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泰宇

蒲泰宇

蒲泰宇(原名:蒲正源) ,中國新電影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中國新電影協會會長,蒲松齡後裔。出生於60年代,生長求索於秦川鎖月之地。畢業於美國紐約Columbia University。致力於全球電影產業化深入發展,在和世界電影接軌的同時,有效促進東西方電影人更多的交流合作,培養新生代高素質電影人,加速實現電影國際化進程。

基本信息欄

中文名:蒲泰宇
外文名:VictorPu
別名:蒲正源
國籍:中國
名族:漢
出生地:四川
出生日期:1963年2月15日(農曆)
職業:中國新電影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畢業學校:美國紐約ColumbiaUniversity
信仰:佛教
主要成就:創建中國新電影集團有限公司創辦中國新電影協會
代表作品:《電影的太陽》、《電影與政治》、《幸福之途》、《音樂奇緣》

個人檔案

姓名:蒲泰宇
原名:蒲正源
英文名:VictorPu
出生日期:1963年2月15日(農曆)
星座:雙魚座
血型:O型
出生地:四川
祖籍:山東
學歷:畢業於美國紐約哥倫比亞大學(ColumbiaUniversity)
人生格言:水低成海,人低成王;聖者無名,大者無形。
偶像:查理·卓別林
最喜歡的電影:《鐵達尼號》
最喜歡的書籍:《約翰·克里斯朵夫》
最喜歡的國家:德國
最喜歡的運動:游泳
最喜歡的一句話:尋求生活中的一點意志自由——尼赫
人生最大的夢想:建造電影產業帝國,為造福於全球電影人和他們的觀眾而奮鬥!

人物履歷

1963年2月15日生於四川省,祖籍山東,蒲松齡第11代後裔。
1987年——1989年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進修。
1989年——1992年《巴渠醫藥報》副刊編輯、《海南特區時報》西南站首席記者。
1993年——1998年海外留學,專攻電影導演專業。
1998年——2001年回國發展電影事業。
2001年——2003年軍需企業總經理
2003年——2006年廣東慧江國際品牌代言人
2006年——2007年上海正源珠寶董事長
2007年——2008年滿古堂文化傳媒總經理
2008年——2009年《首席》雜誌運營總監
2009年——2013年籌備成立中國新電影集團有限公司
現任中國新電影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中國新電影協會主席、國際中國傳統文化研究學會副主席。

個人經歷

電影的搖籃——憂傷的童年
生於60年代的蒲泰宇,在五歲時父親就被迫害致死,他目睹了父親慘死的景況,幼小的心靈從此蒙上了厚重的陰影。小夥伴們遠離他,當面或背後都叫他“反革命的兒子”,在那種悽苦漫長的歲月里,惟有電影能慰藉他的心靈,惟有電影能給他灰暗的世界一點光亮。蒲泰宇至今都認為,電影院是他最早最好的電影學院。穿著開襠褲的他,常常是站在電影院的過道上,聚精會神的看完一部又一部影片,更多的時候是去部隊或工廠看“露天電影”。由於個頭小,看不見熒幕,就把磚頭一塊塊壘起來,站在上面一看到底。有時也在熒幕的背後看,有時風吹動熒幕,他也目不轉睛。那時,他住在一個叫張家院的小院裡,進院得穿過一條又黑又長的巷道,每當看完電影要穿過巷道都恐懼不已,都渴望一個同路的人壯膽,等不了就一頭扎進去,瘋跑回家,躺在床上蒙住被子,一遍又一遍回想電影裡的人和事。蒲泰宇感恩電影,他認為,電影雖然能令所有的孩子擁有快樂,但,對他而言,電影帶給他更多的是幸福,沒有電影他不知道童年會怎么度過。當他心裡滿是電影的時候,遭遇到的所有冷落和欺負,對他都構不成太大的打擊和威脅,因為他有盼頭。蒲泰宇還認為:電影才是太陽,溫暖了他寂寞的童年。
五分錢一張的電影票——少年時代
進入少年時代的蒲泰宇,除了看電影之外就是看小說。但凡那個時代能面世的小說他都看了個遍。書包里總有一兩本課外書籍。個子高了,看電影沒票不行了,12歲時就開始掙電影門票錢。當時“三線建設”時期,修鐵路大量需要墊枕木的碎石,冬天河水乾涸,石頭露在河床,砸一翻斗車8元錢,砸一斗4毛錢,整個寒假,12歲的蒲泰宇手握小鐵錘,風裡來雨里去,在一個叫菊家壩的河床上拚命砸了四斗,鐵道兵驗收後給了他兩元錢。收到錢後蒲泰宇直奔電影院,踮起腳尖,遞進兩元血汗錢。當時門票五分錢一張,從售票孔里找回一大堆零錢。蒲泰宇第一次靠自己勞動所得為電影做了貢獻。儘管雙手四處凍裂滿是血泡,但心情特別快樂!之後,兩元錢除了給外婆孝敬了一包煙之外全部用來看電影。電影看多了,有一個夢想突然定格在他心裡,他立志要成為一名電影導演。這個夢想深藏不露,不敢向任何人提起。從國中開始,蒲泰宇就有目的的看了大量的電影書籍,導演夢在他少年的心海里紮下了根。15歲,某空軍部隊招飛行員,蒲泰宇在幾千人當中被選定,因政審問題,蒲泰宇沒能走成。慈祥而可憐的母親領著他找某領導訴求,領導回答:“他父親有歷史問題,他去不了。”母親說:“他父親的問題是父親的,孩子沒問題吧。”領導說:“他今後把飛機開去了台灣,誰來負責?”少年時代的蒲泰宇隔著門縫聽到了對話,但他並不難過,他第一次覺得那些場面比他看到的電影更殘酷也更真實。門縫就如同鏡頭,他感覺到生活中無處沒有電影。之後在他的倡導下,在中學成立了全國最早的學生業餘編劇班。成員有:何佳、余紅等等,他們第一次拿起筆嘗試寫電影劇本。
求學之路——青年時代
1985年北京電影學院在蘭州設了考點,當時的蒲泰宇,髕骨骨折,但為了不喪失機會,拄著拐杖,坐了幾天幾夜的火車直奔蘭州。在民族學院遇到主考官鄭洞天、文闕老師一行,當時沒有準考證的他被破例參加了考試。小品《夜雨》,由於髕骨骨折根本完成不了,痛失一次機會。87年又盼來一次,當時全國只有三個考點,北京、杭州、成都。蒲泰宇選在成都考點。蒲泰宇在成都考點脫穎而出,幾千人參考,最後只剩下五人,蒲泰宇榜上有名。那天在成都電影機械廠考點,小雨淅瀝,落榜考生哭聲一片。那么多有電影夢想的人讓蒲泰宇心中為之震撼。

