蒂芙尼的早餐

 

蒂芙尼的早餐劇照

蒂芙尼的早餐劇照蒂芙尼的早餐劇照
電影概況:
導演:布萊克·愛德華茲
主演:奧黛麗·赫本喬治·佩帕德斯坦利·亞當斯
類型:喜劇/愛情/劇情
上映日期:1961年10月5日美國
電影梗概 清晨時分,紐約第五大街上空無一人,穿著黑色晚禮服,頸上掛著假珠寶項鍊,打扮入時的霍莉.戈萊特麗獨自佇立在蒂梵尼珠寶店前,臉頰緊貼著櫥窗,手中拎著一個牛皮紙袋,邊吃著袋裡可頌麵包、喝著熱咖啡,邊以艷羨的目光,觀望著蒂梵尼店中的一切……然而,霍莉心中真正“想”吃的,不是什麼早餐,而是晉身蒂梵尼所影射的上流社會。霍莉這位外貌清秀俏麗的年輕女子,為了金錢,也為了完成她十四歲以來的夢想---和最愛的哥哥佛雷德一起到墨西哥牧馬,她整日追逐名利,周旋在眾多英俊的富豪巨子、政界名流之間,成了紅牌交際花。為了賺取一小時五十美元的交際費,她甚至不惜到監獄與黑手黨老大“社交”,直到某日樓下搬來一位言談舉止溫文儒雅的男士。他本名為保羅.瓦傑克,夢想有朝一日成為大作家,卻仰賴有錢女人的“饋贈”維生。 兩人同是拜金主義者,有趣的是,隨著兩人之間逐步的交往,彼此的距離就拉進了一點,而內心世界也多解放了一些,慢慢地,兩個人萌生了一段相知相惜的情愫……墜入愛河的保羅.瓦傑克,洗心革面,不再做午夜牛郎,並向霍莉表露了愛意,霍莉卻宣布巴西富豪追求她的訊息。不久,霍莉邀請保羅共進早餐,並親自下廚。從未做過料理的霍莉,邊聽著葡萄牙語,邊在臉盆大的沙拉碗中,堆放了滿滿的萵苣,隨興地淋上橄欖油與紅醋,接著,頗有韻律感地拌勻三者。 保羅向霍莉求婚,霍莉卻顧左右而言他,自冰櫃取出一瓶紅酒,說她將和巴西人賀西結婚,雖然事實上,賀西尚未向她求婚。保羅再度向她求婚,她又說她準備了“墨雷”調味的雞肉沙拉。壓力鍋這時撲撲作響,等到霍莉趨身向前想熄火時,只聽到一聲爆炸聲,雞肉與湯汁飛濺四處,霍莉情急之下緊抱保羅。即將遠走巴西的霍莉,著手開始學習葡萄牙文,另一方面學習做拉丁美洲的菜餚。這道失敗的“墨雷辣醬雞肉沙拉”,似乎預言了她的美夢——建造一座巴西農場,當有錢的巴西家庭主婦——終將如泡沫般瞬間幻滅。然而,這頓高潮迭起的早餐,最終如何收場? 保羅.瓦傑克絕望之際,卻有了意想不到的轉機,使得兩人之間的戀情因禍得福。警方以涉嫌販毒之名逮捕了霍莉。最後,霍莉戴著保羅送給她刻著蒂梵尼字樣的戒指,懷抱著失而復得的小貓---或是她失去的浪漫天真,與保羅相擁於傾盆大雨中。畢竟!世間還有什麼比和相愛的人,相擁一起吃頓“愛情早餐”,來得更甜蜜幸福的奢侈呢? 
