蒔蘿立枯病

solan 稱立枯絲核菌,屬半知菌亞門真菌。 k.稱瓜亡革菌,屬擔子菌亞門真菌。

簡介

藥用植物蒔蘿立枯病
蒔蘿 學名 Anethum graveolens.別名野茴香、慈謀勒。屬傘形花科一年或二年生草本植物。以種子及幼苗全草入藥。具開胃散寒、行氣、解魚肉毒之功效。各地均可栽培或野生。

症狀

主要為害幼苗或幼株。初期生長勢衰弱,後葉片出現輕度失水,致病株萎蔫下垂,嚴重的植株枯死;檢視幼苗莖基部,初呈水漬狀縊縮,後病部變褐呈立枯狀,濕度大時,病部可見褐色蛛絲狀霉,即病原菌菌絲體。
病Rhizoctonia solani Kuhn稱立枯絲核菌,屬半知菌亞門真菌。該菌不產生孢子,主要以菌絲體傳播和繁殖。初生菌絲無色,後為黃褐色,具隔,粗8—12μm,分枝基部縊縮,老菌絲常呈一連串桶形細胞;菌核近球形或無定形,0.l—0.5mm,無色或淺褐至黑褐色。擔孢子近圓形,大小6—9×5—7(μm)。有性態為Thanatephorus cucumeris (Frank) Donk.稱瓜亡革菌,屬擔子菌亞門真菌。

傳播途徑和發病條件

以菌絲體隨病殘體或以菌核在土中越冬,且可在土中腐生2—3年。菌絲能直接侵入為害,通過水流、帶菌肥料、帶菌土、農具傳播;病菌發育適溫24℃,最高40一42℃,最低13—15℃,適宜pH3—9.5。播種過密、間苗不及時、溫度過高易誘發本病。病菌除為害蒔蘿外,還可侵染黃瓜、豆類、白菜、油菜、甘藍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