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濤[安徽省青年美協副主席]

葛濤[安徽省青年美協副主席]

葛濤生於老子故里-----安徽渦陽人,1998—2001年研修於北京畫院、中央美院。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安徽省青年美協副主席,安徽省文聯國畫創作院畫家,合肥巨然文化藝術公司藝術總監,山水畫家。

基本信息

獲獎作品及參展情況

《丹霞盡染》入選文化部“群星展”並獲銀獎

《野渡》 入選 2000年中國建設書畫精品大展

《游雲》入選2003年全國中國畫作品展

《山谷晨曲》入選2004年全國中國畫作品展

《雲水風度》入選2006年全國中國畫作品展

《春天的故事》入選安徽省首屆美術大展,並獲銅獎

《無聲的風》參加第一屆當代安徽國畫名家邀請展

《情系皖南》入選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80周年書畫展

《雲的故鄉》入選中國美協第十九次新人新作展

《雲涌夏蔭》參加“新徽派”山水畫名家作品特展

《空山臥浮雲》入選2007年全國中國畫作品展

《悠悠故鄉雲》入選“黎昌杯”第五屆全國青年中國畫年展,並獲優秀獎

《坐看雲起時》參加“墨韻徽風”中國畫名家作品邀請展

《都市假日》入選上海世博會中國美術作品展

《雲水禪心》系列入選合肥優秀中青年美術家作品展

《山間賽事》參加江海交融----上海南京合肥美術作品聯展

《閒雲》參加中韓(合肥---大田)美術作品聯展


社會評價

劉繼潮(安徽大學藝術院首任院長、教授、安徽省美協副主席、文藝評論家)的評價:

葛濤的山水畫作品,之所以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是因為他的畫既散發出古典氣息,又具有現代形式意味。他的畫多取大山大水,層層疊疊,滿構圖,滿而不塞。畫面的空間藝術處理,顯然來自傳統山水畫,可行可望、可居可游的空間結構理論。如:《無聲的風》一畫中,近處的村落,中景的荷塘,遠山上的林木、流泉等,都歷歷在目清晰可辨,觀賞者似乎可以循著畫家的導引,邊游邊賞走入畫中,達到心目相融的慰藉、滿足和愉悅。雲,作為傳統山水畫的構成原素,在葛濤那裡被反覆採用和強化。雲有時作為實形,成為畫面黑白灰構成的組件;雲有時作為虛體,起到推移層次空間、化實為虛的妙用。“雲無心而出岫”,無心而無聲的雲,一旦被有心的畫家,作為畫面構成原素來靈活使用,就給山水畫灌注了生機和靈魂。

中國山水畫的空間結構理論,與西方風景畫大異其趣。古典山水畫所蘊含的中國精神、中國氣派和中國特色,是我們民族最可寶貴的資源。在山水畫理論方面,宋代產生了郭熙的“三遠”說和沈括的“以大觀小”說。是“三遠”和“以大觀小”理論,共同構成古典山水畫的理論基石。關注葛濤的山水畫,也許與我的個人偏好有關,在我眼中,葛濤以自己的繪畫語言形式,恰當地對古典山水畫獨特的空間理論思維,作了視覺的詮釋。葛濤雖屬當代年輕畫家,但,葛濤對傳統有較深的研究和敏慧的體悟,他的畫多有宋代大山水的氣勢和精神,有傳統圖式的痕跡和轉換性創造,而少有西方寫實繪畫的機械模擬。

葛濤的山水畫作品,清秀、清靜、清雅,雅俗共賞。如:《丹霞盡染千岩秀》、《悠悠故鄉雲》、《山谷晨曲》、《家住白雲間》等作品,畫面上濃淡乾濕豐富而不漲目,粗細疾徐變化而不燥厲,筆墨嫻熟,整體而淨潤。葛濤的大山水圖式脫胎於傳統繪畫,葛濤的筆墨,卻被他巧妙地整合為畫境和情感的載體,進而開顯出山水畫的現代精神和現代氣息。

有錢,有閒,藏畫,畫畫,這也是社會的一種進步。但其中,也不乏附庸風雅,裝腔作勢,作踐中國畫的商業炒作。葛濤與那些票友全然不同。儘管,葛濤沒有專業畫家吃國家俸祿的優越條件,葛濤也沒有職業畫家自由擁有全天侯時間的幸運,但葛濤著意追求中國畫藝術的專業水準。他有多件作品入選全國中國畫大展,又有多件作品在全國專業大展中獲獎。葛濤給自己所確立的人生之路,多一份挑戰,多一份艱辛,多一份美麗。在世俗的紛煩中尋求超脫與寧靜,在應對生活的忙亂中保留精神的自由。對藝術,葛濤的態度是虔誠的,對中國畫創作,葛濤的情感是真摯的。葛濤的山水畫創作取得更大成就,是可以期待的。

══════════════════════════════════════════════════════════════════

•孤 獨,越 刻 骨 越 自 由

•——葛濤與他的意境山水

•作者:君娃,學名沈君,省作家協會會員,安徽省蚌埠市廣播電視新周報編輯

•那一日正午,晚春的天晴得不像話,一片雲彩都沒有。葛濤從他的吉普車裡下來,挺熱的天,還穿著厚厚的夾克,腋下夾著一個紙包著的什麼物件。彼時,太陽正熱辣辣天空上掛著,他瘦削的身形在正午的陽光下形成一團黑影,他踩在那團黑影上,如同駕著一片雲,從馬路對面斜刺刺漂移過來。

•他顯然不知打哪兒雲遊回來,大約魂魄還在某個山溝溝里,此刻,不過是人的身體又回歸了這塵世。

•認識葛濤斷斷續續也有近十年的時間,他似乎一直就是這樣的狀態,也不知道該如何界定他的這個狀態,我戲稱他是“遊俠”,遊走於兩個世界,一個世界安放身體,另一個世界安放靈魂。我覺得一個人具有這樣的本事其實並不容易,因為要做到這一點,首要的條件是自由。自由,說說容易,做起來,何其難?

