薦鬲

薦鬲

折沿束頸,鼓腹弧襠,三蹄足。 銘文字數,口沿鑄銘文約15字(其中重文2)。 在鬲的腹部,有六條(殘存三)怪獸均勻分布。

春秋晚期前段 薦鬲
通高12.6、口徑15.5厘米,腹徑16.1厘米
殘重2.08公斤。
河南博物院 藏
折沿束頸,鼓腹弧襠,三蹄足。自口沿至腹有三道怪獸扉棱。腹部飾三組蟠虺紋。
銘文字數,口沿鑄銘文約15字(其中重文2)。
銘文釋文為□□□自乍(作)薦鬲,子子孫孫永保用之。
此鬲河南省淅川縣下寺楚墓出土,寬沿外折,束頸鼓腹,襠部近平,三足作獸蹄狀,近平的底和實心的足,已與早期空心深腹的銅鬲風格迥異了。
在鬲的腹部,有六條(殘存三)怪獸均勻分布。怪獸回首顧盼而奮尾欲動,凹腰收腹而緊貼於鬲腹,前爪緊扒鬲口而雙目圓睜,造型極其生動。鬲腹的外表,滿飾交結窮奇的蟠螭紋,與六條立體怪獸互為映襯。銘文泄露的"天機"寬寬的口沿上有一周篆書的銘文,但起首三字被颳去,僅存十五字,文中說某某某自作薦鬲,希望子子孫孫永遠傳而用之。出土之時,鬲內還放置一件青銅短匕,長16厘米,顯系與鬲相配的取食工具。
同樣的鬲在王子午墓中共出土兩件,在另一位楚國女貴族幕中也有出土,而且後者銘文未被刮掉,表明原來曾屬於另一個名為"江"的小國所有。王子午墓所出薦鬲也有可能是屬於同一主人的。那么江國銅器為什麼會出現在楚國貴族墓中呢?原來,江本小國,在春秋時期被楚國滅掉,楚人乘機將江國的銅器劫掠回國並瓜而分之。這在古代本是經常發生的事,兩國交兵,戰勝國首先要作的事就是毀其宗廟而遷其重器。王子午墓中兩件薦鬲即屬此例。但王子午卻欲蓋彌彰地將原主人的名字颳去,卻未料同為楚國宗親的女貴族未作處理而泄露了這一段本也難以掩蓋的歷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