 

 Breakfast at Tiffany's 

Earlyonafallmorning,alonetaxicabdepositshollyGolightlyatTiffany'sjewelerystoreonFifthAvenueinNewYorkCity.Hollyeatsacroissantanddrinkscoffeewhileadmiringthewindowdisplays,thenstrollsawayhome.Atherbrownstoneapartmentbuilding,Hollysuccessfullyfendsoffherdatefromthenightbefore,whohasbeenwaitinginhiscaroutsideherresidenceallnightandisangrythatshedisappearedduringthecourseoftheireveningtogether.HollythenmeetsPaulVarjak,anewtenant.Afterfeedingherpetcat(simplynamed"Cat"),HollychatswithPaulasshehurriedlypreparestovisitSingSingprison,aweeklyroutinefromwhichsheearns$100foranhour'sconversationwithSallyTomato,anincarceratedmobboss.HollydoesnotseemtorealizethatsheispassingcodedmessagesforSally'sdrugring.Outsidethebrownstone,Mrs.Failenson(referredtoas"2E"throughoutthemovie)arrivesandisintroducedasPaul's"decorator." Thatevening,HollyvisitsPaulinordertoescapeadrunkendateandseesMrs.FailensonleavemoneyandkissPaulgoodbye.HollywakesupPaulandtheytalk.ItisrevealedthatPaulisawriterwhohasn'tbeenpublishedsince1956andthatHolly,attheageof14,ranawayfromhomewithherbrotherFred,whoisinthearmy. Thenextday,PaulattendsapartyatHolly's,whereheisintroducedtoJosédaSilvaPereira,ahandsome,richBrazilian;andRustytrawler,apudgy,richAmerican.PaulalsomeetsO.J.Berman,Holly'sagent.O.J.tellsPaulaboutHolly'stransformationintoaclassywomanbutaddsthatsheisawildspirit,difficulttopindown. Onanotherday,HollyandPaulvisitSallyatSingSing.Backhome,PaulbeginstowriteastorybuthearsHollysinging"MoonRiver"onherwindowsill.Suddenly,Mrs.FailensonrushesintoPaul'sapartment,worriedaboutastrangemanoutside.Paulistrailedbythemanwhenheleavestheapartmentand,eventually,themenconfrontoneanotherinCentralPark.ThemanintroduceshimselfasDoc,whomarriedHolly--realname:LulaMaeBarnes--whenshewasturning14andexplainsthathehascometoNewYorktotakeHollybackhometoTexas,wherehefeelssherightlybelongs.HollylaterexplainstoPaulthatthemarriagewasannulled,andadejectedDocreturnstoTexas. HollyandPaulgotoabar,whereadrunkenHollyexplainsherfeelingofresponsibilityforFred.SheplanstomarryRustyforhismoneybutthendiscoversthatRustyhasjustmarriedanotherwoman.HollyandPaulthenspendacarefree,romanticdaytogether,visitingthelibraryandgoingtoTiffany's,wheretheyhaveacheapringfromaboxofCrackerJackengraved.Theyshareakisswhentheyarrivehome,anditisimpliedthattheyspendthenighttogether. Thenextday,PaulinformsMrs.Failensonthathenolongerneedsher.Evenso,aconfusedHollynowplanstomarryJosé,angeringPaul.Thenonenight,HollyandJoséreturnhomeandfindatelegraminformingthemofFred'sdeath.Hollytrashesherapartmentingrief,andPaulisunabletocalmher,whileherbehaviordisturbsJosé. Monthspass.PaulhasmovedoutofthebrownstonebuthasbeeninvitedtodinnerbyHolly,whoisleavingthenextmorningforBrazil.AfterHolly'sdinnerpreparationsgoawry,theydecidetogoouttodinnerand,uponreturning,arearrestedinconnectionwithSally'sdrugring.Hollyspendsthenightinlock-up.Thenextmorning,Pauliswaitingwithataxicabwhensheisreleasedfromjail.Asthecabentersthetraffic,PaulrevealsthatheisinpossessionofbothCatandalettertoHollyfromJosé,inwhichtherichBrazilianbreaksofftherelationshipduetoherheadline-makingarrest.AnemotionalHollyimpulsivelyordersthedrivertostopandshethrowsCatoutintothepouringrainfromthecab.PaulleavesthecabafterconfrontingHollyforbeingafraidtoaccepthislove.HollyrunsafterhimandtogethertheyfindCat.HollyandPaulkiss.

