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浮荒

[形態特徵] [用法用量] e][5]。

[別名] 青莖薄荷《廣西本草選編》。
[來源] 唇形科植物藿香的全草。
[形態特徵] 多年生直立草本,高0.5-1.5米,莖四方形。單葉,互動對生,心狀卵形至長圓狀披針形,長4.5-11厘米,寬3-6.5厘米,頂端尾狀漸尖,基部心形或平截,邊有粗齒。花淡紫藍色,唇形;輪傘花序排成密集筒形穗狀花序,頂生。小堅果卵狀長圓形,頂端有褐色硬毛。花期6-9月,果期9-11月。
[生態分布] 常栽培。產於廣西桂平、天等、馬山、凌雲、隆林、羅城、融水、金秀等縣市;分布於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北、河南、山東、陝西、安徽、江蘇、浙江、廣東、福建、湖北、湖南、江西、四川、貴州、雲南等省區。
[採集加工] 秋季采,陰乾備用。
[性味功能] 味辛,性微溫。疏風解表,生氣和胃,消腫止痛,止血止嘔。
[傳統套用] 治胃腸炎,感冒發熱頭痛,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噁心嘔吐,腹脹,腹瀉,濕疹,皮膚瘙癢,毒蛇咬傷,手足癬,小兒牙疳,口腔潰瘍。
[用法用量] 9-15克,水煎服;外用水煎洗或搗敷。
[方例] 小兒牙疳 葉浮荒(藿香)鮮品適量,搗爛,少許研末,共調塗患牙根上。
[化學成分] 揮發性成分:霍香含揮髮油0.28%,主要成分為甲基胡椒酚,占80%以上。並含有茴香腦,茴香醛,檸檬烯,對甲氧基,桂皮醛,α-和β-蒎烯,3-辛酮,1-辛烯-3-醇,芳樟醇,1-丁香烯,β-欖香烯,β-?草烯,α-衣蘭烯,β-金合歡烯,γ-畢澄茄烯,菖蒲烯;還含有順式-β,γ-己烯醛[1]。黃酮類化合物:刺槐素,椴樹素,蒙花甙,藿香甙,異藿香甙,藿香精[2,3]。根含馬斯里酸即是山楂酸,齊墩果酸,3-O-乙醯基齊墩果醛,刺槐素,椴樹素,藿香甙,胡蘿蔔甙,β-谷甾醇,去氫藿香酚[4]。1-亞甲基-2,4α-二甲基-6,8-二羥基-5-甲氧基-7-,-1,2,3,4,9,10,10a-七氫-9-菲酮[1-methylene-2,4a–dimethyl-6,8-dihydroxy-5-methoxy -7- (1,1– dimethyl-hydroxy methyl)-1,2,3,4,9,10,10a-heptahydro-9-phenanthrone][5]。
[藥理] 1.抗菌作用 試管實驗藿香煎劑(8%~15%)對許蘭毛癬菌等多種致病性真菌有抑制作用,藿香乙醚浸出液(3%)及醇浸出液(1%)亦能抑制多種致病性真菌,水浸出液的抗真菌效力與煎劑相似;趾間毛癬菌在煎劑15%時方出現抑制,而乙醚浸出液於3%及醇浸出液於5%及水浸出液於10%等濃度時均呈抑制作用,因此藿香的浸出液比煎劑抗菌力強[1,2]。
2.抗病毒作用 藿香中的黃酮類物質具有抗病毒作用[3]。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