望

1.4.1我國藥物篩選的發展狀況

l.4.2我國藥物篩選研究的展望

參考文獻

第2章 受體與新藥篩選研究

2.1 受體的基本概念

2.1.1 受體發展的沿革

2.1.2基本概念

2.1.3受體與配基結合反應特點

2.2 受體的分類

2.2.1類的劃分

2.2.2亞類

2.3受體與疾病

2.3.1受體數目的改變

2.3.2受體親和力變化

2.3.3受體特異性改變

2。3.4受體自身抗體

2.4 以受體為靶位的新藥篩選研究

2.4.l 高通量藥物篩選模型的套用

2.4.2作為藥物篩選靶位的受體

參考文獻

第3章酶抑制劑概念與一般篩選方法

3.1酶抑制劑的基本理論

3.1.1 酶的抑制作用和激活作用

3.1.2 酶的可逆性抑制作用和不可逆抑制作用

3.1.3酶抑制劑的主要作用環節

3.1.4 酶活性抑制程度及抑制劑抑制活性的表示和計算方法

3.1.5 當前主要的藥物作用酶靶位點和酶抑制劑

3.2酶抑制劑的一般篩選方法

3.2.l酶抑制劑藥物篩選靶位點的選擇

3.2.2酶抑制劑藥物篩選模型的設計

3.2.3酶抑制劑篩選中常用的檢測方法

3.2.4酶抑制劑篩選模型的評價

3.2.5酶抑制劑高通量篩選實例

參考文獻

第4章 離子通道開放劑與阻滯劑及一般篩選技術

4.1 引言

4.2 離子通道分類、結構與功能

4.2.1鉀離子通道

4.2.2鈣離子通道

4.2.3鈉離子通道

4.2.4氯離子通道

4.3 離子通道開放劑與阻滯劑

4.3.l鉀離子通道開放劑

4.3.2鈣離子通道拮抗劑

4.3.3鈉離子通道阻斷劑

4.4以離子通道蛋白為靶點進行的篩選技術

4.4.1膜片鉗陣列技術

4.4-2膜片鉗陣列技術在藥物篩選中的套用進展

參考文獻

第5章基因表達調控劑與一般篩選方法

5.1基因表達調控

5.1.1基因表達調控的生物學意義

5.1.2真核基因表達調控

5.1.3基因表達調控的其他方式

5.2基因表達調控劑的一般篩選方法

5.2.1 基於檢測報告基因的藥物篩選方法

5.2.2 RN Ai在藥物篩選中的套用

5.2.3基因晶片在藥物篩選中的套用

5.3基因表達調控劑篩選的藥物靶標

5.3。1細胞核受體

5.3.2其他潛在的藥物靶標

參考文獻

第6章微生物藥物樣品的篩選

6.1微生物藥物的來源

6.2微生物樣品的採集和分離

6.2.1微生物樣品的採集

6.2。2微生物樣品的分離

6.3 分離菌株的培養,初篩發酵及樣品準備

參考文獻

第7章植物樣品的篩選

7.1概述

7.2植物藥的選擇

7.3樣品積累

7.4有效部位確定

7.5植物藥篩選技術

7.6展望

參考文獻

第8章海洋生物樣品的篩選

8.1 海洋生物樣品的多樣性及其特色

8.1.1海洋生物的物種多樣

8.1.2資源特

8.2海洋生物樣品的篩選

8.2.1 海洋生物資源樣品的採集與處理方法

8.2.2篩選樣品的準備

8.2.3海洋天然藥物的篩選

8.2.4海洋天然藥物研究的一般思路與研究實例

8.3 海洋天然藥物研究存在的主要問題與發展前景展望

8.3.1 主要問題與困難

8.3.2發展潛力與發展前景展望

參考文獻

第9章 天然產物的組合生物合成研究

9.1 產生背景

9.2研究內容

9.3 組合生物合成的生化基礎一天然產物的生物合成研究

9.3.1 聚酮和聚肽天然產物骨架的生物合成機制

9.3.2 聚酮和聚肽類天然產物骨架的合成後修飾

9.4 組合生物合成的研究策略與方法

9.4.1 負責聚酮和聚肽骨架合成的PKS和NRPS的酶學活性重組

9.4.2 聚酮和聚肽骨架糖基化修飾的組合

9.5組合生物合成面臨的問題和發展方向

參考文獻

第10章 宏基因組學方法

10.1 研究概況

lO.1.1基本概念

10.1. 2研究的發展過程

10.1. 3在微生物學研究中的套用