幕後花絮

·製片方開始想要瑪麗蓮·夢露來扮演霍莉這個角色,但是夢露拒絕了。
·蒂芙尼是美國一間頂級珠寶店,1837年開業,歷史非常悠久,深受上流社會名青睞。
·影片改編自卡波特1950年出版的同名小說。
蒂芙尼的早餐劇照
影片插曲:月亮河 moonriver
當電影裡的赫本拿著吉他,坐在窗台彈唱moonriver的一刻,你一定有自己的觸動...
月亮河,寬不過一英里。總有一天我檜優雅地遇見你。噢!織夢者,那傷心的人。無論你將去何方,我都會追隨著你。兩個流浪的人想去看看這世界。有如此廣闊的世界讓我們欣賞。我們跟隨同一道彩虹的末端。在那弧線上彼此等候。我那可愛的老朋友。還有月河和我。
Moonriver,widerthanamileI'mcrossingyouinstylesomedayOh,dreammaker,youheartbreakerWhereveryou'regoin',I'mgoin'yourwayTwodrifters,offtoseetheworldThere'ssuchalotofworldtoseeWe'reafterthesamerainbow'send,waitin''roundthebendMyhuckleberryfriend,MoonRiver,andme(Moonriver,widerthanamile)(I'mcrossin'youinstylesomeday)Oh,dreammaker,youheartbreakerWhereveryou'regoin',I'mgoin'yourwayTwodrifters,offtoseetheworldThere'ssuchalotofworldtoseeWe'reafterthatsamerainbow'send,waitin''roundthebendMyhuckleberryfriend,MoonRiver,andme
影評:洗盡鉛華總是情——獻給《蒂凡尼早餐》和永遠的赫本煙火發布於:2007-02-1122:28
《羅馬假日》看了很多遍,總是為那不小心落入凡間的天使著迷,那樣的單純、天真和美麗。那就像童話一樣的愛情,卻遙不可及。從1953到1961,天使是否已經習慣了人間的生活?還是靜下心來,好好欣賞赫本的表演吧。
《蒂凡尼早餐》(BreakfastatTiffany's)改編於楚門卡波特1950年出版的同名小說,小說的背景是二戰時期人們的焦慮與不安,對那些不擇手段向上流社會靠攏的人進行諷刺,對社會的體制和陰暗面進行反省。電影對原著進行了一定的改編,拍成了一部喜劇愛情片,當然這無可厚非,因為1961年離二戰結束都已經十多年了,而且影片內容還是很好保留了對人內心的細緻描寫,對虛榮複雜的雙重心理刻畫很成功。
