葳蕤

葳蕤

葳蕤,形容枝葉繁盛,羽毛裝飾華麗鮮艷的樣子,也可形容植物生長茂盛的樣子,也可比喻詞藻華麗。該詞被2014第二屆中國漢字聽寫大會發起的“全民焐熱冰封漢字行動”選為首期焐熱辭彙。另外,在中醫中是一種藥材,也叫玉竹,玉竹有節色淡黃,扁圓彎曲蠕蟲樣。功用是養陰潤肺,益胃生津。用於肺胃陰傷,燥咳痰粘,舌乾煩渴,或陰虛外感溫邪,發熱無汗,乾咳咽痛等症。清代樂鈞《探春·宋雲墅儀曹座上詠白丁香花》詞里寫到:鶯燕丁寧久,莫輕啟,葳蕤金鎖。

基本信息

漢語詞語

拼音

wēi ruí

基本解釋

(1):草木茂盛,枝葉下垂的樣子

上而防露兮。——東方朔《七諫·初放》

羽蓋。——張衡《東京賦》

自生光。——《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2)[weary]∶委頓;委靡不振

引證詳解

1.草木茂盛枝葉下垂貌。

漢東方朔《七諫·初放》:“便娟之修竹兮,寄生乎江潭。上而防露兮,下泠泠而來風。”

漢陳琳《柳賦》:“蔚曇曇其杳藹,象翠蓋之。”

南朝梁江洪《詠薔薇》:“當戶種薔薇,枝葉太。”

唐柳宗元《袁家渴記》:“搖颺,與時推移。”

唐張九齡《感遇》:“蘭葉春,桂華秋皎潔。”

漢樂府《孔雀東南飛》;"妾有繡腰襦,自生光;紅羅復斗帳,四角垂香囊;箱簾六七十,綠碧青絲繩,物物各自異,種種在其中。"

2.羽毛飾物貌。

《漢書·司馬相如傳上》:“下摩蘭蕙,上拂羽蓋;錯翡翠之,繆繞玉綏。”顏師古註:“,羽飾貌。”

南朝梁沉約《九日侍宴樂游苑》詩:“虹旌迢遞,翠華。”

宋沉遘《贈李審言》詩:“使節出漢宮,我方受瑞守江東。”

3.華美貌;艷麗貌。

《玉台新詠·古詩》:“妾有繡腰襦,自生光。”

《文選·左思》:“敷蘂,落英飄颻。”張銑註:“,花鮮好貌。”

唐劉禹錫《觀舞柘枝》詩之一:“胡服何,仙仙登綺墀。”

4.柔弱貌。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胭脂》:“自守,幸白璧之無瑕;縲絏苦爭,喜錦衾之可覆。”

清和邦額《夜譚隨錄·章佖》:“兒家小娘子之質,年十六,孤處無依,欲求人家蘭玉而伉儷之。”

5.萎頓貌。

《史記·司馬相如列傳》:“紛綸,堙滅而不稱者,不可勝數也。”司馬貞索隱引胡廣曰:“,委頓也。”

明王錂《春蕪記·感嘆》:“休得低揭,心愁意慵。”

清憂患餘生《鄰女語》:“我的父親何等激昂,難道我就是這樣的不成?”

據《太平廣記》卷三一六引《錄異傳·劉照》載:建安中河間太守劉照婦亡,後太守夢見一婦人,往就之,又遺一雙鎖,太守不能名,婦曰:“此萎蕤鎖也。以金縷相連,屈伸在人,實珍物。吾方當去,故以相別,慎無告人!”“萎蕤”亦寫作“”。後因以“”借指鎖。

唐韓翃《江南曲》:“春樓不閉鎖,綠水回通宛轉橋。”

明顧大典《青衫記·承璀授閫》:“重疊瑣深宮,掃除近侍飛龍。”

清宣鼎《夜雨秋燈錄三集·記錢姬假途脫籍事》:“急啟,而已空諸所有。”