10.1.4宏基因組學的商業化

10.2研究方法

lO.2.l宏基因組文庫的構建

lO.2.2宏基因組文庫的分析

10.3在宏基因組中發現新型天然產物

10.3.1從宏基因組中發現新化合物的方法

lO.3.2在宏基因組中發現小分子化合物

lO.3.3展望

參考文獻

第ll章 高通量與高內涵篩選方法

11.1 高通量篩選方法

11.1l概述

11.1.2化學物樣品和信息管理系統

11.1 3靶點選擇和篩選模型的建立

11.1.4高通量藥物篩選的檢測技術

11.1 5高通量篩選系統的評價標準

11.2高內涵篩選方法

11.2.1產生背景

11.2.2基本設備

11.2.3高內涵藥物篩選方法的研究套用

參考文獻

第12章 計算機輔助藥物設計與虛擬篩選

12.1 藥物設計與虛擬篩選

12.1.1計算機藥物設計簡介

12.1.2虛擬篩選與藥物設計

12.1.3虛擬篩選的意義

12.2虛擬組合化學庫的構建

12.2.1虛擬組合化學的發展

12.2.2虛擬組合庫的類型

12.2.3虛擬組合庫設計的方法

12.3虛擬篩選主要的理論基礎和幾個分子對接軟體

12.3.l智慧型化的計算方法:進化算法

12.3.2 常用的虛擬篩選分子對接軟體

12.4虛擬篩選過程的詳細分析

12.4.l基於2D信息的虛擬篩選

12.4.2基於3D領域的虛擬篩選

l 2.4.3虛擬篩選的改進

12.5 小結與展望

12.5.1集成化套用

12.5.2 AMDE/Tox性質預測

12.5.3總結和前景分析

參考文獻

第13章抗細菌藥物的篩選

13.1 細菌的結構與致病性

13.1.1 細菌的形態與結構

13.1.2細菌的致病性

13.2 尋找抗細菌藥物的基本途徑和方法

13.3抗細菌藥物篩選模型和方法

13.3.1常規的篩選方法

13.3.2定靶篩選

參考文獻

第14章 抗結核藥物的篩選

14.1 抗結核藥物新靶點的選擇

14.1.1 與胞壁合成相關的新靶點

l4.1.2與棺耐藥有關的新靶點

14.1.3與核酸相關的靶點

14.1. 4與電子傳遞相關的靶點

14.1.5 與結核桿菌毒性相關的靶點

14.2抗結核藥物篩選模型的建立與套用

14.2.1 蛋白水平的高通量篩選模型的建立

14.2.2細胞水平篩選模型的建立

參考文獻

第15章抗真菌藥物的篩選

15.1抗真菌藥物的研發現狀

15.2抗真菌藥物的作用靶點及篩選方法

15.2.1 基於活細胞的抗真菌藥物篩選

15.2.2基於特異靶點的抗真菌藥物篩選

15.3 藥敏實驗的測定

15.3.1 NCCLS M-27方案

15.3.2 Etest法

參考文獻

第16章抗病毒藥物的篩選

16.1 引言

16.2病毒複製周期

16.3分子水平的抗病毒藥物篩選模型

16.3.1 以病毒酶作為目的靶的分子水平篩選模型

16.3.2 以病毒吸附及穿人為目的靶的分子水平篩選模型

16.3.3以病毒轉錄為目的靶的分子水平篩選模型

16.4 細胞水平的抗病毒藥物篩選模型

l6.4.1原代細胞培養

16.4.2 倍體細胞培養

16.4.3傳代細胞培養

16.4.4病毒基因轉染細胞培養

16.4.5測定藥物抗病毒活性方法

16.4.6測定藥物毒性的方法

16.5 體外實驗的影響因素

16.5.1病毒株

l 6.5.2宿主細胞的選擇

16.5.3 樣品與對照

16.5. 4支原體

16.5.5同工酶對照

16.5.6抗生素的早期鑑別

16.6抗病毒藥物的體內實驗

16.6.1動物實驗時的注意事項

16.6.2病毒動物模型

16.6.3 HIV-1轉基因小鼠模型

16.6.4 SCID鼠系統模型

16.6.5體內動物實驗的影響因素

參考文獻

第17章抗腫瘤藥物的篩選

17.1腫瘤細胞組織培養篩選方法