Tiffany是美國一間頂級珠寶店,1837年開業,歷史非常悠久,是上流社會名媛流連的地方,故事就開始在紐約蒂芙尼珠寶店的櫥窗外,赫本主演的霍利衣著入時,戴著冒牌的珠寶首飾,拿著麵包深深望著櫥窗里的一切,邊啃著麵包喝著咖啡,很好展現了霍利對蒂芙尼珠寶的嚮往,或者說是對金錢、對金粉世界、對上流社會的嚮往。整個影片大體描述的就是虛榮的鄉下女孩霍利(在鄉下的原名為雷美)為了接近上流社會,在紐約淪為高級交際花,整天收放自如地週遊於有錢人身邊以獲取小費來維持生活,而且一直嚮往嫁個有錢人,可以擁有自己的牧場,可以和相依為命的弟弟費特一起生活。後來,霍利遇到了樓上的一位很像她弟弟的落魄年青作家保羅,保羅自從幾年前出版了一本書,就再也沒有作品,並且依賴著一個貴婦的金錢來生活,兩人相似的遭遇和地位,使兩人的心逐漸靠近,保羅也因此堅決離開了那個貴婦,並且重新投入到寫作中,逐漸創作發表了新的作品,而霍利在經歷了弟弟意外死去的重大打擊、被黑手黨利用作傳話人而被逮捕、並且歷經兩次傍大款未能成功後,最終發現心底最需要的還是真愛,兩人最終摒除了浮躁、洗盡了鉛華,走到了一起。
在這部影片之前,赫本一直都被認為是個類型演員,就是純情優雅的代表,但是這部影片很好地展現了赫本的表演的多樣性,可以說是她演技最成熟的一部片子,她把女主角霍利的敏感、脆弱、虛榮、任性、優雅、天真與純情都完美結合在一起,並且很生動很自然,宛然就像在演自己,很有感觸。
影片中,霍利的經紀人經常在說霍利是個裝腔作勢的人,這個“裝腔作勢”,我理解為人的兩面性,一面就是霍利戴上的向外人展現的收放自如、八面玲瓏的交際花面具,另一面就是在防火梯自彈自唱《moonriver》的那個純真的女孩。為了追求金錢和繁華,只能把真實的一面藏起來,就像把真正的自己關在籠子裡,不敢追求籠子外面的世界,不敢與相愛的人一起去追求和創造未來。這也正是在最後一幕的士裡面,保羅與霍利之間的那段經典對白所反映的意思。
雖然主題有點沉重,但是影片的喜劇效果還是不錯的,有很多精彩、搞笑、溫馨的對白和場面,比如:霍利怕被電話騷擾而把電話藏在皮箱裡;樓上那個喋喋不休而且樣子猥瑣的日本人;水果籃里找到的高跟鞋;霍利家裡那隻沒有名字的喜歡在人肩膀上走動的貓;兩人第一次在保羅家裡見面時保羅說自己是作家,不久前剛在打自己的作品,結果被霍利發現漂亮的打字機上沒有色帶;霍利家裡派對的熱鬧和混亂場面;在派對中保羅被擠在地板上接電話,發現一位交際花腳踝上戴著手錶;霍利在派對上用長長的女士煙斗抽菸,不小心把一個貴婦人的帽子點著了,結果又不小心碰倒了別人的酒杯把火澆滅了;把朱古力包裝袋裡贈送的戒指拿到第凡內珠寶店刻字;兩人從廉價店偷了貓貓狗狗面具,一路戴著跑回家;……
說說影片的配樂,影片的主題曲《月亮河》(moonriver)不時響起,貫穿了整部影片,特別是赫本在防火梯的窗台上彈著吉他清唱的那個場面,更是成為了影片最經典最溫馨的一刻。主題曲非常優美,浪漫而憂傷的曲調,獲得奧斯卡音樂獎項無可厚非。
最後,最後一幕在的士里的經典台詞:
霍利:不要用這種眼光看著我,我要去巴西,……,幫我找紐約時報,把巴西50位富翁的名單找出來,記住,是50位。
保羅:我不讓你這樣做。
霍利:你不讓我?
保羅:霍利,我愛你。
霍利:那又如何?