6.古代一種首飾。

清方以智《通雅·衣服》:“﹝步搖﹞往時男女皆可飾,男冠如曲纓之類。”

唐鮑溶《李夫人歌》:“半露芙蓉色,窈窕將期環佩身。”

宋司馬光《樞密院開啟聖節道場排當詞·作語》:“印紱相鮮金錯落,佩環交映玉。”

7.草名。即萎蕤。

南朝梁任昉《述異記》卷下:“草,一名麗草,又呼為女草,江浙中呼娃草。”

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草一·萎蕤》:“按黃公紹《古今韻會》云:‘,草木葉垂之貌。’此草根長多須,如冠纓下垂之緌而有威儀,故以名之。凡羽蓋旌旗之纓緌,皆像,是矣。”參見“萎蕤”。

植物名稱

基本簡介

玉竹別名尾參、玉參、

葳蕤 葳蕤
萎蕤、鈴鐺菜。為百合科玉竹[Polygatum odoratum (Mill)Druce.]以根入藥。性平、味甘。具有養陰清熱、生津止咳等功效。醫學上用作滋補藥品,主治熱病傷陰、虛熱燥咳、心臟病、糖尿病、結核病等症,並可作高級滋補食品、佳肴和飲料。

栽培玉竹經濟效益十分可觀,是農民生產致富的一條好門路。玉竹產量很高,2年生玉竹一公頃最高可產75000千克,一般可產45000千克;3年生玉竹一公頃最高可產120000千克,一般可產75000千克。

含量測定

葳蕤 葳蕤
葳蕤 葳蕤
對照品溶液的製備精密稱取105℃乾燥至恆重的無水葡萄糖60mg,置100ml量瓶中,加水溶解並稀釋至刻度,搖勻,即得(每1ml中含無水葡萄糖0.6mg)。標準曲線的製備精密量取對照品溶液0.0ml、1.0ml、1.5ml、2.0ml、2.5ml、3.0ml,分別置50ml量瓶中,加水至刻度,搖勻。精密量取上述各溶液2ml,置具塞試管中,分別加4%苯酚溶液1ml,混勻,迅速加入硫酸7.0ml,搖勻,於40℃水浴中保溫30分鐘,取出,置冰水浴中5分鐘,取出,以第一份為空白,照分光光度法(附錄ⅤB),在490nm的波長處測定吸收度,以吸收度為縱坐標,濃度為橫坐標,繪製標準曲線。

測定法取本品粗粉1g〔同時另取本品粉末測定水分(附錄ⅨH第一法)〕,精密稱定。置圓底燒瓶中,加水100ml,加熱回流1小時,用脫脂棉濾過,如上重複提取1次,兩次濾液合併,濃縮,移至100ml量瓶中,加水至刻度,搖勻。精密量取2ml,加乙醇10ml,攪拌,離心,取沉澱加水溶解,置50ml量瓶中,並稀釋至刻度,精密量取2ml,照標準曲線的製備項下的方法,自加4%苯酚溶液1ml起,依法測定吸收度,從標準曲線上讀出供試品溶液中玉竹多糖含量(μg),計算,即得。

本品按乾燥品計算,含玉竹多糖以葡萄糖(C6H12O6)計,不得少於6.0%。

形態特徵

葳蕤 葳蕤
根狀莖圓柱形,直徑5-14毫米。莖高20-50厘米,具712葉。葉互生,橢圓形至卵狀矩圓形,長5-12厘米,寬3-16厘米,先端尖,下面帶灰白色,下面脈上平滑至呈乳頭狀粗糙。花序具1-4花(在栽培情況下,可多至8朵),總花梗(單花時為花梗)長1-1.5厘米,無苞片或有條狀披針形苞片;花被黃綠色至白色,全長13-20毫米,花被筒較直,裂片長約3-4毫米;花絲絲狀,近平滑至具乳頭狀突起,花葯長約4毫米;子房長3-4毫米,花柱長10-14毫米。漿果藍黑色,直徑7-10毫米,具7-9顆.種子。花期5-6月,果期7-9月。