17.2微生物學篩選方法

17.2.1噬菌體法

17.2.2細菌變種法

17.2.3抗代謝法

17.3精原細胞法

17.31建立精原細胞法的依據

17.3.2材料和方法

17.3.3觀察睪丸的形態變化

17.3.4判斷結果

l7.3.5放線茵發酵液篩選結果

17.4抗腫瘤藥物篩選的分子靶點

l7.4.1抑制血管生成的篩選模型

17.4.2以端粒酶為靶點的藥物篩選

l7.4.3細胞凋亡通路的靶點

17.4.4有關細胞周期調控的靶點

17.4.5與侵襲轉移相關的靶點

17.4.6耐藥性相關的分子靶點

I7.4.7抗腫瘤藥物篩選靶點的選擇

17.5動物實驗療效評價

17.5.1試驗動物

17.5.2腫瘤模型

17.6抗腫瘤藥物篩選研究趨向

參考文獻

第18章靶向細胞周期調控分子藥物的篩選

18.1 細胞周期調控

18.1.1周期素

18.1.2CDK

18.1.3 CDK抑制因子

1 8.1.4視網膜神經膠質瘤蛋白

18.1.5轉錄因子E2F

18.1.6細胞周期關卡

18.2靶向細胞周期調控分子藥物的篩選

18.2.1小分子iCDK抑制劑

18.2.2內源性CDK抑斜因子

18.2.3DNA損傷修復劑

18.2.4細胞周期相關基因調節劑

18.3RNA干擾技術在細胞周期調控分子靶向藥物篩選中的套用

第17章抗腫瘤藥物的篩選

17.1腫瘤細胞組織培養篩選方法

17.2微生物學篩選方法

17.2.1噬菌體法

17.2.2細菌變種法

17.2.3抗代謝法

17.3精原細胞法

17.31建立精原細胞法的依據

17.3.2材料和方法

17.3.3觀察睪丸的形態變化

17.3.4判斷結果

l7.3.5放線茵發酵液篩選結果

17.4抗腫瘤藥物篩選的分子靶點

l7.4.1抑制血管生成的篩選模型

17.4.2以端粒酶為靶點的藥物篩選

l7.4.3細胞凋亡通路的靶點

17.4.4有關細胞周期調控的靶點

17.4.5與侵襲轉移相關的靶點

17.4.6耐藥性相關的分子靶點

I7.4.7抗腫瘤藥物篩選靶點的選擇

17.5動物實驗療效評價

17.5.1試驗動物

17.5.2腫瘤模型

17.6抗腫瘤藥物篩選研究趨向

參考文獻

第18章靶向細胞周期調控分子藥物的篩選

18.1 細胞周期調控

18.1.1周期素

18.1.2CDK

18.1.3 CDK抑制因子

1 8.1.4視網膜神經膠質瘤蛋白

18.1.5轉錄因子E2F

18.1.6細胞周期關卡

18.2靶向細胞周期調控分子藥物的篩選

18.2.1小分子iCDK抑制劑

18.2.2內源性CDK抑斜因子

18.2.3DNA損傷修復劑

18.2.4細胞周期相關基因調節劑

18.3RNA干擾技術在細胞周期調控分子靶向藥物篩選中的套用

18.3.1 RNA干擾與腫瘤細胞周期調控

18.3.2 RNA干擾劑的篩選

18.4 螢光顯微鏡技術在細胞周期調控分子靶向藥物篩選中的套用

18.5 基因晶片技術在細胞周期調控分子靶向藥物篩選中的套用

參考文融

第19章抗炎藥物的篩選

19.1 細胞、分子水平的炎症模型篩選

19.1.1炎性細胞因子

19.1.2 白三烯

19.1.3花生四烯酸代謝途徑相關酶

19.2體內動物炎症模型篩選

19.2.1急性炎症模型

19.2.2-慢性增生性炎症模型

19.2.3免疫性炎症模型

參考文獻

第20章抗動脈粥樣硬化藥物的篩選

20.1 動脈粥樣硬化與脂質代謝

20.1.1膽固醇及其脂蛋白代謝

20.1.2膽固醇代謝平衡與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病機理

20.2膽固醇生物合成途徑的關鍵酶的抑制劑及其篩選

20.2.1 HMG-CoA還原酶抑制劑的篩選及研究進展

20.2.2鯊烯合成酶抑制劑的研究進展