保羅:那又如何?我很愛你。我愛你,你屬於我。
霍利:不,沒有誰屬於誰這回事。
保羅:當然有。
霍利:沒有人能把我關在籠里,
保羅:我不想把你關在籠里,我想愛你。
霍利:都是一樣的。
保羅:不是的!霍利。
霍利:我不是霍利,也不是雷美,我不知我是誰。我像貓咪,我們都是沒名字,我們不屬於任何人,我們甚至不屬於對方。(說完打開車門把貓咪拋棄在路邊)
…………
保羅:司機,請把車停一旁。無名小姐,你知道你有何不妥?你怕事,你沒膽量,你害怕挺起胸膛說:生活就是這樣。人們相愛,互相屬於對方,因為這是獲得真正快樂的唯一機會,你自稱為野性不羈,卻怕別人把你關在籠子裡,你已經身在籠子裡了,是你親手建起來的,它不受地域所限,它一直緊隨著你,不管你往哪去,你總受困於自己。拿著,這個(在蒂芙尼刻字的戒指)我已經帶在身上好久了,我不想要了。
…………
最後,兩人找回了那個沒名字的貓,伴隨著《moonriver》的響起,淚流滿面相擁於傾盆大雨中。
當時光沉澱,鉛華盡洗,能留下來永存心中的精華,就只有過往那些真摯的情感,即使平淡、即使平凡,卻永遠不朽。
煙火作於2007年2月11日凌晨
8.4/9.0
原著評論“請大家看書的時候,想一想什麼樣的演員
適合郝莉(即霍莉)”
□村上春樹(趙玉皎譯)原載《南方都市報》2008-10-26
中國作家蘇童在回憶早年愉快閱讀經歷的文章中,說他記得亂按門鈴的赫莉小姐,記得她的鄉下口音。又因為好萊塢美女奧黛麗·赫本主演了赫莉小姐一角,看過《珠光寶氣》這部電影的觀眾也領略了美國作家杜魯門·卡波特原著小說的魅力。對卡波特來說,這是奠定他大師地位的一部作品。兩種《蒂凡尼的早餐》中國版的出版距今已有20年,這兩本薄薄的小冊子也成為不少讀者想讀的書,最近這部小說由南海出版公司正式引進出版,此次推出的《蒂凡尼的早餐》中譯本,除收錄卡波特的代表作《蒂凡尼的早餐》外,還收入有最新發現的作家遺作《夏日十字路口》。作為該書日譯本的譯者,村上春樹曾專門為此書作序,他提醒讀者儘量與電影拉開距離,來閱讀和欣賞這個故事。本文得到出版方授權發表,本報有刪節,標題為編者所加。
閱讀儘量與電影拉開距離
本書《蒂凡尼的早餐》於1958年春由蘭登書屋出版,並於1961年由派拉蒙公司拍成電影。書的評價相當高,創下了非常大的銷量,但現在一提到《蒂凡尼的早餐》,很多人眼前首先浮現出來的,可能卻是電影的主演者奧黛麗·赫本的容顏、考究的紀梵希黑禮服,以及亨利·曼西尼作曲的給人深刻印象的電影配樂。電影雖然與原作差異很大,但它完成了一個頗為精緻的愛情喜劇,在商業上也獲得了巨大成功。現在很多人在讀書之前已經看過了電影,因而會不知不覺地把奧黛麗·赫本的面容疊加在主人公郝莉·戈萊特利身上。這對小說也許是個困擾,因為作者杜魯門·卡波特顯然並不是把郝莉·戈萊特利設定為奧黛麗·赫本那種類型的女子。據說,當卡波特聽到將由赫本來主演電影時,曾表現出很大的不快。或許他認為郝莉身上那種驚世駭俗的奔放、在性上的開放以及純潔的放蕩感,這位女演員本來並不具備。
我希望書的封面儘可能不要使用電影畫面,因為那樣難免會限制讀者的想像力。“郝莉·戈萊特利這個女人,到底是什麼樣子呢?”———跟隨故事的進展,每一位讀者都自由自在地馳騁想像力,才是閱讀此類小說的一大樂趣。郝莉恐怕是杜魯門·卡波特在小說中創造出來的最有魅力的人物,如果把她簡單地同化為一位女演員———姑且不論當時的奧黛麗·赫本也很有魅力———我覺得實在太可惜了。
