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禮平

董禮平

董禮平,遼寧人。“白卷英雄”、億萬富翁張鐵生的妻子

基本信息

影響事件

老同學張鐵生1983年被判處有期徒刑15年,1991年10月16日刑滿獲釋,董禮平苦等張鐵生15年,並於78天后的12月22日與張鐵生結婚。那時,董禮平已41歲。在董禮平的介紹幫助下,丈夫張鐵生認識了金衛東(董禮平的學生,當時已是正大康地有限公司地區經理),從此走上創業之路,這才有了今天的億萬富翁張鐵生。

感人名言

“走吧,咱們回家。”

董禮平一句“走吧,咱們回家”感動了許多人。其說話的背景:1991年10月16日張鐵生出獄時,苦等了張鐵生15年的董禮平以妻子的口吻說出此話,這句話張鐵生聽得真真切切,他也有家了(但當時他們尚未結婚,雖然已經40多歲了)!他握住董禮平的手不放,他要永遠拉著這雙手,一生一世永不鬆開)。

人物評價

在董禮平的介紹幫助下,丈夫張鐵生認識了金衛東(董禮平的學生,當時已是正大康地有限公司地區經理),從此走上創業之路,這才有了今天的億萬富翁張鐵生。2012年5月17日,丈夫張鐵生持有3200多萬股的禾豐牧業發布招股招股說明書 ,公司若順利上市,張鐵生身家估計將超過3億。

相關報導

張鐵生來之不易的姻緣,董禮平苦等他15年

一九九一年十月十六日清晨,他就是抱著這種逃離塵世的心境,走出凌源監獄的大門,重返塵世的。張鐵生出獄一小時後,驅車從興城趕到凌源的家人,在招待所里找到了他。他的身體有些發福,頭髮還是那樣黑,皺紋刻在他的臉上,但沒有想像的那么多、多么深。

張鐵生一眼就認出了董禮平,雖然十五年未見,姑娘已不再年輕,但她此刻在張鐵生的眼裡卻美若天仙。過去,董禮平是他的同學,現在,董禮平對他來說重於生命。他站起來,走上前去,緊緊地握住她的手,萬語千言盡在不言中。他想起他們第一次見面的情景,一九七三年九月,根據張鐵生想學獸醫或學水利的志願,分配他去鐵嶺農學院牧醫系學習。提前報到的同學聽說和大名鼎鼎的張鐵生一個班,異常高興,都希望能接到他,而真正接到他的是董禮平。她熱情地接過張鐵生手中的提包,帶他向站外走去。張鐵生還記得,當時她的臉挺黑,牙齒很白,一眼便知也是從大田裡走進課堂的知青,他問:「你是哪個班的?」

董禮平爽朗地說:「咱倆一個班,我昨天晚上就到了。」

「你二十幾歲?屬什麼的?」張鐵生又問。

「二十三歲。屬虎。」

「我也屬虎,咱倆同歲。」

這以後,他們共同學習了三年,是很要好的朋友。畢業時,全班只有董禮平一人留校工作,所以,一九七六年十二月,張鐵生被押送回母校批鬥後帶走時,也只董禮平一人默默相送。在那個沉重的時刻,她多想上前去和昔日的老同學張鐵生打個招呼,說幾句寬慰的話,可是,她沒有機會,也沒有勇氣。她只能在心裡呼喚他的名字,祈禱他平安歸來。

現在,他終於歸來了。他向她走來,拉住了她的手,儘管她為此等待了五千四百多個日日夜夜,她畢竟等到了。12月22日,張鐵生出獄後的第78天,他和董在興城縣城舉行了婚禮,出席的只有家人、親戚和幾位同學

張鐵生,1968年中學畢業後下鄉插隊。曾任興城縣白塔公社棗山大隊第四生產隊隊長、任中共鐵嶺農學院核心小組副組長、院黨委副書記。

1973年6月,張鐵生被縣裡推薦考大學工農兵學員。在物理化學考試時,大部分考題不會回答,但他在卷子背面寫了《給尊敬領導的一封信》,最終他的考試成績語文38分,數學61分,物理化學6分。

1973年7月19日,《遼寧日報》以《一份發人深省的答卷》為題刊登了張鐵生的信,信息被毛遠新得知,張鐵生的命運從此改變。

1975年當選為第四屆全國人大常委。

1976年10月後被撤銷所擔任的黨內外職務,並被開除黨籍。

1983年被錦州市中級人民法院以反革命宣傳煽動罪、陰謀顛覆政府罪判處有期徒刑15年,剝奪政治權利3年。1991年10月刑滿獲釋,和另外三人創辦了飼料公司。

2003年10月,《打工》雜誌刊登《昔日“白卷英雄”張鐵生成“千萬富翁”》一文,使他再度進入公眾視野。張認為與現實不符,於2003年12月向瀋陽市瀋河區人民法院起訴《打工》雜誌及其記者程龍華侵權。