20.3膽固醇的細胞儲存與細胞間代謝平衡調節酶及其抑制劑篩選

20.3.1 脂醯CoA:膽固醇脂醯轉移酶及抑制劑篩選

20.3.2血漿膽固醇酯轉運蛋白及其抑制劑篩選

20.4脂蛋白受體及其相關藥物篩選

20.4.1 LDI受體

20.4.2清道夫受體

20.4.3 高密度脂蛋白受體--SR-BI

參考文獻

第21章免疫調節劑的篩選

21.1 免疫反應和免疫調節劑

21.1.1 免疫系統和免疫反應

21.1.2 免疫調節和免疫調節劑

21.1.3免疫調節劑的作用靶點

21. 2 常用的免疫調節劑的篩選和評價方法

2l,2.1體外篩選方法

21.2.2免疫調節活性的體內評價試驗

21.3免疫調節劑篩選和藥效學評價舉例

21.3.1 I一2190B的免疫抑制作用

21.3.2 335A的免疫抑制作用

21.3.3 中藥當歸中提取的當歸多糖(ASD屍)和當歸內酯(AsDIJ的免疫調節作用的研究

21.3。4雷帕黴素(RPM的)免疫抑制作用

21.3.5來氟米特(lFM)的免疫抑制作用

21.4 結語

參考文獻

第22章 抗骨質疏鬆藥物及其作用靶位的研究進展

22.1 骨質疏鬆治療藥物的研究進展

22.L l~骨吸收抑制劑

22.1.2骨形成促進劑

22.1.3總結

22.2 骨質疏鬆症藥物作用靶住研究進展

22.2.1作用於成骨細胞的藥物作用靶位

22.2.2作用於破骨細胞的藥物作用靶位

22.2.3總結

參考丈獻

第23章抗糖尿病藥物的篩選

23.1 抗糖尿病藥物主要分類及作用靶點

23.1.1胰島素及相關製劑、類胰島素藥物

23.1.2促胰島素分泌類藥物

23.1I 3雙胍類藥物

23.1.4 a一葡萄糖苷酶抑制劑

23.1.5醛糖還原酶抑制劑

23.1.6噻唑烷二酮類胰島素增敏劑

23.1. 7 中醫藥製劑

23.2抗糖尿病藥物篩選常用動物模型

23.2.1類似1型糖尿病的動物模型

23.2.2類似2型糖尿病的動物模型

2 3.3 抗糖尿病藥物常用評價指標及實驗方法

23.3.1整體動物模型

23.3.2離體細胞模型

23.4建立抗糖尿病藥物篩選模型的思路

參考文獻

第24章抗心腦血管藥物的篩選

24.1引言

24.2 模型一:基於sPA技術的PDE5和PDE3亞型(PDE3A/PDE3B)抑制劑篩選模型

24.2.1原理

24.2.2實驗材料

24.2.3實驗步驟

24.2.4結果分析

24.2.5評價

2 4.2.6範例:x-001對磷酸二酯酶V(PDE5)抑制作用的研究

24.3 模型二:於放射免疫技術的PDE5和PDE3亞型(PDE3A/PDE3B)

抑制劑篩選模型

24.3.1原理

24.3.2試驗材料

24.3.3 實驗步驟及結果分析

24.3.4評價

24.3.5 範例:觀察14種化合物對磷酸二酯酶3A活性的影響

附:重組人PDE3A、人PDE3B製備方法

參考文獻

第25章老年性痴呆藥物的篩選

25.1 AD發病機理

25.2神經元退行性變的治療策略

25.3 藥物篩選…

25.3.1體外實驗

25.3.2動物模型的選擇

25.4 結語

參考文獻

第二26章。天然產物的化學篩選

26.1 概述

26.2化學篩選

26.2.1原理

26.2.2方法

26.2.3套用實例

26.2.4小結

26.3生物分子一化學篩選

26.3.1原理

26.3.2方法

26.3.3結果

2 6.3.4討論

26.3.5小結

26.4物理-化學篩選

26.4.1幾種液相色譜一光譜聯用技術

26.4.2 液相色譜一光譜聯用進行化學篩選的步驟

26.4.3套用實例

26.4.4 小結

26.5 總結

參考文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