本品橫切面:表皮細胞扁圓形或扁長方形,外壁稍厚,角質化。薄壁組織中散有多數黏液細胞,直徑80~140μm,內含草酸鈣針晶束。維管束外韌型,稀有周木型,散列。

生長環境

葳蕤 葳蕤
玉竹喜涼爽潮濕蔭蔽環境,耐寒,生命力較強,可在石縫中生長,多生長於山野陰濕處,林下及落葉叢中。

分布於東北、華北、華東及陝西、甘肅青海、台灣、河南、湖北、湖南、廣東,浙江,內蒙,安徽等地。

品種分類

康定玉竹

根狀莖細圓柱形,近等粗,直徑3-5毫米,可分枝。莖高8-30厘米。葉下部的互生或間有對生,上部的對生較多,頂端者常為3枚輪生,橢圓形至矩圓形,長2-6厘米。花序具2(3)花,俯垂,總花梗長2-6毫米,花梗長(2)5-6毫米;花被淡紫色,合生成筒狀全長6-8毫米,裂片6,長1.5-2.5毫米;雄蕊6,花絲極短,著生近花被筒中部;子房長約1.5毫米,具約等長的花柱。漿果直徑約7毫米,褐紅色。產四川(西部)、雲南(西北部)。生於林下或山坡草地。垂葉黃精P.cur-vistylumHua是分布於同一區域的矮小種類,具很多輪葉,葉每輪3-6枚,條狀披針形至條形,長3-7厘米,寬1-5毫米,花後向下俯垂,後一性狀為同屬的其它種類所沒有的。

毛筒玉竹

葳蕤 葳蕤
種中文名:毛筒玉竹

種拉丁名:Polygonatum inflatum Kom

科中文名:百合科

科拉丁名:Liliaceae

屬中文名:黃精屬

屬拉丁名:Polygonatum

國內分布:產黑龍江(南部)、吉林、遼寧

海拔:一千多米

金鑲玉竹

葳蕤 葳蕤
種中文名:金鑲玉竹

種拉丁名:Phyllostachys aureosuleata McClure cv. Spectabilis C.D.Chu .Et C.S.Chao

科中文名:禾本科

科拉丁名:Gramineae

屬中文名:剛竹屬

屬拉丁名:Phyllostachys

國內分布:產北京、江蘇,浙江也有栽培。模式標本采自江蘇連雲港雲台山。

形態特徵:灌木狀竹

繁殖方法

選種

葳蕤 葳蕤
玉竹通常用根狀莖繁殖,繁殖速度很快。根狀望每年長一節,可用來判斷生長年限。每個節可生長2~3個分枝,2年可生長6~9個分枝。要選當年生、芽端整齊、略向內凹的粗壯分枝。瘦弱細小和芽端尖銳向外突出的分枝及老的分枝不能發芽,不宜留種,否則營養不足,生活力不強,影響後代,品質差,產量低。也不宜用主莖留種,因主莖又大又長,成本太高,同時去掉主莖就會嚴重影響產品質量,不易銷售。

另外,不要用竹根尾作栽培種,要用豬屎尾作栽培種。

播種

玉竹喜陰濕涼爽氣候,適宜於在微酸性黃砂土壤中生長,色澤好,沙土疏鬆,產量高,採挖下不易折斷。玉竹地下莖因向四周生長,不易中耕鬆土,所以不宜在黏土中栽培。黑土產品色澤不好,影響質量。