2012年,遼寧禾豐牧業股份有限公司(簡稱“禾豐牧業”)發布招股說明書。該公司當時的第五大自然人股東即為張鐵生,持有3200多萬股,他也是禾豐牧業的原始股東。

昔日的白卷英雄

1973年,正在遼寧省興城縣白塔公社棗山大隊插隊的張鐵生被推薦參加大學考試。6月30日,在理化考試時,他僅做了3道小題,其餘一片空白,卻在試卷背面給“尊敬的領導”寫了一封信。在信中,張鐵生訴說了自己在集體利益與個人利益發生矛盾時的心理衝突,發泄他因不忍心放棄集體生產而躲到小屋裡去複習功課,而導致文化考試成績不理想的不滿情緒。

同年7月19日,《遼寧日報》以《一份發人深省的答卷》為題,刊登了張鐵生的信。編者按說:“張鐵生的理化這門課的考試,似乎交了白卷,然而對整個大學招生的路線問題,卻交了一份頗有見解、發人深省的答卷。”8月20日,《人民日報》又轉載了張鐵生的信,又另加編者按語“這封信提出了教育戰線上兩條路線、兩種思想鬥爭的一個重要問題,確實發人深思。”隨後,全國各地報刊紛紛轉載,張鐵生一夜之間成了名噪全國的勇於交“白卷”的反潮流英雄。

“四人幫”一夥對張鐵生交“白卷”的行為讚不絕口。1973年,張鐵生順利地被鐵嶺農學院畜牧獸醫系錄取。1975年,第四屆人大在北京召開,張鐵生當選為人大常委。江青、王洪文親自接見他,以示籠絡。1975年8月張鐵生升任鐵嶺農學院領導小組副組長、黨委副書記……

從此,紅得發紫的張鐵生開始頻繁參加社會活動,成了綁在“四人幫”戰車上的一名打手……

“四人幫”被粉碎後,張鐵生的政治靠山冰消雪融。

1983年3月23日,錦州市中級人民法院組成合議庭公審張鐵生反革命案件。1983年3月25日,該法院判處張鐵生15年徒刑,剝奪政治權利3年,刑期從1976年算起。張鐵生在遼寧省凌源監獄裡度過了漫長的刑期。1991年10月,張鐵生出獄。

到2003年時,張突然又成了公眾視線中的新聞人物。這就緣於知音出版集團報屬《打工》雜誌刊載的《昔日“白卷英雄”張鐵生成“千萬富翁”》這篇文章。由該雜誌記者程龍華撰寫的文章刊出以後,全國各地的報刊網路紛紛轉載,這篇文章的最大賣點就是“張鐵生成為千萬富翁”,但張鐵生說,這和事實不符,自己事實上並不是千萬富翁,“這個千萬富翁是記者程龍華自己算出來的”。並向法院提起了起訴。瀋陽市瀋河區法院已於2003年12月22日受理此案。

相關信件

附:《一份發人深省的答卷》

尊敬的領導:

書面考試就這么過去了,對此,我有點感受,願意向領導上談一談。

本人自一九六八年下鄉以來,始終熱衷於農業生產,全力於自己的本職工作。每天近十八個小時的繁重勞動和工作,不允許我搞業務複習。我的時間只在二十七號接到通知後,在考試期間忙碌地翻讀了一遍數學教材,對於幾何題和今天此卷上的理化題眼瞪著,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我不願沒有書本根據的胡答一氣,免得領導判卷費時間。所以自己願意遵守紀律,堅持始終,老老實實地退場。說實話,對於那些多年來不務正業、逍遙浪蕩的書呆子們,我是不服氣的,而有著極大的反感,考試被他們這群大學迷給壟斷了。在這夏鋤生產的當務之急,我不忍心放棄生產而不顧,為著自己鑽到小屋子裡面去,那是過於利己了吧。如果那樣,將受到自己與貧下中農的革命事業心和自我革命的良心所譴責。有一點我可以自我安慰,我沒有為此而耽誤集體的工作,我在隊里是負全面、完全責任的。喜降春雨,人們實在忙,在這個人與集體利益直接矛盾的情況下,這是一場鬥爭(可以說)。我所苦悶的是,幾小時的書面考試,可能將把我的入學資格取消。我也不再談些什麼,總覺得實在有說不出的感覺,我自幼的理想將全然被自己的工作所排斥了,代替了,這是我唯一強調的理由。

