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釉白龍紋梅瓶

藍釉白龍紋梅瓶

元藍釉白龍紋梅瓶出自中國元朝時期,它是元代瓷器製品的代表作,也是元代藍釉器中極為引人注目的藝術珍品。該瓶是揚州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基本信息

文物信息

名稱:元藍釉白龍紋梅瓶
藍釉白龍紋梅瓶藍釉白龍紋梅瓶

類別:陶瓷
年代:元代
尺寸:高43.5厘米,口徑5.5厘米、最大腹徑25.3厘米、底徑14厘米
收藏:揚州博物館

文物鑑賞

元朝在中國歷史上存在不足百年,在經濟領域的許多方面,特別是手工業有一定程度的發展和提高,
..
尤以制瓷業十分突出,在中國陶瓷史上占有極為重要的地位。元代瓷器製作無論在顏料的煉製或燒造方面,進步頗為顯著,已經發展到相當成熟的階段。該件元藍釉白龍紋梅瓶高43.5厘米,口徑5.5厘米、最大腹徑25.3厘米、底徑14厘米。元藍釉白龍紋梅瓶口小頸短,口沿平坦,肩豐漸滑,肩以下逐步收斂,至近底處微微外撇。瓶口和瓶身均不太圓,修胎不太講究,有點隨意性。器底淺,內凹為砂底,足底邊角修刮隨意。元藍釉白龍紋梅瓶腹部刻劃出一條龍追趕一顆火焰寶珠,其紋飾為俗稱的趕珠龍紋。龍環繞瓶身一周,呈橫“~”形,龍首上仰,似鹿角形雙角微微後翹,龍眼突起,炯炯有神。其以藍釉點綴眼珠,在青白釉的襯托下,更顯突出,起到畫龍點睛的藝術效果。龍張口吐舌,露出利齒。上、下顎唇邊卷翹。頸部細長,有一束長鬣作飄拂狀。背部脊紋動感鮮明。四肢粗壯且長,前肢一前一後屈伸,後肢一後一前伸屈,呈跨大步行進狀。肘毛纖長而稀疏,亦作飄拂狀。伸出的四肢,每肢三爪指尖十分鋒利。其尾似蛇之禿尾。從整體上看,元藍釉白龍紋梅瓶主體紋飾與輔助紋飾相映成趣,和諧統一。主紋是龍和一顆火焰寶珠,輔助紋是四朵火焰形雲。火焰寶珠紋的時代特點是唐代火焰短,元代火焰長,而宋代火焰介於唐、元之間,不長不短。元藍釉白龍紋梅瓶的火焰曲長呈波浪狀,火焰的根部連有一顆小型寶珠,像浮動的珊瑚枝。滿刻鱗片的龍身彎曲起伏,其動態與毛髮的飄拂一致,神形兼備地展現了一條巨龍凌空騰飛,遨遊於天際間。那矯健的身軀,飄拂的長髮,堅硬的利齒,鋒利的尖爪,盡顯龍的威武、雄壯、猛然。在巨龍周邊空間襯以四朵飄動的火焰形雲紋,更加襯托出巨龍以其咤吒風雲之勢,騰飛於萬里長空之中。
元藍釉白龍紋梅瓶口沿內施藍釉,器內無釉。器外壁通體施藍釉,細看梅瓶上、下藍釉略有不同,器身上部釉薄色淡泛紫,器身下部釉厚色濃泛深藍色。整體釉質肥厚、瑩潤。胎釉交接處微露火石紅。雲龍紋施以淡淡的青白釉。藍釉深沉古樸,青白釉清新純潔。兩種色釉的差異十分鮮明,白釉龍紋在藍釉的襯托下更加奪目,兩色相映,對比強烈。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