玉竹一般在8月份栽培,不能連作,也不宜在辣椒茬後種,否則根系生長很差,產量很低,質量很差,甚至死苗。一般玉竹2~3年收穫最好,所以要間隔3年種植。

栽培技術

採集加工

收穫

葳蕤 葳蕤
玉竹林植1年後即可收穫,但產量低,大小還不到規格。2~3年生的玉竹收穫最好,產量高,質量好。4年生的產量更高,但質量下降,纖維素增多,有效成分下降。

收穫季節一般在8月上旬。收穫時先用鐮刀把地上莖割去,然後用鋤頭(最好是兩齒鋤)從前往後退著挖,這樣可以便地下莖減少損傷。挖出後要及時留下種根莖,再去掉泥土和剩下的地上莖。如果土壤乾燥板結則要用竹籤子等工具把土去掉、分枝可以不連在一起,但要儘可能使每根玉竹條保持最大長度和降低彎曲度。

加工

①曬毛坯

將收穫的玉分放在乾淨的水泥地上曬,曬的時間長短風光照強度、玉竹堆放厚度、照射時間而定,一般曬2~4天,曬到較柔軟開始出現皺紋即可。曬的時間過長就會使玉竹條有皺紋不飽滿,影響質量。但曬不軌就揉不出糖汁。如遇雨要移到通風乾燥處,嚴防潮濕,防止受傷部位發霉變質。

②去鬚根

葳蕤 葳蕤
玉竹鬚根很多,曬乾後容易折斷去掉。如玉竹量少,可採用纖維袋裝起來,用手揉,用腳踩去掉鬚根,或用竹籃子、竹籮筐來回搖動去掉鬚根,玉竹數量大去掉鬚根要用機械。有時一次去不乾淨,則要去第二次,直到去完為止。

③揉糖汁

用揉糖機把玉竹揉軟,要揉出糖汁,揉到透明黏手為宜。如果沒有揉好,則玉竹條曬乾後有皺紋,不飽滿,玉竹片色澤不白,影響質量。如果揉得過度,則糖汁流失太多,玉竹條易粘灰,色澤較厚,難曬乾,也影響質量。揉的時間長短根據毛坯曬的程度、揉的方法以及操的溫度而異。

④曬條子

揉出糖汁後要及時攤開曬乾,不能耽擱時間,不能堆在一起,不能沾水淋雨。稍不注意,兩夜之間就會長滿白黴、黑霉,使產品報廢。若天氣不好,就不要急於揉糖汁。一定要等天氣好再揉。若揉後遇雨則要迅速放到通風乾燥處用鼓風機或電風扇吹。若遇連陰雨天氣就要放烤房中烘烤。曬玉竹條的場地必須清潔平整。玉竹條一定要曬透曬乾。否則裝袋入庫容易發霉變質。

玉竹條一般為統裝,有些分為兩個等級,好的要求粗壯飽滿無皺紋、色澤棕黃(或棕褐)、新鮮透亮,長度在10厘米,直徑在1厘米以上,其餘的為等外級。一般加工成玉竹條即可出售。

⑤刨片子

玉竹片只能縱刨,不能橫刨、斜刨。要刨得很薄,厚度要求0.1厘米以下。

少量玉竹可用手工刨,需要一種特製刨子。數量大的玉竹用刨片機刨片子。

刨出的玉竹片也要及時曬乾,否則也很容易發霉變質或色澤不白。一般開刨的當天就可以曬乾。如果天氣不好就不要開刨。

⑥選片、包裝

玉竹片曬乾後進行選片,分級包裝。一般分兩級,好的叫選片,要求色澤白,無邊皮,長度一般在7厘米以上;差的叫統片,是那些邊皮和很短很窄的心皮。也有些分三級,再在選片中選出一些最好的,長15厘米,寬10厘米以上,叫擺片,在包裝時要一片一片地擺放整齊。包裝數量根據包裝袋大小而定,但不易過大。

產品質量:成品以足乾,去淨外皮,成正方形塊,厚薄均勻,白色者為優質。

田間管理

葳蕤 葳蕤
栽種後翌年春季出苗,要及時除草,須淺鋤。栽種2-3年的玉竹地,早春苗未出土前可噴除草劑草甘膦,效果較好。一般每年追肥2次,第1次在春季苗高約7cm時,施入糞水;第2次在冬季倒苗後,撒施經堆漚腐熟的堆肥、廄肥或土雜肥加過磷酸鈣、油餅,施後培土。