另外,故事的敘述者“我”身上,毋庸置疑疊加著作者卡波特的身影和靈魂。這與喬治·佩帕德那種健壯、金髮的純粹美式英俊青年,印象上有著很大的不同。這位住在樓上公寓裡的青年,來自鄉下,臉上還殘留著少年的痕跡,敏感,還有幾分厭倦———郝莉感知到了他身上的中性要素和不安定的孤立感,正因如此,她才會信任他,和他成為朋友。如果對方換成了喬治·佩帕德,故事就會迥然不同———也的確迥然不同了。
儘管如此,電影也自有其有趣之處,它將彼一時代的紐約風光描繪得美麗而歡快。所以,在這裡就不和電影進行比較、說長論短了。我想說的是,如果可能的話,希望大家儘量與電影拉開距離,來閱讀和欣賞這個故事。
不過話說回來,難道就沒有人願意儘可能地忠實於原作,將《蒂凡尼的早餐》再拍一次電影嗎?比起重拍《驚魂記》或《電話謀殺案》等(並非特別有此必要的)作品來,這個做法要聰明得多。但下一次由誰來演郝莉·戈萊特利呢……卻想不出具體的名字,真是很為難。還請大家看書的時候,想一想什麼樣的演員適合郝莉。
郝莉小姐誕生記
卡波特於1924年出生於紐奧良。他在母親的老家———阿拉巴馬的鄉下度過了少年時代,十幾歲的時候去了紐約。1941年至1944年,他在《紐約客》雜誌作小工。他懷著成為作家的志向在雜誌社打雜,如此這般地度過了《蒂凡尼的早餐》的背景時代。後來,他在詩人羅伯特·弗羅斯特的朗誦會上惹了一點麻煩,結果被《紐約客》解僱。本書中描寫的主人公“我”的心境,無疑與當時卡波特的頗為相近。
結束《紐約客》的工作之後,他在雜誌上發表了《米里亞姆》、《銀壺》、《夜樹》等幾個短篇小說,引起了世人的注目。二十四歲時,他發表了長篇小說《那些聲音、那些房間》(1948),並以此真正作為作家而嶄露頭角,轉瞬之間即成為文壇的寵兒。隨後,他發表了短篇小說集《夜樹》(1949)、中篇小說《草豎琴》(1951)等,確立了自己的地位,與諾曼·梅勒、J·D·塞林格、歐文·肖、卡森·麥卡勒斯等人一道,成為戰後輩出的青年才俊作家之一。但是,他的小說中包含的某種反社會性、性挑逗(且含有不小的同性戀傾向),以及有時過於感覺派的哥德式文體,招致了主流批評家們頗為強烈的反感。他並不是萬人公認的一流作家,某種“可疑性”和醜聞終生纏繞著他。但當時的紐約社交界卻舉起雙手歡迎這位年方二十幾歲、才華橫溢、有著精靈般容貌的新進作家。卡波特一面心懷對那個世界激烈的愛憎,一面卻恣意享受著身為名流的繁華生活,至死方休。
1955年左右,卡波特動筆寫他的新小說《蒂芙尼的早餐》,但進展並不如意。各種各樣的雜事吸引了他的注意力,分走了他的時間(這之後他的人生之路兜了好幾個圈子)。美國劇團去蘇聯巡迴公演時,他也同行,關於這次旅行,他寫了一本名為《聽到詩神之聲》的書。然後,他去日本旅行,採訪了正在拍攝電影《再見》的馬龍·白蘭度,撰寫了訪談錄。那是一篇才氣煥發、極為辛辣的人物批評。白蘭度看過之後勃然大怒,據說他大叫“我要宰了那個混賬小鬼!”卡波特擅長為自己製造敵人,一向如此。他的觀察力之敏銳無人能及,從不偏離要害,文章像刀一般鋒利。一旦按下解除控制的按鈕,它的效果是致命的。
他總算坐回到自己家裡、重又執筆寫《蒂芙尼》,是1957年的事。經過種種辛苦,1958年春天,這部中篇小說終於完成了。這部以郝莉·戈萊特利這一充滿魅力的“天然策略家”———很矛盾的說法,卻也正是卡波特自身的寫照———為主人公的時尚都市小說,瞬間即贏得了人們的喜愛。眾多聚集在杜魯門身邊的紐約社交界的女性,高聲主張“我才是郝莉·戈萊特利的原型”。批評家們也大都對這部作品表示好感。
