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經國大傳

蔣經國大傳

《蔣經國大傳》是團結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李松林,陳太先。

基本信息

版權資訊

蔣經國大傳經國大傳

書名:蔣經國大傳(上下冊)

ISBN:9787512604179

作者:李松林

定價:¥58.00

出版社:團結出版社

內容簡介

《蔣經國大傳(上下)》由李松林,陳太先所著。 《蔣經國大傳(上下)》內容如下: 蔣經國去世已20多年,歲月的沉澱,大量原始檔案的公開,尤其是近年入藏美國胡佛研究所的蔣介石、蔣經國日記對公眾的開放,使這位漸行漸遠的歷史人物的本色,愈加清晰地呈現在人們面前。他的一生複雜而矛盾:早年他是經歷13年共產主義洗禮的熱血青年,是在贛南除暴安良的“蔣青天”、在上海“打老虎”的蔣專員;到台灣後,他掌控了國民黨賴以製造白色恐怖的情治系統,但同時也擁有愛民親民的形象;晚年,他力求使國民黨從官僚獨裁與黑金政治的泥潭中擺脫出來,推動“政治革新”,竭盡餘力“向歷史交代”……

作者簡介

李松林,首都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教育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史學會全國高校專業研究委員會常務副理事長,北京高教學會中國近現代史研究會理事長,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研究基地負責人。發表論文80餘篇,出版專著有:《蔣氏父子在台灣》(獲北京市第三屬哲學社會科學二等獎)、《蔣介石晚年》、《蔣經國晚年》、《蔣經國大傳》、《王朝終結》、《我國和平統一的進程》等;主編有《中國國民黨大事記》、《中國國民黨在台灣40年紀事》、《中國國民黨史大辭典》、《台灣40年》等書。曾主持國家社科基金課題1項、省部級課題6項。陳太先 翻譯家。出版譯著《拿破崙文軒》《格雷文集》等11部,共600餘萬字。令有專著《台灣土地改革研究》等出版。

圖書目錄

第一章 風華少年

一、溪口蔣家

二、身世之謎

三、“經兒可教”

四、就讀滬、京、穗

第二章 留蘇十二載

一、踏上理想之路

二、與鄧小平同一個團小組

三、與父親決裂

四、從高峰開始跌落

五、下放石可夫農村

六、流放阿爾泰

七、英雄救美人

八、再次意外打擊

九、史達林放行

十、再見,莫斯科!

第三章 初出茅廬

一、就職南昌

二、抱打不平

三、尊師重教

四、共產主義星期六的影子

五、潛上廬山慰勞孤軍

六、溫泉練兵

第四章 “建設新贛南”

一、初到贛南

二、出任行政督察專員

三、除暴安良新舉措

四、清匪反霸顯威風

五、制訂“建設新贛南”的宏圖

六、初試鋒芒

七、掃除文盲辦教育

八、開辦戰時社會救濟工作

九、實行“土地改革”

十、考察大西北

十一、與共產黨合作

十二、人存政舉,人離政息

第五章 艱難歲月

一、創辦三民主義青年中央團幹校

二、“十萬青年十萬軍”

三、東北外交無功而返

四、上海敗打老虎

第六章 協父撤守台灣

一、最後的晚餐

二、溪口進香

三、反思土地問題

四、告別家鄉

五、京滬失守

六、海上漂泊

七、告別大陸

部分書摘

蔣經國大傳(上下冊)最新章節試讀:蔣經國於1910年三月十八日(農曆)出生在溪口蔣家,乳名建豐,號經國。對於蔣經國的出生時間與地點無疑意。但對於蔣經國的生身父母卻出現了新的說法。 早在1986年,極端痛恨國民黨與蔣氏父子的台灣著名評論家李敖先生就撰文稱: 照國民黨欽定的《“總統”蔣公年表初稿》看,“我們很清楚地看到一件怪事:年表中蔣經國明明生在1910年三月十八日,按懷胎10月計算,蔣經國的生母毛夫人應該在頭一年(1909年)的五月間懷孕。但是,頭一年全年蔣介石都在日本,“仍在日本肄業振武學校”,而毛夫人又終生沒有離開過國門,中日兩地睽隔,試問又如何行房而生蔣經國?再按年表,明明蔣介石是1908年“再東渡日本”的,若說東渡前春風一渡,到蔣經國之生,計算起來,懷胎則在20多個月左右了,試問天下有此奇聞乎?” (載李敖《我來剝蔣介石的皮》第67頁,內蒙古文化出版社1998年9月版。) 李敖並未說蔣經國的生父是誰。在江南撰寫的《蔣經國傳》中有這樣一段文字:“因蔣先生滯留東瀛,關於經國的血緣關係,乃有種種的無稽的傳說。甚至說伯父蔣錫侯的兒子,過繼至蔣介石名下。一項最有力的佐證是,經國的舉止儀容,極少酷似乃父,身材短小,眉宇間,更缺乏父親的英俊瀟灑。” 江南認為:“這些都是無稽的里弄傳字,任何爭辯,不過浪費筆墨而已。” 1997年蔣緯國病逝後,台灣一位採訪過蔣緯國的記者召開記者會,說蔣緯國逝世前稱:蔣介石從小喪失了生殖能力,蔣經國不是蔣介石的親生兒子,而是毛福梅與其他男人所生。他說此事鄉里叔叔伯伯人人都知道。蔣緯國還讓這位記者代他轉述,蔣介石從小因生殖器受傷而失去生殖能力。 此一爆炸性的新聞立即引起島內各界的反彈。時任台灣“行政院長”、國民黨中央副主席的蕭萬長稱:他看了關於蔣經國身世的相關報導,心中感到難過。他呼籲社會大眾應本著道德良心,建立正確的社會價值觀,希望大家愛惜台灣這個……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