田間管理比較簡單。玉竹抗病蟲害能力很強,病蟲害極少,不需藥物防治和中耕鬆土,只需在次年除1~2次雜草即可,此後雜草一般都競爭不過玉竹而被自然淘汰。

病蟲害防治

病害有灰斑病,為害葉片,用1:1.5:300的波爾多液或3%井崗黴毒5×10-5液噴治。鏽病,為害葉片,可噴25%粉銹寧1000倍液。蟲害有蠐螬咬食根莖。用90%晶體敵百蟲1000-1500倍液澆灌根部周圍土壤。

春末夏初,病菌在低溫或中等溫度而濕度較高時主要危害葉片,葉面有圓形或不規則形褐黃色斑,直徑1~10毫米,背面集生黃色杯狀小顆粒(病菌銹孢子器)。

玉竹鏽病

葳蕤 葳蕤
防治方法:

①可噴灑0.1~0.2波美度石硫合劑或20%粉銹寧2000倍液防治。

②選用無病種條件作種或發現病株進行清除(少量病株)。

葉斑病

為真菌性病害,主要為害葉片。先從葉尖出現橢圓形或不規則形,邊緣紫紅,中間褐色的病斑,從病斑逐漸向下蔓延,使葉片成為淡白色,枯萎而死。多在夏秋開始發病,雨季發病較嚴重。

防治方法:

①收穫後及時清潔田園衛生,將枯枝病殘體集中進行燒毀,消滅田園內越冬病原;

②藥劑防治在發病前及發病初期噴1:1:120波爾多液,或50%退菌特1000倍液,每10天噴1次,連續2--3次。

紫輪病

為真菌性病害,主要為害葉片。病斑生於葉兩面,圓形至橢圓形,直徑2--5mm,初期紅色,後中央呈灰色至灰褐色,上生黑色小點,為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器。

防治方法:

①收穫後徹底清潔田園,及時摘除病葉集中深埋或燒掉。

②發病初期選用50%代森猛鋅6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800--1000倍液或50%萬霉靈500倍液等藥劑噴霧,每15天噴1次,連續2--3次。

褐斑病

葳蕤 葳蕤
褐斑病為真菌性病害,主要為害葉片。被害葉產生褐色病斑,常受葉脈所限呈條狀,中央色淡,後期上生灰黑色霉狀物。常造成葉片早枯,影響產量。氮肥施用過多、植株過密及田間濕度大有利於發病。

防治方法:

①秋後徹底清潔田間病殘體,集中深埋或燒掉;春季出苗前用硫酸銅250倍液噴施地面。

②加強栽培管理,實行配方施肥,避免植株過於茂盛。

③發病早期及時剪除病部,並用1:1:150波爾多液保護;生長季用50%代森錳鋅6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或50%萬霉靈500倍液等藥劑交替使用,共噴2--3次。

蠐螬

防治方法:

①在冬春季檢查越冬場所,消滅成蟲;

②利用成蟲假死性進行人工捕殺;

③避免與馬鈴薯地鄰作;

④藥劑防治:用90%敵百蟲晶體,或50%殺螟松乳油1000倍液噴霧。

藥用栽培

生物學物性

葳蕤 葳蕤
宜溫暖濕潤氣候,喜陰濕環境,較耐寒,在山區和平壩都可栽培。宜選上層深厚、肥沃、排水良好、微酸性砂質壤土栽培。不宜在粘土、濕度過大的地方種植。忌連作。栽培技術用根莖繁殖。8-9月收穫時,選肥壯、黃白色、個重15g以上有芽的根莖作種。隨挖隨栽。於畦上開橫溝,行株距30cm×(13-17)cm.溝深17-20cm。栽種方法有兩種,一種是雙排並栽法,將根莖在溝內擺成“八字形”,其芽頭一行向右,一行向左;另一種是單排密植法,即將根莖在溝中順排擺成單行,芽頭一左一右,栽後蓋上腐熟乾肥,再蓋一層細土與畦面齊平。

