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明德[旅美重慶籍畫家]

薛明德[旅美重慶籍畫家]

70年代末,薛明德在自家小屋舉辦的畫展取名為《光、色、體油畫作品展》,而他的簡陋小屋取名為《黑牛畫店》。 很多年沒有見到薛明德了,只聽說他和友人一起搞的“野草畫會”難以為繼,各自忙各自的事情去了。 一直再沒有見到薛明德,不知他在何處,但一定不在沙坪壩那堆破爛的紅磚房子裡了。

簡介

中國當代著名畫家,薛明德。
2007年1月11日—26日薛明德正在紐約皇后區發拉盛圖書館舉辦“荒原系列”個人油畫作品展。

薛明德近照薛明德近照
2005年8月在紐約曼哈頓5大道53間西20號唐納圖書館舉辦了薛明德油畫作品展。
2003年9月為其54歲生日舉辦了約100幅薛明德作品展。
70年代末,薛明德在自家小屋舉辦的畫展取名為《光、色、體油畫作品展》,而他的簡陋小屋取名為《黑牛畫店》。《野草畫展》是當時一批業餘青年畫家自發組織的一個打破傳統約束,形式新穎,思想超前的畫展。當時薛明德不是工人,而是辭退了工作的無業者,也可說是一個自由職業者,雖然當時還沒有這種職業的稱謂。
薛明德現在定居美國,還在不停地每天畫畫,沉醉於線條、色彩之中。

評論

之一:薛明德

70年代末在四川畫畫的人都曉得重慶沙坪壩有個畫畫的怪人叫薛明德,他是一位普通的工人,卻在自己的家裡辦起了一個私人畫展,叫“野草畫展”。一時間,讓我們這批剛上大學學美術的人一陣騷動,都渴望到沙坪壩去一睹風采。
70年代末各地有好些個與官方畫展不太一樣的畫展,比如北京的“星星美展”當時影響就非常大,出了一批“星星美展”的名人,比如黃銳、包炮、馬德升、阿城…..等等,這些都是在那個年代具有特殊反叛精神的藝術家。而在四川,出了個“野草畫展”,出了個薛明德,很了不起。
我是和幾個同學一起,從北碚坐車去了沙坪壩,東打聽西打聽,才在一大堆又破又爛的紅磚房子裡找到薛明德的家,那是一套大約40平米的套間,外間是小小的門廳,裡面有一間完整的房子,在房子裡所有的牆上,或者能拉上繩子掛畫的地方,都亂七八糟的掛滿了畫,薛明德搬了一根獨凳坐在門口,他的腳下放了一個竹編的簸箕,參觀者往裡丟一些錢,好象最低消費每人5毛錢,多給不限。據說他已辭去了工作,專職畫畫,這在當時是絕少的現象。
坐在那裡的薛明德見來的人多了,便起身給大家講解他的作品,印象中他特別會說,情緒異常激動,他對繪畫的理解,他對主題性創作的反動,他詛咒現實制度,罵官方畫展的墮落,而從他的一大批作品中,我們看到了壓抑,看到了混亂,甚至看到了性。色彩是如此奔放凌亂,線條是如此躁動不安,所有的形象都在不羈的塗抹中顯得如此渴望…..
我們一邊聽他講演,一邊看他的作品,那情景,像極了一個宗教儀式,而他在我們眼中就是一個聖徒,一個具有宗教般狂熱的布道者,沒有任何人去打斷他的思路,只有靜靜的傾聽,而對於我們這些初入藝術行當的人來講,薛明德的獻身精神無疑打動了我們。
在他講演的時候,我終於看清了他的形象,30歲左右,中等個頭,看上去比較敦實,一身工作服,頭髮很硬,一臉鬍子拉茬,印象特別深的是他的眼睛有一種鬥士般的凶光,似乎永遠衝著血,抑或是不能安靜入睡而積澱下來的亢奮。
那個時代,要做一個獨立的藝術家談何容易,一個人要畫那么多怪異的畫,那得付出多少心勁,難得啊!薛明德同志。
回到學校不久,我們便依葫蘆畫瓢的在西師校園裡搞了一次“露天畫展”,各個專業的同學製造了一批與自己學院功夫完全不同的作品,露天展示在校園的葡萄架下,當然,引起了巨大的校園轟動,中文系的同學寫下了大量詩歌,政教系的寫出了自己的吶喊……展出三天,學校限令拆除。沒過多久,我們甚至請來了北京的黃銳、馬德升……請來了重慶的薛明德,在眾多的藝術青年簇擁下,這些藝術先鋒們真的找回了一些革命者的感覺。
那是1979年,80年代的前夜。
很多年沒有見到薛明德了,只聽說他和友人一起搞的“野草畫會”難以為繼,各自忙各自的事情去了。
1986年當我正在籌備:“四川青年紅黃藍畫展”的時候,有朋友從重慶來,並帶來了一位工人摸樣的朋友,我一時沒有認出是誰,朋友介紹,這是重慶的薛明德,我一驚,這不就是當年熱血亢奮的藝術鬥士嗎?我趕緊讓座、看茶,可這時的薛明德變得異常安靜和客氣,我問他近來在忙什麼,他說沒忙什麼。我又問到成都是有事還是來玩玩,他說沒得啥子事得,聽說你們準備在成都搞一個現代藝術展覽,我來看一下,我說你帶畫來沒有呢,他說沒帶,這幾年沒咋畫畫兒了。
就這樣有一句沒一句,坐了一下午。我再仔細觀察了一下他,已經沒有當年的狂放和亢奮了,臉上的鬍鬚沒有變,外形似乎變化也不大,但他那雙眼睛變得柔和了,甚至顯得有些躲閃,一個細節告訴我,他在和我們交談的時候,再沒有過去意氣風發鬥志昂揚的架勢了,他甚至有時說話還時不時的低一下頭,仿佛在回想。我沒有問他這幾年生活得怎么樣,但我可以肯定,他吃了很多苦頭,這種苦頭已遠不像當年他被派出所抓了又放,放了又抓那樣簡單。那時的他有著不屈的信念,進去了以後,還在畫畫。而後的他,沒有人再去抓他,但腐蝕人心的日常生活一定讓他苦不堪言!
一直再沒有見到薛明德,不知他在何處,但一定不在沙坪壩那堆破爛的紅磚房子裡了。

