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羚羊自助游--內蒙古(2003)

內容介紹

那些對內蒙古淺嘗輒止的人說:內蒙古就是呼倫貝爾、錫林郭勒草原,在沒有驚濤駭浪的碧海上,貼著地平線浮起藕白的羊群,和睡蓮般優美又飄忽的氈帳;內蒙古是一騎絕塵的那達慕;是熱騰騰奶茶、沙米的幽香;是烏蘭牧騎悠揚的長調,抖肩、踢踏的勁舞;是酸酸的馬奶酒;是馬頭琴憂鬱的吟唱……
其實,窮一個自然地質學家的一生,無法注釋鄂爾多斯古陸30億年的沉浮,無法為扎賚諾爾猛瑪象、二連浩特恐龍族寫出家譜;窮一個考古學家的一生,無法讀懂所有大漠荒山中的岩畫史詩,無法找到大窯“石器工場”的打造者,無法用幾間博物館框住草原王朝上下三千年;窮一個經濟學家的一生,無法計算內蒙古擁有多少太陽和風的能源,無法摸透北疆有多少煤的熱力、駝絨的堅韌、羊絨的溫馨;窮一個探險家的一生,無法重溫消失在歷史中的駝鹽古道,無法在巴丹吉林的“珠穆朗瑪”開出一條登山線路……
所以,請以好奇和敬意拜訪這片土地!
即使你只是個旅行者,想見識對準大雕的彎弓,或者只是想在篝火上烤一隻肥羊,成為一小時騎手,也難免和一個北方遊牧民族的心靈,發生美好的碰撞。
去內蒙東緣,那裡被大興安嶺莽郁的林海覆蓋著,是一片野生動物的樂園;眺望“全國第一曲水”莫爾格勒河,它以“九曲迴腸”聞名,流域全長290千米,可是彎彎曲曲的河道加起來,竟有數千千米長;“達賚諾爾”的飛鳥翔集在旅行者的圈子裡早出了名,而與它一河之連的貝爾湖則更加幽深,南遷的“候魚”順烏爾遜河南下時,在兩湖交接的烏蘭崗激流中,魚兒紛紛騰空越過攔魚的魚柵,你們看了這壯觀的“鯉魚跳龍門”嗎?
去大興安嶺,走進聚居山林的鄂倫春人民搭起的“斜仁柱”,撲面的是興安山林的味道,如果你勇敢地嘗嘗老獵人拿野味內臟蘸鹽製成的“阿斯根”,比吃“魚生”可刺激多了。鄂溫克、達斡爾都是和蒙古族淵源深厚,又民風迥異的少數民族。
也許你離內蒙中部近一些,坐一夜火車就能親近錫林郭勒大草原的美景,它被那么繪聲繪色地編入了國小語文教材,小孩子都能琅琅背誦“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隆,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或者你決心拜謁成吉思汗的靈魂,順道參加一場鄂爾多斯的婚禮,它演出了世俗人情,演出了真摯愛情,也演出了歌舞昇平。
說到西套蒙古,大漠孤煙、邊庭烽塞、居延漢簡是它的情思;黑城、綠城、白城、紅城是它的傳奇。不過西夏故址已成荒涼的廢墟,居延古海只在蜃樓中說起老子化胡成仙的故事;六輪吉普要顛簸上一天,才能進入真正的巴丹吉林,每一叢梭梭都個性鮮明。攝影家在秋天蜂擁而至,為了“三百六十五分之十”個金色額濟納,一時之間“達鎮床貴”;憂心忡忡的記者和環保組織卻只在春天來,看巴丹吉林的風不懈地刮,沙子是它最鍾愛的玩具;也看失去顏色的胡楊、看弱水狂沙……
我深信只有走進中華母親靈魂的最深處,才能做她最好的兒女。內蒙古是中國北方少數民族生息繁衍的熱土,細數往昔,這裡曾是匈奴、柔然、鮮卑、党項駐牧的天堂,霍去病、成吉思汗、嘎達梅林馳騁的疆場!如今順著光祿塞、雞鹿塞、秦城趙堡這層歷史的沉澱望去,順著昭君的青冢、契丹人的祖州城、西夏人的黑城望去,化外之地剛強而異域的美裡面,怎么浸透著說不出的蒼涼?
內蒙古!在這裡人與自然曾經彼此善待,曾經有碧綠的生命之海……今日穿越“駱駝之鄉”阿拉善,極目望見的不是悠閒的駝群,而是茺草狼藉的戈壁;多少成吉思汗垂鞭凝望過的草海,都如一片綠色的雲彩般飄去了。
在這片土地上細細地漫遊,那將是一次從肉體到心靈的考驗,大自然的靈性在人類感悟的一刻才能閃耀!經過塞北長冬的折磨,春天本該是希望的季節,內蒙古卻充斥著關於“沙塵暴”、關於無休止的攫取“化石能源”、關於“羊吃土地”的報導……所有的問號全都被拉直,變成驚嘆號!夏季,本該是降水豐沛的季節,乾涸不久的居延海焦黑尖銳的戈壁礫石,在牧民心中留下的傷痕還沒有痊癒!
如果語言能夠描述所有的美與哀愁,那還要攝影師的鏡頭做什麼;如果照片可以傳遞所有盛開和凋殘的景色,旅行者又為什麼向遠方展開腳步呢?!

作品目錄

1 精彩內蒙古
2 話說內蒙古
3 出行指南
4 實用信息
5 呼和浩特地區
6 包頭地區
7 呼倫貝爾盟
8 蒙東地區
9 赤峰地區
10 錫林郭勒地區
11 額濟納旗地區
12 鄂爾多斯地區
13 蒙西南地區
附錄
索引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