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洪苦學

葛洪苦學

葛洪(公元284~364年)為東晉道教學者、著名煉丹家、醫藥學家。字稚川,自號抱朴子,漢族,晉丹陽郡句容(今江蘇句容縣)人。三國方士葛玄之侄孫,世稱小仙翁。他曾受封為關內侯,後隱居羅浮山煉丹。著有《肘後方》等。蘇軾在《游羅浮山一首示兒子過》中說:“東坡之師抱朴老,真契久已交前生。”

譯文

葛洪,是丹陽人,家中貧窮請不起僕人,家裡的籬笆壞得不像樣了也不修理,他經常用手撥開雜亂的草木出門,推開雜草回家。家裡多次失火,收藏的典籍都被焚毀了,於是他就背起書箱步行,不怕千里之遠,借別人家的書抄寫。他賣木柴買紙抄書,點燃柴草翻閱書籍。(古代藥物典籍裡面)他所用的一張紙要使用多次,很少有人能閱讀。

簡介

創始人介紹

葛洪是中國東晉時期有名的醫生,是 預防醫學的介導者。著有《肘後方》,書中最早記載一些傳染病如天花、恙蟲病症侯及診治。“天行發斑瘡”是全世界最早有關天花的記載。其在煉丹方面也頗有心得,丹書《抱朴子·內篇》具體地描寫了煉製金銀丹藥等多方面有關化學的知識,也介紹了許多物質性質和物質變化。例如“丹砂燒之成水銀,積變又還成丹砂”,即指加熱紅色硫化汞(丹砂),分解出汞,而汞加硫黃又能生成黑色硫化汞,再變為紅色硫化汞。描述了化學反應的可逆性。又如“以曾青塗鐵,鐵赤色如銅”,就描述了鐵置換出銅的反應,等等。 《葛稚川移居圖軸》元王蒙繪,故宮博物院藏。《人物圖·葛仙吐火圖》明郭詡繪,上海博物館藏。

原文

葛洪,丹陽人,貧無僮僕,籬落不葺,常披榛(zhēn)出門,排草入室。屢遭火,典籍盡。乃負笈(jí)徒步,不遠千里,假書抄寫。賣薪買紙,然火披覽。所寫皆反覆,人少能讀之。

譯文

葛洪,丹陽人,貧窮請不起僕人,籬笆不修理,他常常用手分開雜亂的草木出門,推開雜草野樹回家。家中數次失火,收藏的經典著作都被焚毀了,他就背著書箱步行,不怕千里之遠,借書抄寫。(他)賣木柴買紙,燃火翻閱。在古代藥物典籍裡面,他所用的一張紙都要使用多次,旁人難以閱讀它。

詳解

字詞解釋

葛洪:東晉人,我國古代著名道教學者、著名煉丹家、醫藥學家。

丹陽:古地名,今江蘇丹陽市。

籬落:籬笆。

榛:雜亂的草木。

排:推開。

負笈:背著書箱。

披:用手分開。

披覽:翻閱。

典籍:古典文獻著作。

笈:書箱。

然:同“燃”,燃燒。

薪:柴草。

披覽:翻閱。

寓意

刻苦學習,克服重重困難去求學。說明了我們要學習古人勤奮的學習,雖然做不到葛洪那樣抄書讀書,但刻苦學習後也許會有希望。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