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經歷
深圳之行
“1992年,看了《東方風來滿眼春》,我跟我老婆說,我要去深圳”
蔣開儒經歷複雜,早年參過軍、當過文化教員、文化館館員等。1992年年初,蔣開儒正在黑龍江省穆稜縣當縣政協副主席。3月,他在《人民日報》上看到了《東方風來滿眼春》(當時記錄鄧小平同志南巡的長篇通訊)。
“這份報紙我帶回了家,一萬多字的報導,我逐行逐行地反覆讀,讀了整整一個晚上,特別感動。”
蔣開儒說他當時就想,這下好了,以前有人養雞,超過5隻就不行了,會被人說是搞資本主義小作坊,雞蛋也只能自己吃,不能拿出去賣。把市場當作敵人這么多年,現在把中國人不敢發財的想法激活了。
“我當時就跟老婆說,我要去深圳了。”老伴說,“你去做什麼?”“我說,總有活路的。老伴知道我脾氣,便開始湊錢,最後湊了2000塊錢。我就買了硬座票,從哈爾濱坐到深圳。” 1992年5月13日,蔣開儒一下火車看到一片摩天樓。他很恍惚,“是不是到了香港”,一回頭,他看到了“深圳”兩個大字在夜色里閃光。
創作《春天的故事》
蔣開儒回憶,“13年前,1979年的春天,我曾到過這裡,去香港探親。看到的是一片水草、幾隻老牛、慢吞吞在走。從田埂走到火車站,穿過鐵絲網通過羅湖到香港。”
然而,蔣開儒站在1992年深圳火車站,那一瞬間就有一種“春天來了的感覺”,蔣開儒說,“真的是個奇蹟,13年便崛起一個現代化城市,春天真的來了。”
“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第一次有了春天來了的感覺。但那時還只是對春天的想像,是春天到來的腳步聲,13年後我真的看到了春天!”
“在深圳所見所聞,讓我思如泉湧,寫了《春天的故事》”
研究
到了深圳之後,他找了份工作。“那時我別的不會,只會寫歌。所以我找的是企業文工團,我是文化站出身,寫寫、畫畫,什麼都會做。節目做完了,就打打雜。”
在解決了吃飯問題後,蔣開儒開始了“研究”。有一本書是寫深圳的報告文學,講改革開放對深圳的變化。裡面有一個這樣的情節:1979年廣東省委向小平同志匯報工作,小平同志說,先在你們廣東找一個地方辦一個經濟特區,殺出一條血路來。
“我是部隊出身,對‘血路’這樣的詞不陌生。血路很悲壯的,是不計代價換取勝利的意思。”蔣開儒說,他開始研究深圳特區這試驗田的“血路”到底是怎么走的?
後來,他去蛇口參觀一個博物館,在那裡看到了招商局當年的一個工作地圖,就好像是一些電視劇里打仗時貼在牆上的指揮圖一樣,蔣開儒看到當年這張地圖上,有一個圈,圈裡寫了兩個字“關內”。
“真的畫了個圈!”蔣開儒說,當時他覺得很觸動。再之後,他在深圳市的外邊走了一圈,也看到有鐵絲網網著,鐵絲網的裡面是“關里”,鐵絲網的外邊是“關外”。
“那時‘關里’、‘關外’就是兩個不同的世界。炒股、土地出讓當年視為‘洪水猛獸’的新嘗試,在關內都慢慢變成香餑餑,幹得熱火朝天。”蔣開儒說,見到這些鐵絲網,他就有了感覺。
影響
1992年12月16日,他一口氣便寫出了《春天的故事》,“一九七九年那是一個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國的南海邊畫了一個圈……”
為什麼是“聚起座座金山”?蔣開儒說,1992年,他到銀行里去看,經常看到有人用黑塑膠袋10萬、20萬現金裝了就走,他親眼就看到了一個年輕的美女在那裡整袋整袋地取錢。“我一下子就感到深圳到處是錢,北方哪有這么多錢?真是有座座金山的感覺。”
“春雷”就是解放思想,“春風”就是改革開放的風,“春雨”就是滋潤了乾旱大地,蔣開儒解釋他在《春天的故事》里寫的,“當時對思想解放搞建設,特別有感覺、特別有激情。”
很快,這首《春天的故事》便傳遍了大江南北,人們都在爭先傳唱這首改革的歌。
“《走進新時代》是迎接香港回歸寫的,本來叫做《中國有幸》”
1997年,蔣開儒又寫了一首歌,當時叫《中國有幸》。這首歌就是後來的《走進新時代》。
意義
他寫《春天的故事》時只是一個企業文工團的員工,1997年,他已經成了婦孺皆知的詞作家。當時,他在深圳羅湖區文聯上班。香港即將回歸,很多人都希望蔣開儒能夠再寫一首歌,像《春天的故事》一樣可以寄語時代變化。
“其實,我自己也一直在找一個點,想給即將召開的黨的十五大、給即將到來的香港回歸寫首歌。”但一直到1997年5月,蔣開儒在電視上聽到江澤民同志講話時,才又一次觸發他創作的靈感。
“江澤民同志講了一句話,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進一步深化改革開放,我特別感動。聽到這句話,我就覺得我們的改革開放會繼續下去。中國人以前是窮怕了,改革開放富起來之後,就特別擔心會不會又變回去,這下好了,不會變了。”蔣開儒當晚一口氣寫出了一首新歌。
