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壇村[蓮壇村]

普寧蓮壇鄉委會普寧蓮壇鄉委會
蓮壇村位於廣東省普寧市市區東南11區公里處,是普寧市軍埠鎮下轄的一個行政村。蓮壇村,又字“蓮耘村”,古時名為“蓮塘壇”(口音讀為“蓮頂耘”)。人口達近一萬九多。曾作為“潮汕五十三鄉”之一。北臨軍埠社區、倪厝鄉,南臨占隴朴兜村、軍埠石橋頭村,東與第三壇村、樹腳村、何厝圍村隔河相望,西臨下架山南湖、軍埠隴頭鄉以及占隴鎮小部分地方建制沿革 蓮壇村,又名蓮耘村,現今隸屬於廣東省普寧市軍埠鎮下轄的一個行政村。過去,曾經受區域劃分的影響,一度在普寧縣(已為縣級市)與潮陽縣(已拆分為兩區,屬汕頭管轄)之間的管轄權來迴轉換。(或如原先的汕頭專區,包含了普寧,因而有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人身份證代碼是汕頭的)

建制沿革

蓮壇村,又名蓮耘村,現今隸屬於廣東省普寧市軍埠鎮下轄的一個行政村。過去,曾經受區域劃分的影響,一度在普寧縣(已為縣級市)與潮陽縣(已拆分為兩區,屬汕頭管轄)之間的管轄權來迴轉換。(或如原先的汕頭專區,包含了普寧,因而有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人身份證代碼是汕頭的)

行政區劃

蓮壇行政村包括上園、下園、沙堆、神仙溝、安田、豐美6個自然村。是一個多姓雜居村落,有陳、莊、方、林、葉等7姓。其中以陳為主,至少超過70%。 各個自然村人口大致情況,上園(陳、4000人左右)、下園(陳、4000人左右)、豐美(陳、倪、3000人左右)、安田(陳、林、3000人左右)、神仙溝(莊、方、陳、張、4000人左右)、沙堆(葉、1000左右) 註:網路數據,偶有疏誤,純屬正常現象。

村落歷史淵源

相傳,清康熙年間(公元1662~1722),陳姓一支從福建莆田入潮遷於此處。因水溝池塘廣種蓮荷,取名蓮塘壇。解放後簡稱蓮壇。壇字當地方言讀音ung(潮汕方言)。建村至今超過500年歷史。
關於各個自然村區域

蓮壇上園及蓮壇下園

這兩大自然村地處蓮壇中心地帶,是蓮壇陳氏創祖發源地中心。關於蓮壇上園及下園的區域名由來,未詳。因為這裡是蓮壇先民為了躲避當時的戰亂,從福建入潮遷至普寧蓮壇。所以在經過超過500多年的歷史繁衍下,內部宗族房親分居相對會比較雜亂,很難分得清在始祖下的各房系居住分布狀況。因而一般關於傳統習俗活動都會一起合辦。
例如:
同:蓮壇上園及下園共同持有三山國王等比較大型的神明神像的供奉。
異:蓮壇下園祭拜五角母是在農曆六月(十一月)的十五日,而蓮壇上園因為一些歷史原因,大多數上園人家,都是到了第二天,也就是十六日才祭拜五角母。

蓮壇豐美

蓮壇地處蓮壇東南部,是蓮壇本土陳氏分支之一,與少數的倪氏雜居。其下陳氏房系後裔到了現在不僅居住於豐美,在蓮壇中心地帶仍有少部分人家居住。關於豐美,此區域原名為“九婿地”或“狗屎地”。 關於由來,傳言一:舊時社會年代有一戶人家有九個女兒, 九個女兒嫁出去後每逢節日回家探親時, 女兒及九個女婿(仔婿)一同回來。日積月累下來, 大家都說為九婿地,因而著稱。 因為“婿”與“屎”潮音中是諧音, 因而也有說第二種傳言是由第一種演變而來 傳言二:舊時社會人民生活貧窮, 當地居民中有養狗者, 而狗屎在當時頗有價值, 因而有不少人在當地撿狗屎收集後拿去賣, 最後的收購地,就是現在的蓮壇豐美地帶, 因而稱之“狗屎地”。(真實性不得而知) 關於倪氏:未詳。

蓮壇安田

地處蓮壇中心地帶東北部,是蓮壇本土陳氏分支之一,與一部分林氏雜居。其下陳氏房系後裔到了現在不僅有居住於安田,在蓮壇中心地帶也仍有少部分人家居住。安田,原名為“官田”,關於此區域名的由來,尚不明確。“網路部分資料”顯示,蓮壇安田陳氏有不同宗支,此有待考證

蓮壇神仙溝

地處蓮壇西南部,主要是有莊氏、方氏兩姓,以及少數的陳氏與張氏。關於神仙溝,也寫為“神山溝”或“晨山溝”。關於此區域名的由來,尚不明確。而關於神仙溝各個姓氏因何而到此,據說舊社會時期,外地人是來到了軍埠圩趕集販賣東西,由於各種原因,便在現今的蓮壇神仙溝地帶暫居,久而久之在此居住多年,而後並於此建寨。據說在此區域曾經有過十姓氏之多,後又相繼遷出,現在僅有四姓氏。 莊氏,據說來自普寧市燎原鎮果隴。 方氏,分為兩支,據說一支來自普寧洪陽,另一隻來未詳,待完善。 陳氏,分為兩支,一支來自蓮壇本土陳氏分支,據說另一支來自軍埠鎮大長隴。 張氏,據說只占極少數,宗支未詳,待完善。