主要價值

藥用功能

概述

葳蕤 葳蕤
養陰,潤燥,除煩,止渴。治熱病陰傷,咳嗽煩渴,虛勞發熱,消谷易飢,小便頻數。

①《本經》:主中風暴熱,不能動搖,跌筋結肉,諸不足。久服去面黑野,好顏色,潤澤。

②《別錄》:主心腹結氣虛熱,濕毒腰痛,莖中寒,及目痛眥爛淚出。③《藥性論》:主時疾寒熱,內補不足,去虛勞客熱,頭痛不安。

④《本草拾遺》:主聰明,調血氣,令人強壯。

⑤《四聲本草》:補中益氣。

⑥《日華子本草》:除煩悶,止渴,潤心肺,補五勞七傷,虛損,腰腳疼痛,天行熱狂。

⑦李杲:潤肝,除熱。主風淫四末。

⑧《滇南本草》:補氣血,補中健脾。

⑨《綱目》:主風溫自汗灼熱,及勞瘧寒熱,脾胃虛乏,男子小便頻數,失精,一切虛損。

⑩《廣西中藥志》:養陰清肺潤燥。治陰虛,多汗,燥咳,肺痿。

附方

葳蕤 葳蕤
①治發熱口乾,小便澀:萎蕤五兩。煮汁飲之。(《外台》)

②治秋燥傷胃陰:玉竹三錢,麥冬三錢,沙參二錢,生甘草一錢。水五杯,煮取二杯,分二次服。(《溫病條辨》玉竹麥門冬湯)

③治陽明溫病,下後汗出,當復其陰:沙參三錢,麥門冬五錢,冰糖一錢,細生地五錢,玉竹一錢五分(炒香)。水五杯,煮取二杯,分二次服,渣再煮一杯服。(《溫病條辨》益胃湯)

④治陰虛體感冒風溫,及冬溫咳嗽,咽乾痰結:生萎蕤二至三錢,生蔥白二至三枚,桔梗一錢至錢半,東白禳五分至一錢,淡豆豉三至四錢,蘇薄荷一錢至錢半,炙草五分,紅棗兩枚。煎服。(《通俗傷寒論》加減萎蕤湯)⑤治卒小便淋澀痛:芭蕉根四兩(切),萎蕤一兩(銼)。上藥,以水二大盞,煎至一盞三分,去滓,入滑石末三錢,攪令勻。食前分為三服,服之。(《聖惠方》)

⑥治男婦虛症,肢體酸軟,自汗,盜汗:葳參五錢,丹參二錢五分。不用引,水煎服。(《滇南本草》)

⑦治赤眼澀痛:萎蕤、赤芍藥、當歸、黃連等分。煎湯熏洗。(《衛生家寶方》)

⑧治眼見黑花,赤痛昏暗:萎蕤(焙)四兩。為粗末,每服一錢匕,水一盞,入薄荷二葉,生薑一片,蜜少許,同煎至七分,去滓,食後臨臥服。(《聖濟總錄》甘露湯)

⑨治虛咳:玉竹五錢至一兩。與豬肉同煮服。(《湖南藥物志》)

