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都剌(1305?~1355?)

薩都剌(1305?~1355?)

薩都剌出身將門,但據其《溪行中秋玩月》詩自序,幼年“家無田,囊無儲”,生活貧窮。 如為人艷稱的《秋詞》、《京城立春》等,能托出特定的情境,構成饒有意趣的“詩畫”。 薩都剌的詞作雖然不多,但頗有影響。

薩都剌(1305?~1355?)

正文

薩都剌(1305?~1355?)元代詩人。字天錫,號直齋。回族人,一說蒙古族人。其祖思蘭不花、父阿魯赤世以膂力起家,累有功勳,受知於世祖、英宗,命仗節鉞留鎮雲、代,所以薩都剌的生地為雁門(今山西代縣)。薩都剌的生卒年難以確指。今參照與薩都剌同年進士楊維楨生年(1296),及《雁門集序》中“逾弱冠登丁卯進士第”說法,定薩都剌生年為1305年左右。又據薩都剌晚年投入方國珍幕中的傳說,定其卒年為1355年左右。
薩都剌出身將門,但據其《溪行中秋玩月》詩自序幼年“家無田,囊無儲”,生活貧窮。薩都剌青年時曾奔波吳、楚,泰定四年(1327)進士及第。後任京口錄事司達魯花赤、江南行御史台掾史、燕南河北道肅政廉訪司照磨、閩海福建道肅政廉訪司知事、燕南河北道肅政廉訪司經歷等職,都是九品至七品小官。薩都剌為官清正,曾有發廩賑災、救助難民、禁止巫蠱、移風易俗等政績。在江南御史台掾史任上,更因彈劾權貴而受過貶謫。傳說晚年曾投方國珍幕中。
薩都剌博學能文,兼善楷書。他的文學創作,以詩歌為主。詩詞內容,以遊山玩水、歸隱賦閒、慕仙禮佛、酬酢應答之類為多,思想價值不高。在《送管元帥南征》、《送劉照磨之桂林》等詩中,他甚至擁護統治者對起義人民進行鎮壓。但有些詩涉及元代社會的黑暗現實,反映了當時的階級壓迫。如《大同驛》、《黃河月夜》、《鬻女謠》、《織女圖》等等,反映了勞動人民的生活慘狀。五古早發黃河即事》,一方面描寫農夫“炊煙動茅屋,秋稻上壠丘。嘗新未及試,官租急徵求。兩河水平堤,夜有盜賊憂”,另一方面描寫貴族公子“鬥雞五坊市,酣歌最高樓”,以強烈的對比手法,揭示了元代社會的階級矛盾。有些詩大膽諷刺了統治階級的腐朽與罪惡,筆鋒不僅指向了郡守縣官、王孫貴戚,且指向了最高統治者。《記事》一詩,用“只知玉璽傳三讓,豈料遊魂隔九重。天上武皇亦灑淚,世間骨肉可相逢”的詩句,揭露元武宗次子圖帖睦爾的篡兄位之事,此事為正史不載,被稱為“詩史”。有些詩歌表達了為民請命、勵精圖治的政治思想,如《寄朱縣尹》、《送廣信司獄》詩等。《湖南張子善,欽點第一人,彈劾權貴,左遷西台御史,旋拜前職,素有退志,故舉兼善勸之》、《舊劍》、《塵鏡》等詩,希望官吏愛護人民,抒發了作者以天下為己任的報國志願。而《過居庸關》、《題畫馬圖》等詩,針對元朝統治者窮兵黷武,表達了“男耕女織天下平,千古萬古無戰爭”的反戰思想。這些作品是薩都剌詩歌中的精華部分。
薩都剌的山水詩頗見功力。他遊宦多年,足跡遍及長城內外、大江南北,不少山水詩富有生活實感,描寫細膩,貼切入微。如“江白潮已來,山黑月未出”,“山腳客行驚犬吠,樹皮苔老結龍文”,“渡口客船爭貰酒,斫魚列紙賽河神”等等,均從現實生活中得來,結成佳句。他描繪北方風物,尤具特色。如“牛羊散漫落日下,野草生香乳酪甜。捲地朔風沙似雪,家家行帳下氈窮”;“紫塞風高弓力強,王孫走馬獵沙場。呼鷹腰箭歸來晚,馬上倒懸雙白狼”等。對塞外風光信筆勾勒,粗獷有致,體現了其他詩人鮮有的創作個性。
詩歌技巧上,薩都剌繼承了唐、宋詩歌的某些手法,並具有自己的特點:①截取平淡的生活片斷,鑄成韻味悠遠的意境。如為人艷稱的《秋詞》、《京城立春》等,能托出特定的情境,構成饒有意趣的“詩畫”。②層層深入,凝鍊簡潔。如“百年詩句里,三國酒杯間”,“千古風光鬢邊白,六朝山色馬頭青”等,言簡意賅,給讀者以充分的想像餘地。③善於創造,形象生動。如“雲孫捧出南箕簸,月姊舂來北斗量”,“一山如龍入雲起,一山化作長江流”等句,化靜為動,化無生命為有生命,使形象新穎流動。④偶亦採用“通感”手法,將視覺形象、聽覺形象、嗅覺形象等聯通使用,互相比譬。如“市聲到海迷紅霧,花氣漲天成彩雲”,“烏鵲橫橋秋有影,銀河垂地夜無波”等。
薩都剌的詞作雖然不多,但頗有影響。尤以〔念奴嬌〕《登石頭城》、〔滿江紅〕《金陵懷古》兩首著名。他在〔念奴嬌〕《登石頭城》中,撫今追昔,韻調蒼涼,以一組富有悲劇意味的形象,詠出風雲易消、青山常在的感慨。〔滿江紅〕《金陵懷古》一詞,則巧妙地活用前人典故,弔古傷今,表現了更為圓熟的技巧。後人曾推崇薩都剌為“有元一代詞人之冠”,並非溢美之詞。
著作有《雁門集》14卷,又《武夷詩集序》文 1篇。《雁門集》有近人殷孟倫校本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