蒲泰宇和田壯壯

帶著電影導演夢的蒲泰宇來到北京求學,十分幸運地與北京電影製片廠導演田壯壯,成了忘年交。在三里河南沙溝田壯壯的家裡。蒲泰宇從田壯壯那裡獲得了更多電影最寶貴的資訊,也悟到了更多的電影真諦,在電影圈裡蒲泰宇真正敬佩的老大哥即是田壯壯。在田壯壯的身上蒲泰宇深切感受到了一個電影人的心態。這跟出身、閱歷、性情都有直接的關係。田壯壯請蒲泰宇第一次在北影食堂吃飯,一位投資商來到飯桌前請求他拍片,田壯壯從骨子裡透出的清高氣,讓蒲泰宇暗自敬佩不已。在田壯壯那裡,蒲泰宇學到更多的是一位電影人的隨和、謙卑、可以為朋友兩肋插刀的真性情。

蒲泰宇和新電影

半輩子人生,蒲泰宇的心始終沒有離開過電影。為了籌備新電影集團,默默無聞地做了大量工作,背負使命,從行銷入手。他深知電影離不開實業相助,基於此,在中國第一個把電影和行銷整合起來的中國新電影集團才有了未來的方向。中國新電影集團的的方向是:讓電影全球產業化進程提速,讓全球電影人有一個更自由更寬鬆的交流平台。蒲泰宇認為,中國電影正處在青黃不接的階段。幾位功成名就者已“杯盤缽滿”,由於年齡等諸多因素,藝術之路已日薄西山。遺憾的是,有那么一些電影人,在新生代面前,要么把電影工作神話得高不可攀,要不把電影行業扭曲得面目可憎。這些人的目的只有一個:讓後來者不敢做夢。而今,大多數的電影人被壓在冰山之下,長久地冷藏著。電影是魔鬼,令無數懷揣夢想的靈魂無處安身。基於此,中國新電影應運而生。正是為這些靈魂鑄造了一幢安頓的大廈。中國新電影集團的成立,是中國電影人的幸事,同時也是國外電影人的幸事!
何謂新電影?簡單地說就是從過去僵化、教條的行為模式中剝離而出的新思想、新概念、新做法、新整合、新結果……打造世界電影的新貴,讓電影人的夢不在推遲,不被破滅。讓電影產業連結起更多與電影相關的產業,讓電影行業掀起第四波浪潮。

主要作品

電影作品
《神秘復仇者》
《英勇少年》
《在記憶的森林裡》
《幸福之途》
《往事如煙》
《音樂奇緣》
《天鵝之歌》
《小偵探》
文學作品
《電影的太陽》
《電影與政治》
《電影的審美品質和特性》
《我的天堂》
《小城風流》(改編)
《踩碳》
《心愿》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