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湖區報恩寺街幼稚園

蓮湖區報恩寺街幼稚園

蓮湖區報恩寺街幼稚園,,園內環境優美,園內硬體軟體設施齊全,受到廣大家長的讚譽。

基本信息

幼稚園歷史

報恩寺街幼稚園,1950年名為陝西省第一實驗國小附設幼稚園,1956年幼稚園獨立改名為報恩寺街幼稚園,1966年文革期間幼稚園改名為東升街幼稚園,1966年文革期間報小進駐工宣隊兼管幼稚園,1974年工宣隊撤離校園,1979年至今恢復為報恩寺街幼稚園。

報恩寺街幼稚園的前身是陝西省第一實驗國小幼兒班,當時為解決學校女職工後顧之憂而辦得簡單託兒班,只有20多個孩子;幼稚園開始的編制由1名教師和1名工友看管;1951年3月由於社會的需要,開始社會招生;1952年,省教育廳、省衛生廳、西北總工會撥款擴建了幼稚園, 1953年由最初的28名孩子到124名孩子; 1954年——1966年,受陝西廳處委託擴大了範圍增收了全托50名;1966年——1978年文革期間,幼稚園曾改名東升街幼稚園,1978年恢復為報恩寺街幼稚園。1987年12月——1988年6月又新建兩層樓房一棟,有教職工42名(正式34名,臨時8名),教學班7個,幼兒285名左右。

多年來,在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我們本著勤儉節約、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精神,在全體教職工的共同努力下,我們在逐步改善辦園條件,美化園內環境,先後增加職工宿舍,改建大門,裝修改造教學樓,增添取暖設施等,使幼稚園的面貌有了很大改善。

建園初期,教學用品設施種類單一,數量較少。八十年代以後,隨幼稚園規模的不斷擴大,陸續購置了許多教學用品設施,有課堂桌椅、琴類、視聽設備、幼兒圖書、磁帶卡片、玩具等。至2005年,該園有幼兒課桌 40 張,幼兒椅子200 把,升降課桌椅90套,鋼琴3台,電視機3台,VCD機1台,功放機1台,電腦3台,幼兒大型玩具 85種,圖書 、教學磁帶和其他教學設施配套齊全,能夠滿足日常教學的需要。

在生活設施方面,也有最初的一些簡單的配備,只有櫃式床20張,被褥由家長自帶。後來隨著幼兒的增多,先後購買了櫃式床、鐵架床總計160張,被褥100套。從1984年起,陸續購買了壓面機、和面機、豆漿機、饅頭機等炊事機具。1999年製作壁掛式幼兒床25張,購買幼兒被褥250套。至2005年,共有幼兒床205張(其中櫃式床120張),被褥350套,空調17台,電視機3台,消毒櫃一台,洗衣機3台及其他設施等,這極大改善了幼兒生活條件,提高幼稚園保教工作質量。

作為一個具有50多年發展歷史的幼稚園,在幼兒教育領域作出了自己的成績:1954、1960年勤儉辦園先進集體;1958、1975、1977、1978、1980、1981、1984年託兒工作先進集體;1985年陝西省模範幼稚園;2003年局綜合量化考核一等獎等。

領導班子

該園園長負責全園行政工作;副園長主要配合園長做好全園的保教、後勤、衛生、保健等工作;保教主任主要負責保教計畫的制定、實施,檢查指導教師的教育教學,教研課題的制定、負責教師業務學習培訓,家長工作等保教管理工作;會計主管主要負責職工的工資、經費預決算以及其它費用收支核算工作。

師資力量

幼稚園教師必須具有《教師資格條例》規定的幼稚園教師資格,應擁護黨的基本路線,熱愛幼兒教育事業,愛護幼兒,努力學習專業知識和技能,提高文化和專業水平,品德良好,為人師表,忠於職責,身體健康。

1950年——1969年間,該園的教師多社會吸收來的,其中有1人是西安市藝術學校畢業,3名由長安師範培訓分配; 1980年後從幼師陸續分配教師,同時也有調出、調入一些老師,截止2005年,該園教師人數為12人。

該園歷來非常重視教師培訓工作,每學期將其列入園務工作計畫中,專門制定教師培訓計畫、教師個人制定個人進修計畫,並加以實施。培訓內容包括專業理論、業務技能培訓、實際操作培訓,自我學歷進修培訓等。經過多年的努力,現在,幼稚園正式教師中100%達到大專以上學歷,60%達到本科學歷。

幼稚園特色

報恩寺街幼稚園自建園以來,能堅持勤儉辦園的宗旨,活動室的牆壁、門窗、大型玩具都由教師自己粉刷、壁畫由教師自己畫、活動室不知採用廢舊物品,在節約的前提下,為幼兒營造舒適、美麗的環境。

該園認真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和法規,堅持保育和教育相結合的原則,以“一切為了孩子,為了孩子一切,為了一切孩子”為辦園宗旨,以人為本,以熱愛幼兒為本,對幼兒實施體、智、德、美全面發展的教育,發揚“團結拼搏,艱苦奮鬥,大膽改革,自加壓力,務實求效,敢於爭先”的園風,形成“以提高保教質量為生命線,以加強教師素質為關鍵,以家長滿意為標準”的工作理念。以《幼稚園工作規程》和《幼兒教育指導綱要》為指導,提出“管理科學化、育人新型化、教學遊戲化、保健系統化、理財制度化、環境藝術化”的“六化”總目標,培養幼兒活潑健康、自信合作、團結友愛的品質,創設寬鬆、和諧的育人環境,讓幼兒學會相處、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學會生活,為幼兒順利進入國小奠定基礎。

特色教育:50年代,主張讓兒童自由宣洩內部情感,培養健全個性並開展遊戲治療;60年代,重視提供兒童豐富環境和材料,引導幼兒觀察、探索、實驗和談話及早開發幼兒智力;70年代,開展了“創造性遊戲”;80年代創造性遊戲開展得更為出色,全區由100餘人觀摩了該園的創造性遊戲活動。

90年代以後,該園根據實際情況,開展了興趣教學,包括:音樂、舞蹈、美術、英語、圍棋、珠心算及識字教學,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績,幼兒的個性得到了充足的發展,幼稚園也因此得到社會的高度認可。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