我是按新的招生制度和條件來參加學習班的。至於我的基礎知識,考場就是我的母校,這裡的老師們會知道的,記得還總算可以。今天的物理化學考題,然很淺,但我印象也很淺,有兩天的複習時間,我是能有保證把它答滿分的。

自己的政治面貌和家庭、社會關係等都清白。對於我這個城市長大的孩子幾年來真是鍛鍊極大,尤其是思想感情上和世界觀的改造方面,可以說是一個飛躍。在這裡,我沒有按要求和制度答卷(算不得什麼基礎知識和能力),我感覺並非可恥,可以勉強地應付一下嘛,翻書也能得它幾十分嘛!(沒有意思)但那樣做,我的心是不太愉快的。我所感到榮幸的,只是能在新的教育制度之下,在貧下中農和領導幹部們的滿意地推薦之下,參加了這次學習班。

白塔公社考生 張鐵生

一九七三年六月三十日

(原載1973年8月10日《人民日報》)

初為人母

丈夫張鐵生求職迷茫,妻子董禮平給他懷孕喜訊

1991年出獄後,初返社會他只能替人跑腿1991年10月16日,41歲的張鐵生刑滿獲釋,回到社會。同年12月22日,他和瀋陽農業大學講師董禮平女士在遼寧省興城縣結婚。

婚後,張鐵生面臨著一個非常現實的問題:找一份什麼樣的工作?出獄後的他有一種自卑感,不願意讓人們知道他是誰,更不願意見熟人。因此,在工作問題上,他一直寄希望於遼寧省葫蘆島市政府給他安排一個崗位。那段時間,他幾乎很少出門,每天就呆在家裡,戴一副墨鏡,誰也不見,就等當地政府的安排。

然而,當地政府覺得給張鐵生安排工作的事挺敏感,而且他們擔心張鐵生無法適應新的工作環境,便把這事當作難題,一級一級往上交,卻一直沒有一個結果。

1992年初,按捺不住的張鐵生終於第一次走出家門,找到一位在市政府部門供職的遠房親戚,詢問安排工作的事。那位遠親語重心長地說:“鐵生啊,你不要寄什麼希望了,還是自謀生路吧!”張鐵生徹底絕望了,鬱悶不得志的他來到瀋陽農業大學妻子董禮平那兒。這時,他得到一個喜訊:妻子懷孕了!高興之餘,40多歲的張鐵生痛感堂堂七尺男兒不能再靠妻子養活了!於是,張鐵生決定走出去自己創業,發誓當一名好父親。

可是自己能幹什麼呢?張鐵生想,自己在監獄裡曾幫人看過病,有醫療衛生方面的經驗,便想回到興城辦一個私人診所。可是,由於沒有專業技術職稱,他打聽了半天還是不能辦理工商營業執照。這樣,張鐵生剛升起來的希望又成了泡影。那段時間,他十分失落,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前途在哪裡。

助夫創業

董禮平引薦丈夫張鐵生給她的學生金衛東

在妻子董禮平的介紹下,張鐵生認識了金衛東,金衛東曾是董禮平的學生,畢業後下海在正大康地(深圳)有限公司做預混劑(畜牧飼料)銷售,1992年又受聘於北京康地公司擔任東北地區經理。

那時,北京康地公司正準備擴展東北市場,需要招兵買馬,而金衛東認為張鐵生是一個大名人,如果能進康地公司,一定會帶來名人效應。於是,幾天后,金衛東提著禮品來到了董禮平的家,準備請張鐵生出山。不想,他進門時,董禮平不在,而張鐵生正戴著一副墨鏡,坐在陽台上聽收音機。金衛東沒有認出他,便問:“我是董禮平的學生金衛東。鐵生大哥在嗎?”張鐵生早就聽妻子提過金衛東,聽說他來了,便立即摘下墨鏡說,說:“我就是。”這時,金衛東腰間的呼機突然響了,還沒等金衛東反應過來,張鐵生的雙眼已開始四處搜尋:“哪來的蟲子呢?什麼蟲子在叫?”金衛東不禁笑了笑了說:“大哥,別找了,在我腰上別著呢。它不是蟲子,是呼機。如果有人呼我,我就能知道他的電話號碼,然後我再給他打過去。這是現代化的通訊工具。”說完,金衛東就拿出“大哥大”準備回電話。“衛東,你怎么拿一個發報器呢?”張鐵生更是不解地問。“大哥,這個叫‘大哥大’,就是行動電話,不需要電話線,你想打到哪裡就能打到哪裡。”面對現代化的通訊工具,張鐵生恍如隔世。儘管如此,金衛東還是想讓他進北京康地公司。不想,張鐵生一聽說要他給外國人打工,便一口回絕了。因為他的思想還停留在六七十年代,認為中國人應該把自己的才華貢獻給自己的國家。

