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兜美布包豆乾

安溪官橋鎮的“蓮兜美布包豆乾”,以豆漿沉澱度適中,手工細緻,含水分少,不易變質而聞名。 現在安溪人依舊愛吃“蓮兜美布包豆乾”,平日或逢年過節,家家戶戶常會炒上一盤,自奉、下酒均宜。 “蓮兜美布包豆乾”之所以能夠香飄萬里,除了其價廉外,應該是它與一般豆腐迥異的“秉質”和做工使然。

安溪官橋鎮的“蓮兜美布包豆乾”,以豆漿沉澱度適中,手工細緻,含水分少,不易變質而聞名。不但香味濃郁,不易掰斷,有嚼勁,而且即使高高掉下,也不會糊爛。它還特別耐煎煮,哪怕千滾百沸,也不會變形鬆散。 人們常把豆乾切成丁、角、條、末狀,或做餡或油炸或入湯或裝盤。“經濟困難”時期,人們吃不起肉,但卻離不了它:買塊布包豆乾,埋入鹽巴里幾天,它會變得又鹹又韌,用來就稀粥,又節省又夠勁
現在安溪人依舊愛吃“蓮兜美布包豆乾”,平日或逢年過節,家家戶戶常會炒上一盤,自奉、下酒均宜。它的清香、它的彈性、它的嚼頭,使它成為最有特色的家鄉風味小吃。返梓的老僑胞臨走時,都要帶走一些“蓮兜美布包豆乾”。這家鄉土特產便宜、耐藏、好帶;可燒、可烤;可做湯、可當菜、可送禮。更讓他們不忍割捨的,還是故鄉的親情吧!
“蓮兜美布包豆乾”之所以能夠香飄萬里,除了其價廉外,應該是它與一般豆腐迥異的“秉質”和做工使然。
先要選取當年新割的飽滿黃豆,淘淨砂土,置入溫水中浸泡一夜,至少10個小時,讓它吸足水分、漲得鼓圓。然後把浸泡好的黃豆細細研磨成濃漿,把濃漿和三倍溫水倒進鐵鍋內,文火慢煮,沸騰時要加入少許涼水,使它不會漫出鍋外。持續煮上二十來分鐘,待豆漿熟透稍濃了,將漿裝入細紗巾縫成的白袋中,濾淨豆渣。再把濾過的豆漿置入大木桶,加入適量的鹽滷,讓它凝結成豆花,就可分裝入小白布包紮緊,加上木板輕壓,發酵的同時又瀝去大部分水分。待差不多五成乾時,將它一一翻個身,置入木模;木模板上,還要逐漸加上石塊,使水分儘量瀝乾。解開小包後,粉嫩白皙的布包豆乾,便出爐了。
早年的布包豆乾用梔子汁染成黃色,黃澄澄的,煞是好看;後來有個別人“偷梁換柱”,以建築用的黃染料充梔子,就沒人敢要黃豆乾了,現在清一色是白的。安溪通往廈門的國道205線官橋鎮蓮兜美村路段,兩側兩溜兒緊挨著的攤桌上,全是布包豆乾。南來北往的遊人旅客,常會請司機師傅在這稍作停留,好買上幾串布包豆乾,帶上一串喜悅、一串清香,邊嘗邊奔向遠方。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