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思充

明萬曆二十八年(1600年),應鄉試名列第二,萬曆三十五年登進士。 明天啟元年(1621年),東閣大學士葉向高復位首輔,與左都御史李邦華等表奏,起用蔡思充為南太常寺卿,鏇升刑部侍郎。 次年思宗即位改元崇禎,罷黜魏忠賢,崇禎二年(1629年)再次起用蔡思充。

蔡思充(1559~1642年)字寶卿,號元崗,福建雲霄西林村人。幼時家貧,祖父稟生,父親貢生,皆賴執教、耕織維持生計,思充在祖父督導下,用功讀書。明萬曆二十八年(1600年),應鄉試名列第二,萬曆三十五年登進士。初授東陽縣令,為官清正廉明,體察民情,清吏治,除弊政,興修水利,發展生產,連年豐稔,百姓稱頌。工部侍郎何喬遠為之贈詩道:“東陽為令幾多時,不取民間一寸絲。”一時廉名大著。後戶部尚書倪元璐在《倪文貞集》中稱他“身為清吏,持正敢言,剪除時弊,敢致功力予治水,比戶富貲,葺屋植樹”。萬曆三十七年應調入朝參與主持會試。在分校會闈(試院)中,賞識稚年倪元璐,並蔚為首先,人服其審察人才精鑒之見識(倪元璐,號鴻寶,天啟進士,官至戶部尚書、翰林院學士)。鏇進刑科。萬曆四十年至四十六年,歷任禮、工、戶科給事中,晉工部都給事,均政績斐然。後升太常光祿二寺卿,常直言時事得失,以議“許世子不嘗藥”觸犯權宦魏忠賢,受讒罷官歸里。明天啟元年(1621年),東閣大學士葉向高復位首輔,與左都御史李邦華等表奏,起用蔡思充為南太常寺卿,鏇升刑部侍郎。因上疏極陳科場關節叢弊,及廬州、蕪湖關數大案,利於綱紀,晉工部尚書,天啟三年移刑部。由於案件與魏忠賢多有牽連,天啟四年被魏等誣其忤旨私竄宮廷,熹宗昏庸,欲治以罪,幸閣臣葉向高等力保始免,第二次被黜職回原籍。罷官回里期間,倡建下河城堡,資金拮据,除自為解囊外,還邀集村中富戶樓底公等資助,於天啟五年兩次續建竣工。城周長2000餘米、高6米、厚0.6米,外有寬2.4米環城路,內半牆有1.8米通道,今尚存。天啟六年春,發動鄉民開鑿2條引水渠,長2.5公里,可架設車水筒車15座,引水灌溉壩洋、車乾2片田地450畝。他還幫助夫人張鶴娘娘家(萊埔)圍墾拓荒,並為其呈報減賦稅;為菜埔內親族解脫葉氏誣告搶劫庫銀案,村民無不感激稱謝。蔡思充重視故里文化和公益事業,清大學士蔡新《移建朱文公祠記》載:“國家崇儒重道,教化所洽,即陬筮之鄉,鹹知祖尾山而宗考亭。況吾漳及文公過化之邦,號稱海濱鄒魯,尤希賢希聖之恐後者哉!雲霄古懷恩地也,山川秀美,人文特盛,舊有紫陽書院,在其城西,前輩家大司空諱思充,為文以記”,為後輩留下典範。故自明萬曆到清代,蔡思充後裔貢生蔡齎、蔡友蘭、蔡茂芸,及姻親蔡上霞張有濟等,先後多有置緣田、捐資,對祠宇鼎新革故和當祭主充祭費。天啟七年清兵陷廣寧等地,舉朝震恐。次年思宗即位改元崇禎,罷黜魏忠賢,崇禎二年(1629年)再次起用蔡思充。崇禎八年春,張獻忠攻陷鳳陽,明朝統治者惶惶不可終日。他與南京官員上疏抨擊內閣首輔溫體仁等人,痛斥其罔上誣下的誤國行徑。崇禎十五年五月,清兵再從錦州進軍,李自成農民起義軍進圍開封,京師一片混亂,蔡思充在南京同文武官員一起上言,提出“別忠佞,以安人心為本策”,計謀阻止清兵南下。六月因病乞歸調理,八月二十四日至莆陽逝世,享年83歲。賜祭葬,贈兵部尚書、太子少保,墓在莆美(一說漳浦縣白石村)。妻張鶴娘封一品夫人,墓在菜埔村磨盾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