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義芳

董義芳(1902~1965年),原名董添木,泉州南門米埔人,1915年,董義芳進南安縣岑兜村福慶興高甲科班學戲,拜著名師傅陳坪為師。

簡介

民國10年,董義芳隨福慶興班回到泉州,獻演3天,盛況空前。他主演的《玉骨鴛鴦寶扇》,髯功絕技,令觀眾讚嘆。
董義芳有好多拿手劇目,如《單刀會》(飾關羽)、《取長沙》(飾黃忠)、《斬黃袍》(飾趙匡胤)等。他的髯功、扇功也稱絕技,往往使觀眾眼花繚亂,驚嘆不絕。
解放後,董義芳積極參加戲曲改革。自泉州大眾劇社成立到易名泉州高甲戲劇團都擔任團長。他是中國戲劇家協會福建分會第一屆副主席,被推選為福建省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泉州市一至五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生平

董義芳,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生。民國4年(1915年),董義芳進南安縣岑兜村福慶興高甲科班學戲,拜著名師傅陳坪為師。
董義芳學戲之初連龍套腳色亦難承擔,被稱為“放尿角”。董義芳決意發奮,每日凌晨到野外練唱腔,夜晚在月下練台步;飾演雜腳站棚角時,細心觀察別人表演,對鏡自練。兩年後,福慶興班在印尼大覓眼演出。某晚,《鳳儀亭》正待開鑼,飾演董卓的著名大花洪大欽突患急症,董義芳毛遂自薦頂戲救場,豈料竟一鳴驚人。老闆、班友從此刮目相看。不久班內老生演員林言病逝,董義芳頂班飾演老生行。經過不斷的舞台實踐和刻苦磨礪,又經精通京劇的高甲戲著名老生兼紅北鄭文語的指導,董義芳的表演技藝日臻成熟。
民國10年,董義芳隨福慶興班回到泉州,獻演3天,盛況空前。他主演的《玉骨鴛鴦寶扇》,髯功絕技,令觀眾讚嘆。後來福慶興散班,董義芳先後又在金成興、雙溪興、福和興等班搭演。凡是他掛片的班社,人們爭相高價聘演。不久,應華僑邀請,往菲律賓演出年余,華僑贈他藝名“董義芳”。回國前夕,還贈送大鏡一面,鏡上精工磨製“藝獨稱絕”四個大字。
民國26年,董義芳應菲絲竹尚義社的邀請,再次漂洋過海,同名旦寶蘭芬合作演出。適逢日本南侵,菲律賓淪陷,董義芳和寶蘭芬被捕,後經華僑出資保釋。董義芳落泊異邦達8年之久,至抗日戰爭勝利,賴華僑資助方歸故里。
董義芳回泉州後,先在新連陛搭班。不久,創辦福泉音班,提倡用泉州語音為高甲戲標準音,解決高甲戲語音雜亂不純的毛病。
董義芳有好多拿手劇目,如《單刀會》(飾關羽)、《取長沙》(飾黃忠)、《斬黃袍》(飾趙匡胤)等。他的表演吸收京劇、木偶等劇種的優點,扮演的人物極富神采。他嗓音宏亮,海外僑胞稱之為“銅鐘聲”。每當兩戲對台時,只要聽見他的唱腔,觀眾便潮湧而來。他的唱腔被灌製成唱片的有《鳳儀亭》、《林文生告御狀》、《拾棉花》等。他的髯功、扇功也稱絕技,往往使觀眾眼花繚亂,驚嘆不絕。
解放後,董義芳積極參加戲曲改革。自泉州大眾劇社成立到易名泉州高甲戲劇團都擔任團長。他是中國戲劇家協會福建分會第一屆副主席,被推選為福建省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泉州市一至五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1965年春,董義芳病逝,享年64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