⑩玉竹30克,芭蕉120克,水煎取汁,沖入滑石粉10克,分作三次於飯前服,可治小便不暢,小便疼痛。

⑾玉竹、黨參、丹參各15克,川芎10克,水煎服,每日一劑,治心悸,口乾,氣短,胸痛或心絞痛。

⑿玉竹、北沙參各15克,麥冬、北五味子各10克,川貝5克,水煎服,每日一劑,可治久咳,痰少,咽乾,乏力等症。

⒀玉竹、北沙參、石斛、麥冬各15克,烏梅五枚,水煎取汁,加冰糖適量代茶飲用,可治熱病傷陰,或夏天出汗多引起的口乾思飲,大便乾燥。

⒁玉竹20~50克,豬瘦肉250克,同煮湯服食,可治久咳痰少,氣虛乏力等症。

⒂玉竹、首烏、黃精、桑椹子各10克,水煎服,可治貧血萎黃,氣陰兩傷,病後體弱等症。

用法與用量

內服:煎湯,6-12g;熬膏、浸酒或入丸、散。外用:適量,鮮品搗敷;或熬膏塗。陰虛有熱宜生用,熱不甚者宜制用。

治法/炮製

玉竹:除去雜質,洗淨泥土,悶潤至內外濕度均勻,切片,曬乾。蒸玉竹:取洗淨的玉竹,置蒸器內加熱蒸悶2-3次,至內外均呈黑色為度,取出,曬至半乾,切片,再曬至足乾。

性味

甘,平。

①《本經》:味甘,平。

②《吳普本草》:神農:苦;桐君、雷公、扁鵲:甘,無毒;黃帝:辛。

③《滇南本草》:味甘微苦,性平微溫。

④《藥材學》:味甘,性微寒。

歸經

入肺、胃經。

①《滇南本草》:入脾。

②《本草通玄》:入腎。

臨床套用

治療心力衰竭:以玉竹為主,治療風濕性心臟病、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肺原性心臟病等引起的Ⅱ~Ⅲ°心力衰竭5例,服藥後分別在5~10天內心衰得到控制。其中3例對洋地黃過敏,服用少量即出現明顯的洋地黃過量反應,改用玉竹治療後,心衰控制,從未發生不良反應。用法:玉竹5錢,每日1劑,水煎服。5例均停用洋地黃,僅配合套用氨茶鹼及雙氫克尿塞。

備註

玉竹還有肥玉竹,明玉竹,尾參等別外。本品味甘,多脂,柔潤可食,長於養陰,主要作用於脾胃,故久服不傷脾胃,主治肺陰虛所致的乾咳少痰,咽舌燥和溫熱病後期,或因高燒耗傷津液而出現的津少口渴,食欲不振,胃部不適等症。本品補而不膩,不寒不燥,故有補益五臟,滋養氣血,平補而潤,兼除風熱之功,有滋養鎮靜神經和強心的作用。適用於心悸、心絞痛。經現代醫學研究證實,玉竹還有降血糖作用,還有潤澤皮膚,消散皮膚慢性炎症和治療跌傷扭傷的功效。

處方成份

根莖含玉竹粘多糖(odoratan)及4種玉竹果聚糖(polygonatum-fructan-O-A,B,C,D),還含吖丁啶-2-羧酸(azetidin-2-carboxylicacid)等。

貯藏

置通風乾燥處,防霉,防蛀。

注意事項

胃有痰濕氣滯者忌服,脾虛便溏者慎服。

①《本草崇原》:陰病內寒,此為大忌。

②《本草備要》:畏鹹鹵。

膳食菜譜

百合玉竹粥

葳蕤 葳蕤
A、製作工藝

1.百合洗淨,撕成瓣狀;

2.玉竹洗淨,切成4厘米長的段;3.粳米淘洗乾淨,用冷水浸泡半小時,撈出,瀝乾水分;

4.把粳米、百合、玉竹放入鍋內,加入約1000毫升冷水,置旺火上燒沸,改用小火煮約45分鐘;

5.鍋內加入白糖攪勻,再稍燜片刻,即可盛起食用。

B、食譜營養

粳米:粳米能提高人體免疫功能,促進血液循環,從而減少高血壓的機會;粳米能預防糖尿病、腳氣病、老年斑和便秘等疾病;粳米米糠層的粗纖維分子,有助胃腸蠕動,對胃病、便秘、痔瘡等療效很好。

