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侯望河樓

蔡侯望河樓

重陽登高、賞菊、配茱萸、飲菊花酒的習俗,源於東漢桓景在九月九日登高避災的典故。 在古代九數為陽,九月九日為二九相重,故稱重陽。 1989年,中國國務院定重陽節為“老人節”。

蔡侯望河樓又名看花樓,位於看花樓村的蔡國故城西城垣之上,東距蔡候路300米,西距開龔路200米,為當年蔡侯登高眺望汝河和四周風景之處,故稱蔡侯望河樓,後九九重陽節起源於此,故又稱其為重陽登高處。
重陽登高、賞菊、配茱萸、飲菊花酒的習俗,源於東漢桓景在九月九日登高避災的典故。桓景,汝南郡上蔡縣人(今蘆崗鄉),乃桓寬後裔。據南北朝時期的文人吳均《續齊諧記》記載:“汝南桓景隨費長房遊學,累年。長房謂之曰:‘九月九日汝家中當有災,宜急去,令家人作絳囊,盛茱萸以系臂,登高飲菊花酒,此禍可除。’景如言,舉家登山。夕還,見雞、犬、牛、羊一時暴死。長房聞之,曰:‘此可代也。’今世人登高飲菊花酒,婦人帶茱萸囊,蓋始於此。”當時,由於家畜代替人的死亡,人們不忍吃它們的肉,農曆九月九日這天便吃包入韭菜的素餃子,所以重陽節又被稱作素食節、登高節。在古代九數為陽,九月九日為二九相重,故稱重陽。唐朝時期,官方定立農曆九月九日為重陽節。重陽節歷經近兩千年的演變、發展、再演變、再發展,現已成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苑中一朵絢麗的奇葩,成為普天之下企盼平安吉祥、健康長壽、尊老敬老的華人之節。1989年,中國國務院定重陽節為“老人節”。2005年被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命名為“中國重陽文化之鄉”,2006年3月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桓景舉家登高之處在蘆崗之巔的蔡侯望河樓。蔡侯望河樓內有明代建築“玉皇閣”、“佛殿”、“關帝廟”等。神殿屋面覆琉璃瓦,正脊飾琉璃二龍戲珠。拜殿卷棚頂,門楣磚雕隸書“蘆崗雅地”。台東側有火神廟、奶奶廟各2間。有“重陽登高處”、宋代“桓景登高處”殘碑、重陽登高吟詩刻碑及“功德碑”等石碑數通。台北側建有一高台,台前砌有兩排24級石級,中間御道上雕刻盤龍,台頂部東西寬30米,南北長20米,海拔高約 98.9米。據《上蔡縣誌?古蹟》記載:望河樓……傳蔡侯舊跡……後人建玉皇廟於其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