金衛東只好將張鐵生介紹到遼寧省鞍山市遼河飼料公司。遼河飼料公司是遼寧當時最大的一家飼料公司,其老闆黃經理又是金衛東的朋友。當金衛東將電話打到黃經理那裡說明此事後,黃經理開始有點擔心張鐵生能否適應私營企業的管理。但他礙於金衛東的面子,只好同意讓金衛東帶張鐵生過去看看。

第二天,金衛東和張鐵生乘火車來到了鞍山市遼河飼料公司。不想,這位老闆和張鐵生見面後,發現張鐵生是一個爽快而辦事幹練的人,便答應讓他先在公司下屬的一個工廠辦公室當一名小職員,主要任務是乾一些雜事。有了工作後,張鐵生的性格變了,他不再自卑,甚至連說話的聲音也提高了。儘管那時他在辦公室里只是一個跑跑腿的小職員,可他仍然十分投入。很快,他的能力例讓公司的老闆刮目相看。

從頭再來,40歲的漢子像小學生一樣求學。1992年秋天,遼河飼料公司為了開拓瀋陽市場,決定在瀋陽設立辦事處,負責瀋陽的市場開發和售後服務。

當時,公司認為張鐵生的能力不錯,便決定派他到瀋陽創建辦事處,並擔任辦事處主任。

張鐵生是一個十分好強的人,為了證明自己的能力,他幾乎將所有的時間都花在工作上。那時,辦事處剛剛成立,開拓市場是當務之急。

有一次,張鐵生帶著一位叫汪洋的員工到瀋陽一家大型國有養雞場推銷飼料。找到養雞場的負責人後,他便直接掏出隨身攜帶的樣品,請那位負責人過目。不想,那位負責人手一擺,說:“我們不需要這個。”張鐵生十分納悶,心想養雞場怎么不需要飼料呢?最後,他才弄明白讓那位負責人生氣的是,他沒有自我介紹。其實,張鐵生那時最怕在別人面前介紹自己,害怕別人笑話他幹這一行。

這時,另外一家飼料公司的業務員也找到了養雞場的那位負責人,只見那位業務員先是遞上一張名片,接著介紹自己的產品。而那位負責人認真聽取了他的意見後,準備試用那人的產品。這件事讓張鐵生認識到了名片的作用。回到辦事處後,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給自己設計了一款名片,第一次將“張鐵生”這三個字推銷出去。果然,他發現有了名片後,許多事情好辦多了。

接下來,張鐵生開始學習市場行銷知識。他到書店買來一些市場行銷方面的書,一有時間就埋頭苦讀。就這樣,他一邊學,一邊將所學的知識運用到實踐中,果然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半年後,瀋陽辦事處的業績從最開始的零銷售迅速上升為幾十萬噸的銷量。張鐵生也從中認識到了知識的力量,從此更加發奮苦讀。

然而,就在這時,公司總部認為張鐵生帶領的一幫人都是瀋陽農業大學的人,怕瀋陽的業務做大了,局勢不好控制,便從公司總部派了一名經理來瀋陽接管辦事處的事務。張鐵生知道此事後,十分生氣,認為公司老總不信任他了。於是,他離開了辦事處。而辦事處失去了他的支撐,不久就被撤消了。

剛好此時,也就是1992年11月12日,42歲的董禮平剖腹產下一個4.4公斤的女嬰。孩子的降生給這個家庭帶來了無限生機,張鐵生覺得自己肩上的擔子更重了。

富翁丈夫

丈夫張鐵生身家估計將超過3億

1993年4月,張鐵生找到在北京康地飼料公司做高層管理工作的金衛東,希望和他一起創辦自己的飼料公司。剛好金衛東正有此意,他又邀請康地公司另一位同事丁雲峰一起參加。很快,由金衛東、張鐵生、汪洋和丁雲峰四人控股的天地飼料公司在瀋陽農業科學院附近正式成立。

開始,公司的總經理由金衛東擔任,丁雲峰主要負責飼料的配方,而張鐵生和汪洋則負責市場銷售。然而,這時已認識到知識重要性的張鐵生不甘心只做一名推銷員,他想自己既然在做飼料生意,就必須懂得飼料的配方。 為了完全搞懂飼料的配方,張鐵生沒事幹的時候就跟著金衛東和丁雲峰學習。張鐵生虛心學習的勁頭,像一個小學生,有時弄得這兩位年紀比他小的合伙人都不好意思,不得不將飼料配方的技術教給他。