之二:薛伯伯

知道薛明德這個畫家,是因為認識他兒子薛木林的緣故。
2000年,在薛木林家中,當薛木林在他父親老舊、塵封的行李箱中,一張一張拿出他父親畫的草稿、寫的一些新體詩時,我的心跳速度加快,感覺是那么的親切,貌似馬上會被什麼所觸動的內心,一陣狂熱。
不出所料,一堆畫稿,一堆熱情。其中,一幅高調紅灰色的山,當時給我的印象很深。薛木林告訴我們,那是他父親在牢里畫的。我試圖從畫中看到些什麼……
我喜歡他父親的畫,很有激情。尤其是色彩、光線和與筆觸的運用,每一種元素都飽含激情。在他的畫中,有種與之對話的衝動。
其實在當時,周圍很多人都在或多或少的脫離架上,不管是從思想上,還是行為上,而我也是激進分子之一。可接觸到薛伯伯的畫後,讓我看到了架上延續的可能和希望。那是種精神上的膜拜和虔誠,對畫的執著和忠真。他是在用他的生命,捍衛油畫——這種在現代社會看起來單一、純粹、所謂過時的繪畫形式,在精神上又是絕對狂放、自由的。對於從小在這方面貌似有天賦的我來說,在他的面前,覺得無比慚愧。
內心的浮躁、生活的多樣化、諸多的不確定、命運的調戲,讓自己在太多無聊的事情上花費了太多的時間和精力。對我來說,忘掉繪畫就等同於於忘掉以前的自己。總是害怕承受再度接觸到它時的那種激動與心動。薛伯伯的畫總是會讓我再次擁有提筆的激情,就算是大腦閃過的那一瞬間的激動,都讓我留念、駐足,已是不易。

十年回顧展 展覽現場十年回顧展 展覽現場

畫展回顧

展覽前言

薛明德是這樣一位藝術家。

十年回顧展 展覽現場十年回顧展 展覽現場

他是中國當代藝術的先驅,為前輩們所熟知,因其倔強的性情一直備受爭議,卻又因常年在外而被國人逐漸淡忘。數十年如一日,他用畫筆表達內心的情感,強烈的色彩與筆觸所記錄的,乃是薛先生為藝術之美坎坷奮鬥的一生。
三十年前,當全國的畫家們還在夜以繼日地創作政治宣傳畫時,薛明德就已經開始現代藝術的創作,用表現主義畫風和略帶印象派風格的筆觸來強調色彩表現中富有情感衝擊力的藝術理念;而三十年後的今天,當許多藝術家放棄架上繪畫這種表現形式的時候,薛先生仍舊堅持他的初衷,用充滿衝突的激情來表達著他的藝術追求。三十年前,他以在家中舉辦的《光、色、體》畫展及在重慶和北京所舉辦的《巡迴露天油畫展》成為中國民間首個舉辦自由個展的藝術家;而三十年後的今天,先生卻在美國平靜作畫,並不在乎中國當代藝術的風起雲湧。毫無疑問,他這么多年的執著足以破除曾經的懷疑與爭議。然而薛先生已意不在此,他所要的其實只是繪畫的權利與樂趣。
如今,在紐約的畫室堆滿了薛先生十幾年間創作的幾百幅油畫,每一件作品都是那樣色彩強烈、筆觸激越。 薛先生於2010年夏天首次回國,帶回了數件近期作品,與其部分上世紀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的畫作一併在此展出。畫展就像一條生命的索線,串起薛先生藝術人生的片斷。
薛先生對展覽這樣寫道:“油畫藝術是心靈投射在畫布上的圖式,這個圖式是——一定是——形而上,是屬於純粹精神的世界。天下有那么多畫畫的,我不願與他們為伍,是因為我不曾去媚俗,不想去投其所好。在這個世界裡我被潔淨,自由歸於美的藝術,慢慢的老去…今天,我用奇怪的顏色裝扮我彩色的人生,這裡展覽的油畫是美的藝術,我很高興與你們——我的朋友們一同分享,一同快樂,共度美好時光。”展覽現場

薛明德個展在渝舉行:2011年01月20日,在黃桷坪501藝術基地展出的薛明德畫作。

十年回顧展 展覽現場十年回顧展 展覽現場

本報訊 (記者 董進)自從1993年移居美國,重慶畫家薛明德就再沒在國內舉辦過個展。在黃桷坪501藝術基地,《時間的縫隙———薛明德個人油畫展》正在展出,展覽展出的20多副油畫作品,匯集了薛明德三十年來創作的精品。
記者昨日在現場看到,薛明德18年後首次回到重慶辦展,展覽作品涵蓋了不同創作時期。有80年代所創作的裸女系列,90年代的雞冠花系列,也有移居美國後創作的系列風景畫。從風格上可以明顯看出,移居美國後,薛明德的畫作愈加明亮鮮艷。本次展覽將持續到20日閉幕,據展覽策展人馮石介紹,薛明德輕易不賣畫,因此他的畫在當代藝術市場上流通不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