蒼龍擺尾法

蒼龍擺尾最早叫青龍擺尾法,首載於《金針賦》:“若夫過關過節催運氣,以飛經走氣,其法有四:一曰青龍擺尾……二曰白虎搖頭……三曰蒼龜探穴……四曰赤鳳迎源……“,被列為”飛經走氣“四法中的第一法”。青龍擺尾,如扶船舵,不進不退,一左一右,慢慢撥動[1]”。

操作要點:將針刺入穴位應刺的深度中,操作時像掌舵一樣,不進不退,不提不插,而是一左一右慢慢地擺動。

《針灸聚英》青龍擺尾法:“蒼龍擺尾氣交流、血氣奮飛遍體周,任君疼痛諸般疾,一插須交萬病休”[2],以歌賦的形式將“青”字改為“蒼”字,因為“蒼”具有“青”的含義,楊繼洲繼承了此種說法。

圖表1蒼龍擺尾法汪機《針灸問對》青龍擺尾法:“行針之時,提針至天部,持針搖而按之,如推船舵之緩,每穴左右各搖五息,如龍擺尾之狀。兼用按者,按則行衛也[3]”。操作要點:將針直刺入地部,提針到天部,行掌舵方式操作,邊搖邊按。向左搖擺,接著下按,提退到原位,向右搖擺,接著下按,再提退到原位,如此反覆行針五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