半年後,張鐵生不僅弄懂了電腦的系統操作,而且對飼料的配方也精通了。從此,他覺得自己真正邁進了一個“知識創造財富”的時代,與自己年輕時判若兩人。

誠信經營,昔日“白卷英雄”成了千萬富翁1993年底,就在張鐵生準備大幹一場時,北京康地公司為了留住人才,決定提升金衛東為東亞地區的銷售部經理。於是,金衛東和丁雲峰為了謀求更高的發展機會,便先後退出天地飼料廠,留下張鐵生和汪洋繼續打拚。

張鐵生得知這一訊息後,心頭非常沉重。那時,張鐵生手頭最缺的是錢,資金不足令這個剛剛起航的小公司生存十分困難。

就在張鐵生四處求款無門的時候,他的一個老客戶,瀋陽遼河養雞廠的廠長汪文平給張鐵生預付了10萬元貨款,希望訂購一批飼料。而恰好這時,汪文平需要的那種飼料十分緊缺,一時根本沒辦法弄到。做事老實的老鐵生向汪文平說明情況後,正準備將貨款打回遼河養雞廠。不想,令張鐵生今生無比感激的是,汪文平居然爽快地說:“貨款就先存在你那裡吧,什麼時候有貨了,你就什麼時候給我發貨。”老朋友的信任讓張鐵生有了新的希望。於是,張鐵生便用這筆錢在郊外租了一個廠房,併到瀋陽市第三糧庫進了兩噸原飼料。那時,他請不起飼料配製的技術人員,便自己試著用電腦配製。由於這是第一次操作,他害怕配不好,會砸了“天地”的牌子。於是,他親自跑到北京,請教先前的合伙人丁雲峰。丁雲峰沒有保留,教給了他如何配制飼料的技巧。

很快,張鐵生的天地牌飼料上市了。然而,就在公司剛剛有起色的時候,一場滅頂之災悄悄地襲來。 1994年7月的一天,張鐵生正在工廠的生產車間檢查剛剛生產出來的飼料。突然,工廠的保全衝進來說外面有幾個農民在鬧事。張鐵生走出工廠大門一看,原來是那些農民家裡飼養的小雛雞因為吃了天地牌飼料,不但沒有長大,反而一隻只地癱了。得知詳細情況後,張鐵生馬上趕到事發地,將癱在地上的小雛雞拿回檢驗。結果,他發現他們剛剛生產出來的飼料因生產質量把關不嚴,氟的含量超標了。張鐵生賠給遭受損失的農民共6萬多元現金。訊息傳出後,一時間,許多供銷商紛紛要求退貨。為了穩住市場,張鐵生立即停止飼料的生產,將自己關在家裡,全心研究新的飼料配方。一個星期後,他終於又配製了一種新飼料配方。

有了新的配方,張鐵生便開始重新讓自己的天地飼料進入市場。然而,由於發生了上次的事件,推銷飼料的難度就更大了。加上當時國際知名品牌飼料——台灣大成飼料已進入瀋陽市場。張鐵生非常清楚,在這個時候,如果跟它競爭,顯然是雞蛋碰石頭。於是,他採取了一種“跟進”的戰略,即將天地飼料的價格定位於比大成的價格低50元,而大成銷售到哪裡,張鐵生就跟到哪裡。由於天地飼料的價格低於大成飼料,而且配方又經過改良,因此,一年後,張鐵生讓天地牌飼料很快在瀋陽站穩了腳跟。到1995年,天地飼料已經占據了瀋陽絕大部分飼料市場。

1995年6月18日,張鐵生先前的合伙人金衛東等人在瀋陽正式註冊成立禾豐牧業股份有限公司(後改為集團公司)。於是,1998年初,天地飼料公司正式併入禾豐公司,張鐵生和合伙人汪洋(後來撤股)以參股10%的形式,進入禾豐公司的管理層。目前,53歲的張鐵生除擔任集團公司商政總監外,還兼任監事會主席一職。而目前的禾豐牧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已成為淨資產過億元、擁有17家子公司的大集團。

公司沖IPO

2012年5月17日晚間,證監會官方網站發布10家企業招股說明書,禾豐牧業位居其中。而在禾豐牧業400多頁的招股說明書中,特別顯眼的是公司第五大自然人股東:張鐵生。

因“白卷英雄”一稱家喻戶曉的張鐵生在入獄15年後,下海經商,成為禾豐牧業原始股東。而據該公司招股說明書,張鐵生持有3200多萬股。公司若順利上市,張鐵生身家估計將超過3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