•葛濤似乎做的不錯,他是商人,雖不是大手筆起家,然,度勢趨時、不畏艱難、賈而好儒的徽商氣質,倒也樣樣具備。大約是徽商自古以來就可以很好地關照經濟與文化之間的互動關係,他的這種遊走才不會顯得唐突,才會讓你不僅感慨他的畫作——雖然做著入世的事,卻是這樣一顆自由出世的心!

•他忙完了俗世中的事情,便馬不停蹄奔波在祖國千溝萬壑的山區之間,當然,他最喜歡去的地方還是皖南。他把他在俗世中辛辛苦苦賺的錢財淘換成那些散落在民間的各種稀奇古怪的玩意兒——粗糙的石燈、鏽蝕的青銅燈、鎮宅的翁仲、腐朽的很不像話的老船幫老樹根,甚至各種作為冥器的亭台樓閣......於是,那些玩意兒便不單單是占據他工作室一隅,它們還會幻化成各種不同的姿態成為他生活中的擺設或者畫作里的角色。

•他的畫,初看是一派古意,並無色彩的喧譁,不過是傳統的中國山水。我曾經不知輕重建議:畫面太淡,過於冷清,何不於這淡色中點一筆艷麗,就如皖南滿山綠色中忽然撲入眼中的那一樹桃紅?

•忘了他當時的表情,如今細細揣摩,又覺得如此甚好。因為我在這一片淡色的繁華中窺見了一股冷遁之美,如同道家的孤獨,越刻骨,越自由。

•捕捉到這股冷遁之美,再讀他的畫,便覺得很有意思,您瞧他用濃淡乾濕的筆墨布局出一派眼花繚亂的繁華氣象,那些皖南山區裡的山水流雲,亭台樓閣,以及在某個清晨大自然賜予他某種稍縱即逝的靈感,統統被他描繪到那一張紙里,險峻的山直插入雲天上,跨山的橋建在半山的雲里,繚繞的霧氣、曲折的山路、蜿蜒的溪水竟是不用分得太清,因為貞節牌坊就突兀在這虛幻的世界裡。這一紙世界被他填得滿滿當當的,卻全沒有一點兒擁堵窒息的沉悶,因為,那遠山的深處,好似有雲水禪心的曲子裊裊娜娜地繚繞著,自可梳理你的思緒,讓你靜心。

•雖然俗世中的葛濤是非常靈動的一個人,機敏幽默、有時有點急躁,但孤獨與自由,卻是他的畫作徐徐地傳遞給我的越來越清晰的印象。他的畫時空常常是錯亂的,不過並不是為了錯亂而錯亂,他曾經說過自己的追求:“筆墨要避開俗世的紛擾,讓精神與山水坦蕩對話。”

•在任何一個時空中穿越,與山水植物對話。這是怎樣一種刻骨的孤獨?然而,這是畫家完全願意接受並且樂在其中的孤獨。我把這理解為逍遙。

•如今,逍遙的葛濤依然用自己的方式履行他的追求,他依然開著吉普車在各個山區里轉悠,將旅行與流轉視為人生。在皖南的某個山區,他發現了幾具朽得風雨飄搖的老樹根,便手舞足蹈給我們發微信:“雕琢與天然之間,我選擇天然,生機與腐朽之間,我選擇腐朽,鬼斧神工的大自然,令我瘋狂!”

•作為朋友,我深表理解。我想那些腐朽後的老樹,它殘存的肌理里一定有記憶有過往,有風雨過後最深刻的無奈,有無奈過後依然的堅守。它們最終都會被葛濤沉澱了,然後變成他畫作里的一株老樹,立於一派繁華的山水間,從此不動不搖。

•對了,回到文章的開頭,我要交代一下,那日正午,葛濤把腋下紙包層層打開,裡面是一隻圓潤清麗的瓷罈子,罈子是他親手燒制的,壇身有他繪製的葛濤式山水,壇蓋上盤成雲狀的植物,彷佛和他畫中繚繞的雲串通好了,也帶著一絲禪意,既不需要肯定什麼也不需要排斥什麼,猶如一泓水,就這么莫名地呆滯一會兒就好。

•斯蒂夫·漢克斯說過,“藝術是一種逃避,它可以帶你去某個你感覺是你想要去的地方。”無論是瓷器還是紙張,或許,那畫中的雲水禪境便是“遊俠”葛濤在江湖行走中,要為自己尋覓的一處所在,在那裡,他可以好好體會,他對山水流雲的這一份自由自在的愛情。

作品

代表作品

代表作品 代表作品

作品集

古韻詩情 古韻詩情
雲水禪心繫列 雲水禪心繫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