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牌兵

藤牌兵

藤牌兵興起於明朝中期的抗倭戰爭,由清代名將林興珠發揚光大,此後一直為清軍特種部隊,戰功卓著,對維護祖國疆域功不可沒。

輝煌歷程

藤牌兵興起於明朝中期的抗倭戰爭,由清代名將林興珠發揚光大。

《紀效新書》中的藤牌兵《紀效新書》中的藤牌兵

林興珠字而梁,明·福建永春縣昇平里(今蓬壺鎮湯城村)人。南明永曆3年(1649年),與叔父林日勝追隨鄭成功抗清義旗,聚眾數千,據福建永春帽頂、馬跳諸寨,牽制內地清軍,後隨鄭克爽歸順清廷。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冬,康熙帝在北京景山召見林興珠,當談及“火器之利,因問所以御之者”時,興珠回答說:“惟滾被為第一。”康熙問“滾被”為何物,興珠回答“即人家所棉被也”。康熙笑說:“是何能也?”興珠回答:“柔能制剛耳。”並詳言其進退滾閃之法。康熙點頭讚許,又問:“滾被之外,更有何法?”興珠答:“有滾牌,臣家有其器。”康熙帝立命取至,又問:“汝家有能用此牌之人否?”興珠召集家人六人,在康熙帝御前表演。“興珠年老,然持藤牌而舞,辟易萬夫。前躍八尺,後退一丈,不可敵也”。康熙帝“命善射者數人,以雹頭射之,數發皆不能中。矢未發已滾至面前,疾于飛鳥”(《廣陽雜記》)。
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1月18日,康熙帝派人到山東、河南、山西三省,在安插於當地墾荒的福建投誠官兵內挑選500名,給銀整裝遣行,又下令在福建等處投誠官兵內挑選善用藤牌及片刀者送京;移文福建提督施琅,選取堅好藤牌400並所用片刀送京。之後他還親自檢查藤牌兵的裝備,認為“藤牌稍薄,雙層者加舊棉一層,單層者加舊棉兩層,堅固可用”,命“侯林興珠與營造司郎中佛保監修,進式後速發”(《清史稿》,下引同)。2月,詔“命都統公彭春等帥師剿撫羅剎”,“命鑾儀使侯林興珠等率藤牌兵會剿羅剎”,並特詔:“林興珠曾效力行間,且系侯爵,其令參贊軍務,彭春等善視之。”

藤牌兵藤牌兵

為了保證福建藤牌兵按時到達,康熙帝還特地命令兵部派遣馬隊將他們送到前線。同年五月,林興珠和都統彭春、副都統班達爾沙、瑪拉等率清軍3000多人水陸並進,在雅克薩城郊抓獲敵兵數人,訊問城中情況,有一俘虜逃逸,興珠當即建議:“宜亟進矣,掩其不備而圍之,令其在外者不得入,在內者不得出。少遲,眾合不可當也。”彭春採納其意見,揮師急進,廿二日抵雅克薩城下,翌日圍城。廿五日,沙俄援兵乘船從黑龍江上游順流而下,欲與城中守兵匯合。
林興珠率福建藤牌兵還擊於江中,“眾裸而下水,冒藤牌於頂,持片刀以進,羅剎眾見之,驚所未見,呼曰‘大帽韃子’。眾皆在水,火器無所施,而藤牌蔽其首,槍矢不能入,以長刃掠牌上,折其脛,皆踣江中,殺傷大半,餘眾潰而逸,興珠不喪一人”。此番痛擊,殺死俄軍30多人,俘虜15人,繳獲敵船一艘。接著,清軍攻城,炮彈所及,到處起火,興珠令藤牌兵“人取草一束,堆城下,不下即火之”。沙俄頭目額里克舍只好乞降,立誓永不再來雅克薩。清軍即釋放俘虜700多人,以全勝贏得第一次雅克薩之戰。
兩個月後,沙俄侵略者背信棄義,重占雅克薩,修築工事,籌集糧食,欲長期盤踞。翌年(1686年)二月,康熙詔命將軍薩布素、副都統郎坦等率所部2000人再攻雅克薩,“並量選候補官員及見在八旗漢軍內福建藤牌兵四百人,令侯林興珠率往”。六月,清軍抵雅克薩城下。初八,福建藤牌兵占領城南土阜,“遇敵伏兵,又大敗之,即於土阜設伏兵固守”,“敵出拒,擊敗之,斬額里克舍”。此次反擊戰,沙俄侵略軍先後被清兵斬殺七八百人,倖存者僅66人。清王朝取得兩次雅克薩大捷,沙俄侵略者被迫求和,中俄兩國於康熙二十八年十二月(1690年1月)簽訂《尼布楚條約》。這是中國歷史上與外國簽訂的第一個平等條約,林興珠和福建藤牌兵功不可沒。

藤牌兵藤牌兵

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在賊心不死的沙俄支持下,噶爾丹以追擊漠北蒙古為名,悍然進兵內蒙古。為使大清帝國政權得到鞏固,康熙帝御駕親征,“興珠復以藤牌兵護駕從征,至克魯倫河,與敵遇,突其駱駝陣,大敗之於烏蘭布通”(烏蘭布通在遼河上游西拉沐淪河南岸,今內蒙古赤峰市克什克滕旗南境)。戰績彪炳的福建藤牌兵為保衛祖國西北疆域立下了一大功。

淡出歷史

1841年8月26日,英軍進攻廈門,和藤牌兵作戰,有光榮歷史的藤牌兵這次沒能沒能擋住英國人的槍炮。

藤牌兵與英軍作戰藤牌兵與英軍作戰

太平天國時期,藤牌兵還活躍在戰場上,但隨著新式火器的普及,很快藤牌兵消失了。

太平天國時期的清軍太平天國時期的清軍

傳承

福建永春縣外山鄉雲峰村的十幾位老人仍在練習藤牌刀這門武藝,但是全村僅有村民林清標一人還有藤牌刀的器械。相關單位正在籌劃如何將這門武術傳承並發揚下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