小說最初預定一次性刊登在女性雜誌《時尚芭莎》上,連契約都已訂立,但該雜誌最終卻拒絕登載,令卡波特極為憤怒。作品轉而刊登在男性雜誌《時尚先生》上,使得該雜誌創下了壓倒性巨大的銷量。《時尚芭莎》拒絕刊登這部小說,理由之一是郝莉·戈萊特利很難不被認為是個高級娼婦,而且文章多處提及同性戀;理由之二是編輯們擔心這會引起小說標題中涉及的、雜誌的大廣告主蒂凡尼珠寶店的不快。據說卡波特對此付之一笑,說“用不了多久,蒂凡尼就會把我的書擺在櫥窗里”。我倒沒聽說蒂凡尼把這本書擺到了櫥窗里,但小說《蒂凡尼的早餐》客觀上大大宣傳了蒂凡尼珠寶店,則毋庸置疑。1950年代的美國,對於性方面的言論就是這樣嚴格———或者說,是這樣膽戰心驚。
在《蒂芙尼的早餐》中,與內容並駕齊驅,它的文體也是一大魅力所在。
我反覆讀過好幾遍,每次都為那精心打磨、簡潔洗鍊的文字折服,真是百讀不厭。卡波特在這部作品之前的文章當然也很好,但時而會讓人感到有些地方似乎過於才氣畢露。但在《蒂凡尼的早餐》中,那種“又來了”的感覺描寫隱去了蹤影,文章勻稱修整、言簡意賅,我不禁數度讚嘆“太棒了”。
說一點我個人的話題,我在高中時第一次讀到英文版的卡波特作品(那是一篇叫作《無頭鷹》的短篇小說),記得我深深地嘆息“這么好的文章,我無論如何也寫不出啊”。我在二十九歲之前都沒有試圖寫小說,就是因為數次經歷了這種強烈的體驗。因此,我一直認為自己沒有寫作的才能。我在高中時代對於卡波特文章的感受,即便在四十年後的今天,也幾乎沒有變化,只不過如今我的態度能夠變為“卡波特是卡波特,我是我”,僅此而已。
作為童話的《蒂芙尼的早餐》
在寫《蒂凡尼的早餐》時,卡波特不得不經歷長期呻吟痛苦的最大原因,恐怕就在於此時的“戰略”轉換。青年時代的卡波特能夠流暢地、自然而然地編織“自己的故事”,但此時他年已三十近半,不可能永遠當“神童”。作為成年人作家,他有必要再上一層樓。他總不能老是以自己少年時代的特殊體驗為題材,繼續寫感覺派的故事。他必須為新小說尋求新的題材,必須創造與之相適應的新文體。為此,巨大的氣力和時間是必要的。
他的嘗試,至少在讀本書的時候,可以說取得了成功。正如諾曼·梅勒預言的那樣,《蒂凡尼的早餐》作為現代的一部“相當不錯的古典”,至今仍在世間廣為流傳。在很多當時的“古典候補”耐受不住歲月的考驗,哧溜哧溜地順坡滑落下去之後(梅勒本人的作品也身在其中),《蒂凡尼的早餐》卻穩穩噹噹地留存了下來。它的故事世界在許許多多人心中紮下了根。
但卡波特並非毫無損傷地渡過這一難關。他為此失去的東西、不得不放棄的東西絕非少數。天衣無縫的純粹、文章自由自在的飛躍、能夠安然度過深重黑暗的自然免疫力———這些東西再也不曾重回他的手中。借用他自己的話,那就是他已經不再是“能自然而然寫作的年輕人”了。而且,《蒂凡尼的早餐》一旦取得成功之後,接踵而來的是同樣的———或者說,是更嚴峻的苦痛綿綿不絕的日子。他這樣寫道:有一天,我開始寫小說。我完全不知道,自己的一生將被一位高貴卻無情的主人用鎖鏈囚禁。上帝在賜予你才能的同時,也給了你鞭子。鞭子是用來狠狠地抽打自己的。……現在,我一個人待在黑暗的瘋狂之中。孤單一人,手裡握著一把卡片……當然,這裡也放著上帝賜予的鞭子。