“我們唱著東方紅當家做主站起來,我們講著春天的故事改革開放富起來……”
這首歌一開始叫《中國有幸》,蔣開儒說,“我覺得中國人挺幸運的,好日子都讓我們趕上了,一步一步從春天走向可以預見的好未來。”
後來,深圳市委徵集歌曲向當年召開的黨的十五大獻禮,羅湖區文聯便推薦了這首《中國有幸》,經過修改之後又改名為《走進新時代》。
發表之後,蔣開儒的這首新歌再一次被傳唱,受到了人們的喜愛,蔣開儒也因此獲得多項大獎,包括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中國金唱片獎等。
《中國夢》創作
“每一次寫歌都被新觀念觸動,這次我寫《中國夢》贊和諧、贊共享”
蔣開儒成名後,很多人問他,為什麼你寫的歌都能夠成為時代的聲音?蔣開儒說,他覺得他每寫一首歌都是自己思想的一次飛躍。
“我對新觀念特別敏感,每次我都能從中央的報告、講話中找出新思想。”
蔣開儒回憶,“2007年3月,胡錦濤同志在兩會上發表講話,真正在共建中共享,在共享中共建”,他馬上便聯想起了《禮記》中的一段話:大道之行,天下為公……使老有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養。
“歷代精英都在為這樣一個夢而奮鬥,但都沒能實現,在改革開放以後,中國人這個長久以來的夢想終於實現了。”蔣開儒又一次觸動寫歌靈感,“改革開放為我們創造了巨大的經濟成果,現在要讓全國人民來分享這些偉大的成果。中國上下5000年,我們趕上了最好最好的時光。”
於是,為了迎接十七大,蔣開儒再寫一首歌,叫《中國夢》:“千年夢,新內容,共建共享,神州新文明,千年夢,新內容,共享和諧,共享和諧中國夢。”
媒體報導
蔣開儒:以小寫大的詞作家
“雖然《春天的故事》歌頌的是改革開放和國家第二代領導人,但寫的也是我自己的心情。我的作品一直堅持從我自己,也就是老百姓的角度出發。我覺得這樣才能寫出真實、打動人心的作品。”蔣開儒說。
《春天的故事》、《走進新時代》、《中國夢》……蔣開儒是深圳主鏇律歌曲創作的瑰寶,他的詞作貼近生活,用老百姓的視角歌頌大愛,總能引起百姓的共鳴。“因為我自己就是老百姓,寫的都是我自己心裡想說的話。”蔣開儒對本報記者說,“9月6日上午我參加了30年的慶祝大會,胡錦濤總書記跟我們握手講話,我特別振奮,以後要寫出更多好作品。”
現年已有75歲高齡的蔣開儒仍然像年輕人一樣充滿激情,他從上世紀60年代就開始寫作,範圍涉及小說、曲藝、戲劇等等,80年代開始專攻歌詞。蔣開儒經歷豐富,早年參過軍,當過文化教員、文化館館員等,曾擔任過黑龍江省穆稜縣政協副主席,1992年來深,現任職於羅湖區文聯。其作品先後榮獲五個一工程獎、文華獎、解放軍文藝獎等等。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30周年的慶祝大會上,蔣開儒被評為“深圳經濟特區30年傑出人物”。
《春天的故事》是自己的親身經歷
1979年,因為要去香港探親,蔣開儒第一次來到深圳。“那時候我看到的深圳可謂一片荒蕪,都是農田。下了火車之後,在羅湖口岸還要穿過鐵絲網才到香港。”蔣開儒回憶說。1992年,蔣開儒在報紙上看到了一篇記錄鄧小平南巡的長篇通訊,他反覆閱讀,感慨萬千,當下就跟老伴商量要來深圳。兩個月後,蔣開儒再次踏上這片熱土,看到的是另一番景象:摩天大樓高高矗立,汽車穿梭。“我當時懷疑自己是不是到了香港。
“1979年,那是一個春天……1992年,又是一個春天……”正是對蔣開儒來說意義非凡的這兩年,才讓他寫出那首紅遍全國的《春天的故事》。“雖然《春天的故事》歌頌的是改革開放和國家第二代領導人,但寫的也是我自己的心情。我的作品一直堅持從我自己,也就是老百姓的角度出發。我覺得這樣才能寫出真實、打動人心的作品。”蔣開儒說。
每首作品都是思想境界的提升
隨後,蔣開儒又寫出了《走進新時代》、《中國夢》、《高天厚土》、《客家娘酒》等歌曲,最近,為了慶祝深圳經濟特區建立30周年,蔣開儒特意寫了首新歌《繼往開來》。“讓春天更靚,讓日子更爽,讓所有的心都灑滿陽光;讓時代更新,讓國家更強,讓所有的愛都變成力量……”《繼往開來》歌詞激情洋溢、大氣磅礴。
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30周年的慶祝大會上,蔣開儒被評為“深圳經濟特區30年傑出人物”之“傑出創新人物”。蔣開儒說:“之所以大家喜歡我的主鏇律作品,我覺得是我選取角度與眾不同。《春天的故事》、《走進新時代》我都是從小處著手,寫的卻是大事。每寫一首作品,都是思想境界的一種提升。”
蔣開儒表示,以後將寫出更多優秀的主鏇律作品,讓年輕人也喜歡。除了主鏇律作品,蔣開儒還將嘗試年輕人喜歡的題材,比如愛情、青春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