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季風

藝術季風

藝術季風,作者朱孝遠,出版社新世界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4-2-1。作者的用意是用一種“準歷史”的方法來描述生活、審視藝術。“準歷史”是我的個人用語,意思是:這不是採用嚴格的歷史治學的方法寫作而成的文字,而是一個歷史學家浸淫歷史多年之後,以內在的史學修養悟出的心靈隨感。

圖書名:藝術季風

圖書信息:

作 者:朱孝遠
出 版 社:新世界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4-2-1
版 次:1

頁 數:290
字 數:220000
印刷時間:2004-2-1
開 本:16開
紙 張:膠版紙
印 次:1
I S B N:9787801872210
包 裝:平裝

編輯推薦

作者的用意是用一種“準歷史”的方法來描述生活、審視藝術。“準歷史”是我的個人用語,意思是:這不是採用嚴格的歷史治學的方法寫作而成的文字,而是一個歷史學家浸淫歷史多年之後,以內在的史學修養悟出的心靈隨感。這注定不是一些讓時尚愛戴的文字:它的方法雖然睿智,卻嫌古典;它的文字過於清麗,不夠濃艷;它的思想過於厚重,不夠輕浮。在其中我看到一個史學家的努力:他試圖掙脫現實的桎梏,為歷史正名。在作者看來,所謂歷史,就是“時空中的生命關照”,這是一個讓人怦然心動的藉口。藉助於歷史的時空坐標,作者在那些已經宣告成為過去的人和事中任性留連,找尋一種溝通古今的生活情趣,以此拉近歷史和現實的距離,使歷史成為一種現實關懷。這是一個歷史學家眼中的歷史,讓人動容又不無悲愴。其中有一個歷史學家的良心,也有歷史學家的無奈。說到底,我們仍然不能不在現實面前讓步,為歷史的存在找一個理由,以證明我們自己。而這種種理由,在我看來,其實就是辯護,為一種叫做歷史的信仰辯護。
生活,不再為歷史留餘地,所以這種辯護才顯得那么昂揚。沒有歷史的生活未免輕浮,所以我選擇一種叫歷史的信仰,並為這種信仰一路辯護。

內容簡介

本書作者是北京大學歷史學教授。本書收錄了作者有關藝術的講座二十餘篇。從這本書中可以看到一個歷史學家是如何看待藝術的。
自古以來中國的文、史、哲不分家的傳統,更使我覺得,能一心一意地以純潔的心情來探討歷史中的美,確實是一種無可比擬的幸福。
當史學還沒有被發明出來,或者還未能像現在這樣完美時,我們的人類其實是非常不安全的。我們沒有參照物,我們容易迷路與走散。幸好有了史學,它是人類用無數的性命、無數的錯誤換來的經驗,是它在光照人間。
在歷史面前,最驕傲的人也會突然變得謙虛起來,因為,只有它才是真正完美的。當它用完美的姿態告訴我們平凡的真理時,我們就知道,這就是大自然賦予我們人類的根本目的——竭盡所能,孕育幸福

作者簡介

朱孝遠,1954年生,浙江海寧人。曾在上海、北京、美國、德國等地學習歷史學。1990年在美國俄勒岡大學獲哲學博士學位。1990-1992年在美國伊利諾斯州立大學任教。現為北京大學教授,美國俄勒岡大學榮譽教授,清華大學希臘研究中心主任,中國世紀中世紀史學會副會長,中央美術學院世界文化史講座教授。
主要出版的書籍有:《神法、公社和政府:德國農民戰爭的政治目標》、《史學的意蘊》、《近代歐洲的興起》等。

目錄

第一輯 心靈書架
兒童憶像
心靈書架
生命和星星
約翰·威爾斯的世界圖像
文化的養育
文藝復興斷想
寫在史學的邊緣上
第二輯 文明的顏色
世界圖像和心中印象
禁慾的顛倒
精神的太陽
人的自由意志
文明的顏色
古代國家的三種形式
第三輯 文史講演
古代希臘人的詩性生活——英雄主義
西方的傳統——浪漫主義
詩是頭朝下栽進我們生活中來的一塊隕石
源於革命的藝術
歷史藝術的創新直覺
人文主義與人的復興
路德改教的日耳曼傳統
歐洲的涅槃:為什麼歐洲最早進入近代社會?
中國文化略說——東方的美
西方文明的運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