所謂的鞭打自己(self-flagellation),毋庸贅言是為了體驗耶穌基督所感受到的苦難而進行的宗教性自傷行為。卡波特的苦痛是從靈(精神的)與肉(物質的)的夾縫中產生出來的,這一點大概無有異議。卡波特故事中的主人公們也生活在這樣的夾縫裡。他們中的很多人希望生活在純潔之中,但是在純潔喪失之時(或多或少,有一天它會喪失),那么無論在哪裡,他們的居處都會變成徹底的囚籠。於是,殘留下來的只有婉曲的自傷行為。
《蒂芙尼的早餐》中,郝莉·戈萊特利最終迎來了什麼樣的結局,在書中並未寫明。但無論她身處何等境況之中,我們都很難相信她能從對“噁心的污垢”與幽閉的恐怖中完全逃脫出來。主人公“我”想再見郝莉一面,但又並不積極,便是害怕看到她失去“純潔”這一羽翼後的模樣,而且恐怕他已經有了此種預感吧。他希望將郝莉作為童話故事的一部分,永遠地留在腦海里。這對他是一種拯救。
卡波特掌握的新文體
儘管卡波特掌握了新的文體,可是接下去,他卻無法尋找到適合這種文體的題材。卡波特是天賦優異的故事講述者,但他並不具備隨時隨處都自由地創造故事的能力。他所擅長的,是根據自己的直接體驗來生動地完成故事。但是一旦題材用盡,那么無論他掌握了多么優秀的文體,也無法再寫小說。恐怕生平頭一回,卡波特為寫作感到了痛苦。他的置身之處儘管繁華,卻慢慢地變成了囚籠般閉塞的所在。
也許是為了從創作的痛苦中逃脫出來,他一度離開了虛構的世界。他在報紙上看到一則關於堪薩斯州的一家人被殺害事件的報導,突然萌發了興趣,開始對事件進行徹底的調查。經過長達六年的調查取材,他完成了《冷血》這一傑出的非虛構作品……這部作品為卡波特帶來了空前的聲名。從作品根源處所釋放出的力量、緻密到完美的人物描寫,幾乎折服了每一個人。這又是一本堪稱現代古典的作品。通過《冷血》,這位驅使著流麗文體的時尚都市派作家,終於變身為不折不扣的真正作家。但是,這本書在帶給卡波特名聲的同時,也從他身上奪去了很多活力。卡波特不遺餘力地利用了那些素材,那些素材也不遺餘力地利用、消耗了他。卡波特用他的靈魂交換了那些鮮活的素材———這么說也許太過極端,但我總是忍不住認為,也許在某個隱秘、幽深的地方發生了這樣的交易。見證兩名殺人犯的被處決,使卡波特受到了沉重的打擊,他似乎再也沒有從這一打擊中站起來。
喬治·普利頓曾說,未來,卡波特大概將作為非虛構作家———而不是小說家———被人們銘記。我不這么認為,或者說,我不願意這么認為。的確,以《冷血》為首的卡波特的“非小說”,品質高而有趣味,有其過人之處。但是無論有多好,《冷血》畢竟只有一部。卡波特作為作家的本來領域,我相信還是在小說世界中。在他的故事中,人們所懷有的純潔及其不久之後的去處,被描繪得無比美好、無比悲傷。那是只有卡波特才能描繪出的特別世界。還是高中生的我就是被那個世界所吸引,才得以體會到小說這一事物的深奧之處。
主人公“我”相信郝莉·戈萊特利曾經擁有的“純潔”這一羽翼,並決定一直相信下去。像他一樣,我們也相信《蒂凡尼的早餐》中所描繪的美好而變幻無常的世界。說這是童話也好。不過,真正優秀的童話,能夠用它獨有的方式,給予我們生活下去所需要的力量、溫暖與希望。
小說家杜魯門·卡波特,則用實例鮮明地告訴我們,所謂優秀的童話到底是什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