玉竹豬心

A、製作工藝

將玉竹洗淨,切成節,用水稍潤,煎熬2次,收取藥液1000克。

將豬心破開,洗淨血水,與藥液、生薑、蔥、花椒同置鍋內在火上煮到豬心六成熟時,將它撈出晾涼。

將豬心放在滷汁鍋內,用文火煮熟撈起,揩淨浮沫。在鍋加滷汁適,放入食鹽、白糖、味素和香油,加熱成濃汁,將其均勻地塗在豬心裡外即成。

玉竹人參雞

A、做法

1.雞腿剁大塊,洗淨。2.玉竹以清水快速沖淨,和雞塊、人參片一道放進燉鍋內,加調味料和4碗水,並以保鮮膜覆蓋住鍋口。3.隔水蒸(或以電鍋蒸)約30分鐘,待雞肉熟透即可食用

B、提示

1.玉竹藥效緩和,不適合急症,但多食久食便知其妙,能除去面部黑斑,和悅容顏,更重要的是它能抗機體老化,延緩早衰現象。2.玉竹是治療中風發熱、行動不便、頭痛腰痛的常用藥,能祛風退熱,而且還能抑制血糖、降低血壓,使人容光煥發,氣色紅潤。3.玉竹搭配人參,平日用於養生、滋補,則有解憂除煩、平定心氣的效果,最適宜工作壓力大、個性緊張敏感者。

C、特色

補中益氣、潤澤心肺、延緩衰老、緩和情緒、抑制血糖、調節血壓,久服去面部黑斑。

化學成分

化學成分

根莖含粘液質(系多聚糖,水解成D-果糖81.7%、葡萄糖及阿拉伯糖),微量皂甙,白屈菜酸(chelidonic acid),環氮丁烷-2-羧酸(azetidin-2-carboxylic acid),山柰素阿拉伯糖甙及天冬醯胺、鞣質、甾體皂甙。根莖還含有玉竹粘多糖(odoratam),4種玉竹果聚糖(polygonatum-fructanO-A,B,C,D)。

理化鑑別

1.取粗粉約lg,加水10ml,水浴溫熱約半小時,濾過。取濾液行下列試驗:①取濾液2ml置試管中,加α-萘酚l-2滴,搖勻,沿管壁加硫酸lml,兩液面交界處顯紅色。(糖類反應)②取濾液2ml,加混合的Fehling試液3ml,水浴加熱片刻,有磚紅色沉澱產生。(糖類反應)

2.紙色譜取本品粉末3g,加甲醇50ml,回流4小時,棄去甲醇,藥渣加水適量煎2小時,濾過,得濾液約20ml,加乙醇使成含醇量為65%的溶液,得白色絮狀沉澱,冷藏過夜,濾過。沉澱加1mol/L硫酸lml,置沸水浴中加熱2小時,成透明溶液,加水少量,用碳酸鋇調至pH值6-7,濾過。濾液中加氫型強酸型陽離子樹脂1小勺,放置過夜,濾去樹脂,濾液濃縮作供試液。另以半乳糖醛酸、甘露糖、葡萄糖為對照品。分別點樣於同一WhatmanNO:1濾紙上,用苯酚-水-濃氨水(40g∶10ml∶5滴)下行展開,以鄰苯二甲酸-苯胺(1.66g∶0.93ml溶於水飽和的正丁醇100ml)噴霧後105℃烤20分鐘。供試液色譜在與對照液色譜的相應位置上顯相同的色斑。

中藥研究

治療高脂血症玉竹、黨參各1.25g,粉碎後製成蜜丸4丸。每日2次,每次2丸。連服45日為1療程(此間停服其他降脂藥物,飲食如常),停10日再進行第2療程。治55例,資料完整者50例。其中服藥堅持滿1個療程者26例,60日至2個療程者24例。每人至少進行3次血脂測定。結果:膽固醇療前平均值為5.793±1.795mmol/L(222.80±69.03mg%),療後為4.763±1.314mmol/L(183.20±50.54mg%)沖脂蛋白療前平均值為4.23±1.318g/L(423.0±131.80rug%),療後為3.12±0.948g/L(312.0±94.75mg%)。均有非常顯著差異(p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