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建華臨床經驗

《董建華臨床經驗》是2008年人民軍醫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長洪。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書籍封面書籍封面

作者是著名中醫學教授董建華的首屆研究生,追隨、研究其學術思想和臨床經驗30年之久。本書是作者的系統整理、研究的成果。全書分論文篇、心法篇、套用篇三部分。既對董建華學術觀點、歷史淵源和其獨到的學術經驗進行了探討,又對其臨床經驗、臨床案例的解析、中醫心法及用藥心得進行了歸納,特別是對董建華的通降理論、胃熱學說、氣機理論等做了深入的整理研究,不失為老中醫臨床經驗研究的佳作,對提高中醫師的辨證施治水平,很有參考價值,適合於中醫臨床醫師、中醫研究者及各中醫院校師生閱讀參考。

目錄

論文篇

董建華的學術思想

董建華教授運用疏調肝木法的經驗

董建華老中醫運用宣暢氣機法治療溫熱病經驗

董建華的脾胃學術思想

董建華調暢氣機的學術思想

董建華治療痹證的臨床經驗

董建華教授運用通降法治療胃病的經驗

董建華治療慢性泄瀉的臨床經驗

董建華運用清法治療胃脘痛經驗

董建華益氣養陰法治療糖尿病的特色

董建華運用麻黃治療喘證的配伍特色

董建華治療尿路感染經驗

董建華治療冠心病心絞痛的經驗

董建華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的經驗

董建華院士運用仲景方治療脾胃病的經驗

董建華治療淋證的臨床經驗

董建華治療水腫的經驗

董建華對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論治經驗

董建華治療慢性腸炎的用藥特色

董建華從肝論治高血壓病的經驗

董建華辨治慢性胃炎的經驗

董建華治療哮喘的經驗

董建華治痹十法

運用董建華胃病心法治療幽門螺桿菌相關胃炎

董建華教授治哮喘驗方

董建華教授治療胸痹的經驗

董建華對胃脘痛及兼症的辨證用藥經驗

董建華院士妙治內傷發熱六法

董建華運用《傷寒論》寒熱並用法的經驗

心法篇

哮喘

心悸

不寐

眩暈

泄瀉

消渴

水腫

淋證

痹證

咳嗽

胸痹

頭痛

便血

陽痿

伏暑

溫毒

癲狂

痿證

內傷發熱

套用篇

通降法治療胃食管反流病

通降法治療功能性消化不良

通降法治療膽汁反流性胃炎

清法治療胃潰瘍

清法治療糜爛性胃炎

清法治療潰瘍性結腸炎

疏肝健脾溫腎法治療腸易激綜合徵

線上試讀部分章節

論文篇

董建華的學術思想

董建華教授行醫60餘年,學貫寒溫兩門,是著名的溫病學家、脾胃病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內外知名的中醫專家。治驗豐富,療效卓著。他的分析基本病機的辨證思想、通降理論、胃熱學說、氣機理論等,形成了獨到的學術思想,現作初步整理、歸納,供同道參考。

1,重辨證,把握內在病因病機辨證施治是中醫的特點之一,辨證的關鍵是深入疾病內在的病因病機,特別是辨治現代醫學診斷明確的疾病,已成為中醫臨床不可迴避的問題。對此,董師既不主張專病專藥,也不停留在西醫診斷、中醫辨證分型的框架上,而是運用嫻熟的中醫理論,從中醫角度分析貫穿於疾病始終的內在規律及不同階段的病機演變。從病機分析人手,從總體上、動態上把握治療,是董師辨證施治的顯著特點。

(1)胃脘痛:歷來多從脾胃虛寒論治,從《內經》到李東垣的《脾胃論》,沿用至今。但時下胃病患者不少由恣食厚味、過度飲酒而罹患,舌苔黃膩,胃黏膜紅腫糜爛,胃熱的表現已顯而易見。董師適時地提出了胃熱學說,主張清熱或溫清並用,是重視病機研究的突出例證。

(2)糖尿病(消渴):雖有上消多飲在肺、中消多食在胃、下消多尿在腎的不同,但陰虧燥熱是基本病機,而水谷精微轉輸失常,不惟傷陰,且亦耗氣。因此,氣陰兩傷最為普遍。治療主張氣陰雙補,以黃芪與生地黃、玄參、天花粉、麥冬等合用。再審其有無兼證,或清火,或滋腎,或助陽,更切中病機,療效顯著。

(3)冠心病心絞痛:率以老年體弱者多,以疼痛為主證。分析其基本病機是心氣不足,氣血運行無力,脈道瘀阻,故以補養心氣、疏調氣機、化瘀通脈為基本治則,以黃芪、黨參、三七粉、廣鬱金、鏇覆花為核心用藥。再依據兼證,或豁痰,或溫陽,或滋陰,或清火,通補兼用,既可較快緩解心絞痛症狀,又是長期治本之舉,療效較為鞏固。

(4)尿路感染:急性尿路感染屬膀胱濕熱,以清利濕熱為常法。董師經驗,膀胱濕熱一易留邪,二易成瘀,濕熱性質使然。治療務使邪淨,不宜驟然停藥。清熱利濕的同時注意祛瘀,擅用酒制大黃、牡丹皮。而在慢性期,少腹拘急,小便頻數,尿常規大多陰性,其病機是余邪未淨,氣血鬱結,膀胱氣化不利,治宜酌情清利,重在調暢氣機,以柴胡、香附、烏藥、牛膝與黃柏、車前子、萆薢、蠶沙同用,病情較易控制。凡此種種,既注意總體上把握病機,又注意不同階段的病情衍變。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