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頌清

葉頌清出生於1879年,去世於1936年,本名敷翊,字子布,號道根,浙江寧海籍。

葉頌清(1879—1936),原名敷翊。字子布,號道根,浙江寧海人。
父起軒為清庠生。葉頌清少時頗具才華,深得台州督學徐致祥賞識。1900年以第二名中秀才。是年八國聯軍入侵中國,清政府不斷割地賠款,國家日趨淪亡。目睹國運衰微,在家鄉辦學的葉頌清憤而投筆從戎。於1902年投考江南陸師學堂,隻身離鄉,赴南京習武。1906年畢業回浙江,在浙江督練公所兵備處任調查員。翌年,浙江新軍第二標開始編練,海潮寺開設浙江弁目學堂,葉頌清任一營隊官,兼浙江弁目學堂教官。是年冬,秋瑾至杭州發展光復會成員,葉頌清與朱瑞等為首批會員。此後光復會聯繫各界,活動頻繁。朱瑞、竺紹康、蔣鹿山、葉頌清等為主要活動骨幹。1907年2月,秋瑾去紹興大通師範學堂任督辦,4月又在紹興設立體育會。葉頌清等同秋瑾一起商定組織“大通體操專修科”的具體計畫,召集各處會黨雲集紹興,秘密組織光復軍,籌劃浙江的武裝起義。7月初,徐錫麟在安慶起義,葉頌清受秋瑾派遣,至大通學堂率領三十二人組成的敢死隊潛入杭州,準備舉事。不料徐錫麟事敗被害,金華義軍又泄漏訊息,清兵自杭入紹興,秋瑾被捕就義。此後,清廷追捕革命黨人甚緊。葉頌清掩護聯絡員周亞衛得以脫險。
浙江起義失敗後,葉頌清曾與朱瑞、屈映光等商議再去安慶收拾起義殘部,以繼錫麟之志,後因安徽政府防衛森嚴而未果。又一度赴保定軍校任炮兵教官,1908年再回浙江陸軍國小堂任提調。1910年任陸軍第84標管帶,駐防寧波鎮海。隨又升為統帶。此時起義風潮再次湧起,葉頌清一面在新軍中組織“尚武分會”,籌集革命力量,並與杭州革命黨人取得聯繫;一面運動寧波新軍協統劉恂、防軍統領常榮清,爭取他們同情光復。杭州光復期間,葉頌清和許耀在寧波起而回響,使浙江革命很快成功。杭州光復後,適葉頌清母亡。一向以盡孝聞名的葉頌清仍以國事為重,毅然帶領84標揮師北上,參加浙軍援蘇支隊。至南京,84標改為四團,葉頌清任團長。南京之役,浙軍功績頗著,葉頌清受到南京陸軍總長黃興的嘉獎,授陸軍少將軍銜,升12旅旅長,負責衛戍南京城防。
1912年秋,葉頌清返杭州,授陸軍中將軍銜,任浙江第六師師長。不久,浙江總督朱瑞為袁世凱所拉攏。至1915年,各地成立了籌安會,為袁世凱稱帝作準備,而朱瑞極力捧場,諸部下多方勸說不聽,當時葉頌清兵權在握,有人贈詩葉頌清,以“即今舉足為輕重,莫問群兒孰是非”句子勸葉頌清取代朱瑞,但葉頌清重於情面,不願與既是同學又是至交的朱瑞反目。後朱瑞被童保暄、夏超等驅逐出浙,葉頌清亦舉家遷北京,在北京將軍府陸軍部接了箇中將咨議的空銜。此後十餘年軍閥混戰,國無寧日。北京政府有時財政拮据,發不出工資,葉頌清即以賣字維持一家生計。1925年孫中山病逝於北京,葉頌清率子吊念,繞靈柩一周,泣不成聲。隨後遷回杭州,1927年遷上海,致力於辦學,創南洋模範國小。1929年由何遂介紹,再任南京政府軍事委員會秘書,後兼任中將高級參謀,但居家時日多,很少參與實際工作.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與何遂等人為東北抗日部隊組織“遼吉黑抗日後援會”,籌措抗日經費達一年之久。後又兼任東北55軍顧問(軍長何遂)。1932年春,看到陳去病所著《鑑湖女俠秋瑾》一書有誤,親撰文章作了補充。是年4月病重,寫了“薄葬、不發訃告”等內容的遺囑,於1936年逝於南京。所遺八子二女,都遵照其“讀書報國”的遺囑奮力讀書,多數畢業於大學,服務於工、農、航運等各條戰線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