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波國

葉波國

葉波國,又名耶婆提國(Yāva—dvīpa)古國名。故地在今印度尼西亞爪哇島或蘇門答臘島,或兼稱此二島。是古代中西海上交通線上的要地。晉義熙七年(公元411年),我國僧人法顯從師子國(今斯里蘭卡)東歸時,曾經過此地,見《佛國記》。

歷史考證

呵羅單國治闍婆洲。元嘉七年,遣使獻金剛指環、赤鸚鵡鳥、天竺國白疊古貝、葉波國古貝等物。”
——《宋書•夷蠻列傳》
呵羅單國,或譯呵羅單、訶羅旦印度尼西亞古國,位於蘇門答臘島。所獻古貝是來自葉波國。葉波國,又譯為耶婆提國,其地約在今爪哇

佛國紀佛國紀

葉波國,又名耶婆提國(Yāva—dvīpa)古國名。故地在今印度尼西亞爪哇島或蘇門答臘島,或兼稱此二島。是古代中西海上交通線上的要地。晉義熙七年(公元411年),我國僧人法顯從師子國(今斯里蘭卡)東歸時,曾經過此地,見《佛國記》

從《佛國記》中所記“耶婆提其國外道”這點來看,把“耶婆提”誤認為南爪哇和加里曼丹是不符合史實的。這些地方現屬印度尼西亞,而據佛教發展史來考證,中國東晉高僧法顯所處的時代,佛教在東南亞已盛行七百餘年,尤其是爪哇一帶尤為興盛。

歷史故事

有一世做一個葉波國、澀波國王的太子,名叫須達拿。這個國家非常富強。可是須達拿太子,性情是仁慈博愛、發菩薩心,廣修布施波羅密。有一次他要求父王,把國庫里的一部分金銀財寶,拿出來讓他廣修布施給全國人民。國王只有這個太子,對須達拿是愛若掌上明珠,所以就答應了他的要求,滿足太子心愿,舉行了七天規模盛大的無遮大會。到處張貼告示,全國人民紛紛來求太子布施,太子對所有來求布施的人,都是有求必應,隨心所欲,不違人意。全國人民都得到太子布施的深恩厚德,口碑載道,皆大歡喜。這個國家有一個白象王寶,力大善戰,天下無敵,是一個鎮國之寶,沒有國王命令,誰都不許帶出宮門。太子的布施訊息,風聞天下,輾轉傳到鄰國,鄰國國王就別有用心的派人來求太子布施白象王寶。太子說:‘王寶是我國鎮國之寶,我無權答應,不能布施給你。’來人說:‘太子發菩提心,滿眾生願,不違人意。如果不肯把白象王寶布施給我,你的布施功德不能圓滿、無遮大會名不符實。’太子在這種情況下,仔細一想佛滿眾生願,菩薩發心要難行能行,為了要完成布施功德,當下就答應了。太子親自把白象王寶牽來,交給鄰國派來的使者。許多大臣得知,紛紛報告國王。澀波國王十分憤怒,就把須達拿太子充軍到離城六千里之外的檀特山中。太子滿足了他布施的願行,所以身心安樂,自在無礙。太子的妻子名叫曼坻,子名耶利,女名四廁羅延,他們三人對這祥一個仁賢慈悲的親人,已是萬分崇敬,現在都一心一意要跟隨太子去檀特山。太子就對妻子和子女說:‘你們願意跟我同去,不但要吃苦,我為了發菩提心,行菩薩道,還有可能把你們三人一起布施給他人。’曼坻和子女都異口同聲的回答說:‘只要你願意這樣做,我們一定服從。’太子帶領妻子和子女前往檀特山,一路上除了許多受布施的人誠敬送行外,更有許多人民來求太子布施,太子又將自己和妻子四人隨身所帶的金銀財寶,車乘衣服等等都布施得乾乾淨淨。他們四人就步行到檀特山安居下來,真是兩手空空,一無所有了,就靠著妻子曼坻去采野果過活,這時有一婆羅門要求布施,太子就將兒女布施給他。曼坻此時,突然心跳意慌,知有緣故,趕快回來,只見太子一人獨坐無言,不見二個子女。在妻子一再追問下,太子說:‘他們兄妹二人被我布施給人當奴僕了。’曼坻聞後大哭,痛不欲生。可是須達拿太子,把親生子女布施與貧人為奴,這偉大的布施行為感動了忉利天王釋提桓因,他就化現一個醜陋難看的中年婆羅門,來求太子布施。太子說:‘你來遲了,我現在什麼都沒有了。’婆羅門說:‘只要太子能答應,還有可以布施的。’太子說:‘你要求什麼呢?’答曰:‘我年長成人,無力婚娶,要求太子把你的妻子布施給我。’太子雙目直視著曼坻,難以開口,這時曼坻在旁見此情景,更加悲哀痛哭。婆羅門又對太子說:‘你若不把妻子布施給我,就不能圓滿你的布施功德。’當時須達拿太子為了要圓滿布施的大願大行,把曼坻夫人交給婆羅門帶去。頓時忽然天搖地動,眾鳥飛鳴。這位相貌醜惡的婆羅門,握了曼坻夫人的手,一直往前走了七步,突然就變成了一個相貌莊嚴的帝釋天王,回過身來,把曼坻夫人交還給太子,就隨口讚嘆說:‘善哉善哉,太子善行菩薩之道,真心修行布施波羅密。’帝釋天王又對夫人說:‘您有什麼願求嗎?’夫人曰:‘我有三個願求。一、願父王回心轉意,派人來接太子回宮。二、願一對子女能夠早日回到宮中,受諸福樂。三、願鄰國送還白象王寶。’帝釋天王完全答應了。且說那個婆羅門又把太子的一對子女轉賣到葉波國。澀波王知道後,叫孫兒孫女來問,要多少錢才能把你們兄妹二人贖回,孫兒說:‘以一百兩銀子贖我的身,以二百兩銀子贖妹妹的身。’國王說:‘從古以來,都是男貴女賤,為什麼今日是女貴男賤呢?’孫兒說:‘我父是男兒,今日還充軍在檀特山受諸苦惱。宮娥采女是女人,今日都在祖父身邊宮中享受福樂,豈不是女貴男賤嗎?’澀波國王聽了孫子這幾句動人心弦的話,心裡十分難受,悲痛萬分,想念太子的骨肉之情,頓時湧現心頭。因此馬上下令派人去檀特山,迎接太子與曼坻夫人回宮。鄰國國王得知須達拿太子為布施白象王寶給他,因而被父王充軍到檀特山受苦,現在回葉波國來了,所以心生大慚愧,馬上派人把白象王寶送回澀波國王。從此以後兩國更加友好團結,變冤家為親友,不但曼坻夫人的三個願心都得滿足,而須達拿太子的布施波羅密功德,也得到圓滿成就。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