薔薇棘鱗蛇鯖

薔薇棘鱗蛇鯖

體長336~485毫米。采自北緯31°06′~31°34′,東經128°19°~129°06′,水深410~692米。 背鰭ⅩⅣ,1~17,小鰭2,臀鰭I-17,小鰭2,胸鰭15,腹鰭I-5。鰓耙4+l+9。 體長為體高4.0~4.9倍,為頭長3.4~3.6倍。頭長為吻長2.9~3.1倍,為眼徑5.3~ 5.4倍,為眼間隔3.4~3.6倍。

形態特徵

體長336~485毫米。采自北緯31°06′~31°34′,東經128°19°~129°06′,水深410~692米。 背鰭ⅩⅣ,1~17,小鰭2,臀鰭I-17,小鰭2,胸鰭15,腹鰭I-5。鰓耙4+l+9。 體長為體高4.0~4.9倍,為頭長3.4~3.6倍。頭長為吻長2.9~3.1倍,為眼徑5.3~ 5.4倍,為眼間隔3.4~3.6倍。吻長為眼徑1.7~1.9倍。尾柄長為尾柄高1.1~1.3倍。 體延長呈紡錘形,側扁;背、腹緣淺弧形。頭大,頭長大於體高,前鼻孔上方至頭後部的背緣側視幾呈直線狀。吻鈍尖。眼較大,眼間隔稍凹入。鼻孔2個,前鼻孔小圓形,後鼻孔呈裂縫狀,位於眼前緣。口大,斜裂,上頜後端達眼後緣下方,下頜比上頜稍突出。兩頜具圓錐形牙,兩側中央牙更強,上頜前端具2~3對倒向後方犬牙。犁骨具2~4牙,齶骨具1列圓錐形銳牙,舌上無牙。鰓耙細尖而短小。 體被結節狀骨板棘鱗,腹鰭與肛門間的腹緣具骨質鋸齒狀弱棱鱗,形成隆起緣。側線完全,位於體側中部,埋於皮下,不明顯。 背鰭2個,第一背鰭起點在鰓蓋上方,鰭棘短小。第二背鰭緊接在第一背鰭之後,僅在 基部稍相連,其後具游離小鰭2個。臀鰭與第二背鰭相對,起點稍後於第二背鰭,其後具游離小鰭2個。胸鰭短小,位於第一背鰭第二、三鰭棘下方.腹鰭小,短於胸鰭,位於胸鰭基底下方。尾鰭淺叉形。 液浸標本體呈棕褐色,第一背鰭鰭膜、各鰭邊緣及胸鰭後端暗褐色.

地理分布

分布於中國(南海諸島海域,東海),日本,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溫熱帶海域。

生活習性

通常在大陸棚上面, 有時在大洋性水域中向下至 800 公尺. 通常獨居性的或成對在底部的附近. 回遊遠離至外海. 吃魚,甲殼動物與烏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