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林村

藝林村在福建省泉州南安市金淘鎮政府駐地南4.2公里,村委會設在林漈。有12個村民小組,有村民530戶2800人,總面積約6.6平方公里,主種水稻、花生、甘薯。水果有龍眼、桃、李等。

基本信息

村情概況

藝林村在福建省泉州南安市金淘鎮政府駐地南4.2公里,位於南安市西部。東與南(安)金(淘)公路接壤,西至天竺山與眉山鄉為鄰,南至南湖山下,北至南青果場與中心村水磨自然村接壤,距鎮區2公里。
村委會設在林漈。有林漈、謝厝、馬頭寨、大丘、中坂、溪埔、花頭墘、上郭嶺、謝灶、圳下、宮後、針柄厝、報恩古寺、青泉、馬坑壠、侖美、同安、陳嬌18個自然村。截止2008年,有12個村民小組,有村民530戶2800人,總面積約6.6平方公里,耕地1200畝,山地4454畝。主種水稻、花生、甘薯。水果有龍眼、桃、李等。
藝林村村民承先人之美德,崇文尚禮,敬老尊賢尊師重教,學子勤奮向上,人才輩出。村鄰和睦相處,共建和諧社會,發展經濟。除耕作農田外,大多以種植蘑菇收入為主。

歷史沿革

藝林村原為泉州府南安縣崇安里十四都臨漈鄉,民國年間為林漈保,1929年境內建一所學堂—藝林學校,後即以藝林為名,為藝林保,1949年轄於和平鄉,1956年為藝林農業社,1958年為藝林大隊,1984年改為藝林村委會。藝林村因村水口捍門有“仙人漈”而得名臨漈。據說最早有十八姓氏族人聚居,後因遷徙或衰泯,現存八個姓氏。何姓先人最早定居臨漈,其它無從考查,有家譜可證的陳姓家族於明嘉靖年間由十五都後廳遷入定居。而據《豐州集稿》記載有唐大學士韓偓來黃旗山麓隱居,可見藝林在唐代就有人民居住。

歷史名人

藝林村是陳步蟾的故鄉,陳步蟾中書科中書,誥授奉直大夫,父子皆能詩善文。陳步蟾鹹奉五年優貢,掌教奉州書院。長子國試鹹奉八年優貢,掌理漳州俯學教授兼尤溪、漳浦教諭;家有藏書2萬餘冊。陳國仕(1851—1924)不羨科舉功名,唯求真知學識,生性愛好金石篆刻和書法,畢業致力輯錄《豐州集稿》全書15卷,用小楷書寫而成,由廈門大學圖書館收藏,定為珍貴古籍。1992年由南安縣誌編委會整理。黃仲鹹先生獨資獻印出書。七房與六房同整家譜,楷書而成,字字株璣,至今珍藏。尚有錢譜及其他珍貴文物由於戰亂至文革期間失散殆盡。

人文景觀

藝林村天竺山下有座古剎“報恩禪院”,院內外有石槽七具,上刻天渤聖四年丙寅,政和八年戊戍等號。故院必宋之前所建,文人陳國仕撰聯“院內石槽勒宋號,山澗廠室隱唐賢”即指唐大學士韓偓曾隱居藝林黃旗山下。“黃旗山,山有廠室,壁上勒草字兩行,似“京兆韓致堯隱”。而報恩蟬院之山下一自然村——青泉,“韓先生雲礽世居於此”。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