蓮壇沙堆

地處蓮壇西北部,居住著一支葉氏後裔。 關於沙堆,此區域名由來,未詳,待完善。 關於沙堆葉氏,據說來自於普寧市占隴鎮朴兜村的葉氏後裔。因而蓮壇村民與朴兜村民到今天仍保持友好的關係。 每年正月二十有“營老爺”游神活動的時候,在途徑蓮壇沙堆區域後,還會前往朴兜村游巡過去有舉行“營老媽祖”大老熱的時候,同樣也會前往,而朴兜人民會熱情設立站點迎接,使得兩村同拜神明,共享平安幸福。

蓮壇英歌

英歌流派屬種

蓮壇英歌現是普寧英歌中的一支,歸屬於慢板英歌類別,形成的是三板慢槌。紛紛慢中見勢,勢中顯氣,凝重古樸而又舒展優美。可謂剛中懷柔,柔中帶剛,別具一格。鑼鼓配套有低音大戰鼓、銅鑼、大小鈸等,發音節奏緩慢,好似宮廷官員出巡或游神鳴鑼開道,大戰鼓和蘇鑼發出音響又有古典宮廷特色。

當年之勇,誰與爭鋒

關於蓮壇英歌的組建,可以追溯到1980年。參加過普寧縣城流沙的英歌大集會,曾經的蓮壇英歌是普寧英歌中強隊之一。 蓮壇英歌,1980年開始組建,當年的社會經濟還是處於極度貧窮中,經費由英歌隊員從自家拿出的米粒提供,因此當時每次英歌隊的頭帆上所綁的大紅包,由隊員們齊分享。曾於老祠堂及南門戲台下傳授新徒,據說以前的英歌極其勁,連外村的人都紛紛跑來蓮壇看英歌,所到之處都是已經圍好了圈的人群,英歌隊一到便是出槌猛擊退在圍的民眾。

今臨危亡,誰能挽救

但由於各種原因,如今的蓮壇英歌面臨著嚴峻的挑戰。由於蓮壇的農村經濟發展比較落後,傳承人老化,年輕人體質大不如前,對於英歌沒有興趣等原因,蓮壇英歌隊伍是青黃不接,逐漸萎縮,早已瀕危狀況,亟待搶救保護。不得不承認的是,如今的蓮壇英歌現狀出現了有氣無力,毫無霸氣,極不雅看的現象,實在令人心寒。

未來命運,甚是堪憂

蓮壇英歌文化才如何傳承發展是當今的一大問題。 保護好蓮壇英歌文化,對於傳承中華文明,培養民族優秀文化,振奮我們的蓮壇村落文化精神,增強我們的蓮壇村落凝聚力等具有極其重要意義。 蓮壇英歌未來的路如何,在於承擔責任的管理者上,更在於每一位蓮罈子弟的心上。如若依是如此,則亡矣。

教育事業

蓮壇村一直都很重視教育事業,有中學1所,國小5所。

國中

普寧蓮壇中學,普寧市一級學校。
創建於1994年,一開始由幾位教師授學,當時只有在蓮壇安田學校中兩間教學 1996年,蓮壇中學從“校中之校”的蓮壇安田學校,遷至蓮壇下園,即現今的校址。

國小

普寧蓮壇中心國小,蓮壇神仙溝國小,蓮壇豐美國小,蓮壇安田國小和蓮壇沙堆國小(沙堆國小至今仍是蓮壇中心國小的分校區)
因為經濟發展落後,村子裡的年輕人大多數都是國中就輟學,能上高中的學生不多,上大學的就更少了。這也是村子發展的一個瓶頸,也是未來努力的方向。所以,在這兩年,蓮壇中心國小,蓮壇豐美國小和普寧蓮壇中學開始了擴建改修工作,希望能發展好村子的教育事業

傳統文化

蓮壇村屬於潮汕地區,具有濃厚的潮汕文化。村子的傳統民居以四點金,下山虎為主,隨著經濟的發展,開始湧現了大量的低矮樓房。

媽祖

蓮壇三月祭拜媽祖 蓮壇村每年在媽祖誕辰日,即農曆三月二十三(我們稱之為“媽生”)為了祭拜媽祖嗎,搭台唱潮劇,各式貢品,祭品。足以讓各位眼花繚亂。

謝神

十二月謝神(各個自然村設定時間基本各不相同),會在神廠附近的廣場空地上搭台表演潮劇。屆時村民雲集,在外歸家,熱鬧非凡。

營老爺

每年正月,是營老爺月。正月初八開始一直到正月十五,三山國王便出來巡遊。到了正月二十,二十一,是蓮壇隴尾老爺出巡日,屆時蓮壇英歌隊等伴駕游巡。

著名人物

陳錫謙

陳錫謙,男.1933年出生,祖籍普寧軍埠鎮蓮壇鄉。現旅居香港,任香港寶龍製衣有限公司董事長、香港普寧同鄉聯誼會永遠名譽會長、汕頭市政協委員,1992年普寧縣授予他“鐵山蘭花獎”金質獎章和“榮譽證書”,汕頭市授予“汕頭市榮譽市民”。陳錫謙先生,1948年往香港,1965年開始經營服裝製衣小廠,1971年在香港創立寶龍製衣有限公司並任董事長.事業蓬勃發展。1984年.陳先生到汕頭經濟特區投資設廠,創辦錦龍企業集團公司,同時還在上海、北京、蘇州開設分公司。陳先生愛國愛鄉執心公益事業.自1984年以來,先後捐資人民幣828,3萬元建設蓮壇學校、購置教學設備,興修家鄉水利設施和鄉村道路。還捐資興建汕頭天壇花園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