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介石與李宗仁

蔣介石與李宗仁

《蔣介石與李宗仁》是2009年團結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郭杉蔚。 書中從年僅25歲的李宗仁取代了老桂系,當上了“廣西王”開始。李宗仁是民國時期權力角逐中對蔣介石最具威脅的競爭者,蔣李二人越是不合,就越是糾纏在一起。書中講述了他們有時合作,在合作中對抗;有時對立,在對立中合作,如同一枚硬幣的兩面,弔詭般反覆翻轉,及至決裂,隨之也宣告了一個時代的終結。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年僅25歲的李宗仁,憑藉其出眾的能力,成功取代了老桂系,當上了“廣西王”。不肯偏於一隅、素有問鼎中原之志的李宗仁怎肯屈居人下?李是民國時期權力角逐中最具威脅的競爭者。但歷史很會捉弄人。蔣李二人越是不合,就越是糾纏在一起。他們有時合作,在合作中對抗;有時對立,在對立中合作,如同一枚硬幣的兩面,弔詭般反覆翻轉,及至決裂,隨之也宣告了一個時代的終結。

在蔣李關係中,不能不提及桂系二號人物“小諸葛”白崇禧,以及李的第二任妻子郭德潔,還有時任李的秘書程思遠。他們對蔣李關係都產生過不同程度的影響。李、白相連,成為新桂系的代名詞,由此兩人的命運也密不可分。因為李宗仁夫婦1965年歸國,在台灣備受冷落的白崇禧也因此失去了對李的牽製作用,而被特務設美人計艷殺於床笫之上,以性醜聞結束了一生。

蔣介石與李宗仁,在舊中國都不是無名之輩。並且他們的名字往往聯繫在一起: 北伐之初,蔣介石是總司令兼第一軍軍長,李宗仁是第七軍軍長; 北伐軍行至長沙,二人互換蘭譜,結成異姓兄弟; 十年內戰,蔣、馮、閻、李各占地勢,勾心鬥角; 解放戰爭時期,國民黨假借還政於民手段,蔣介石出任總統之職,李宗仁身為副總統; 其後中共權威人士評論戰犯時,蔣介石名列榜首,李宗仁緊隨其後。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從外觀看,他們二人一前一後,如影隨形,事實則貌合神離。有時善於合作,有時兵戈相見,這種氣氛一直充斥在他們之間,直至1965年李宗仁返回大陸。

如今,李宗仁安息在大陸,蔣介石在海峽對面,站在望鄉台上,翹首看故園,兩岸隔海待統一。

編輯推薦

本書講述了蔣介石和李宗仁之間的相互合作與爭鬥。李宗仁和蔣介石兩人一個憑武力稱雄,一個借武力一統,一個是伺機發難,一個是找茬整治,民國這口鍋里盛不下李蔣這兩個大軍頭。

作者簡介

郭彬蔚,男,東北師範大學歷史系教授(已退休),中國教育協會理事。主要成果:《中共黨史教程》、《中國現代史稿》、《百侶游歸》、《中國社會主義建設史綱》、《共和國珍聞》、《中共黨史講義》等二十多部著作,論文近百篇。

圖書目錄

一 北伐與結盟

譜金蘭一廂情願

難和蔣介石共患難

蔣桂結盟伊始便鬥法

二 鬩牆談禍國

再談北伐,爾虞我詐

祭中山,“信徒”談編遣

蔣桂爭雄、李、白受挫

施小計,白崇禧敗走“華容道”

倒桂系,眾人齊推

抓機遇,李、白再起

中原逐鹿,鹿死蔣手

養精蓄銳,蟄居待機

遺笑柄,“六一”鬧劇

三 抗日說蔣李

劉仲容初到延安

張雲逸重遊桂林

白“戰神”到了南京

李宗仁綢繆廣西

雜牌軍鏖兵台兒莊

蔣介石嚴防桂系

周恩來借月留雲

王瑩頂風波于山城

黃紹竑同情中共

桂系反共留餘地

四 爭鼎分高低

慘勝與內戰齊來

中正不正削群雄

李德鄰韜晦北平

魏德邁來華換馬

五 奪鼎白熱化

桂系文武議競選

眾“演員”登場演鬧劇

蔣李短兵相接

李宗仁以退為進

黃紹竑計高一籌

話登極,末日總統

蔣介石反撲桂系

六 和談夢各異

風雲變,蔣桂斗猶酣

小諸葛謀劃逼宮

途窮日,蔣桂攤牌

引退之前慮後事

父子悲憤回溪口

掙扎中遙控江南

談出國,與虎謀皮

七 殘局察蔣桂

守殘南京籌難展

假和談美夢難成

宴溪口,兵荒馬亂

修家譜,不堪當年

雪竇山夕陽殘照

驚反戈,料峭春寒

八 蔣李兩分道

四散逃亡別金陵

李宗仁再失良機

戀棧回穗,再代總統

戰上海,蔣介石再敗

駐澎湖,飄忽不定

留經國,五廠拒遷

九 天府蔣李別

蔣介石趕往重慶

代總統飛往異邦

惶惶中,蔣別山城

川滇義揭,蔣飛台

十 最後的爭鬥

飛美、逃台,尋安身處

“復職”鬧劇,蔣李爭

十一 涇渭尋餘音

李德鄰歸根大陸

白崇禧魂落松山

蔣中正一命歸西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