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維洞穴壁畫

蕭維洞穴壁畫

歐洲岩畫中即使畫有人類,那些描繪也總是不完整,而且很不自然。雖然科學家曾在馬德萊娜(La Madeleine)和佩西莫爾(Peche-Merle)洞穴中找到完整的人類畫像,畢竟僅屬少數。考古學家找到的往往只是零星的身體部位,如手、頭、陰戶和陽具。完整的人類畫像大多十分粗略草率,與生動自然的動物描繪大相逕庭。有些主題,像昆蟲與齧齒動物,舊石器時代藝術家完全不畫。鳥、蛇和魚不多,貓頭鷹、鬣狗和花豹(在蕭維洞穴中出現)也很少。舊石器時代藝術家也選擇不畫四周的自然景物,雲、雨、太陽、樹木、河川或山巒的描繪至今未有發現。此外,也沒有對茅屋、帳棚或營火的描繪。

簡介

蕭維洞穴壁畫
比起拉斯科洞穴里有2萬年曆史的圖畫,或是西班牙阿爾塔米拉洞穴內1萬7000年前的創作,阿德什藝術並未引起媒體的重視--但1994年蕭維洞穴的發現卻使情況逆轉。蕭維洞穴的第一批照片就讓專家和社會大眾同樣著迷。幾十年來,學者一向認為藝術是經歷一個個漫長的階段,才從原始粗拙的塗鴉演變成生動自然的描繪。照理來說,蕭維洞穴中那些傑作展現出細微的明暗變化、透視法的靈巧運用和優美的線條,應該是這種演化歷程的顛峰之作。然而,放射性碳定年的結果卻教史前學家大為震驚。蕭維洞穴中的圖像比那些較出名的洞穴中所繪,時間上早了將近一倍,因此並非史前藝術的終極之作,而是目前所知史前藝術的濫觴。具有現代人體格的人類在歐洲出現幾千年後,洞穴畫的發展就已經完全成熟。
跟其它歐洲舊石器時代的洞穴一樣,蕭維洞穴里充滿對動物的描繪,對人類的描繪卻十分罕見。冰川時期的歐洲人既然有能力這么自然生動地畫出身邊的野獸,顯然也有能力描繪自己。人類圖像會如此罕見,必定是他們特意選擇這么做的。

解釋

上圖左:約在3萬5000年前,一位冰川時期藝術家,或男或女,在蕭維洞壁上留下了宣告“我在此”的噴畫。這位畫家很有可能是先把磨得很細的紅色顏料含在嘴裡,然後一隻手緊按岩石,再把顏料噴在手上和手的周圍。全球許多壁畫遺址都曾發現類似的孔版畫
上圖右:無論是黑的、紅的或刻的,蕭維洞穴中許多犀牛圖像都跟在“大角鹿廊”里找到的這頭一樣,有一個相同的細節:耳朵是兩個小小的弧形。“我們把它們叫做『麥當耳』,”研究隊隊長尚·柯羅特開玩笑說,“因為它們長得像極了麥當勞著名的黃金雙拱。”這些風格化的耳朵別具特色,而且如此一致,柯羅特認為它們的重複出現不可能是巧合。“有可能所有犀牛都是出自一人之手,”他說,“不然就是集體創作的人相互模仿。”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