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挺傳奇

葉挺傳奇

《葉挺傳奇》,作者劉戰英 ,由中國社會出版社於2005年出版,葉挺(1896.9.10~1946.4.8),中國人民解放軍創建人和新四軍領導人,軍事家。原名為詢,字希夷。生於廣東歸善(今惠陽)周田村一個農民家庭。7歲入本村國小讀書,1911年入惠州府立蠶業學校。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書名:葉挺傳奇
圖書編號:1039135
出版社:中國社會出版社
定價:24.0
ISBN:750870323
作者:劉戰
出版日期:2005-01-01
版次:1
開本:16開

簡介

葉挺(1896.9.10~1946.4.8),中國人民解放軍創建人和新四軍領導人 ,軍事家。原名為詢,字希夷。生於廣東歸善(今惠陽)周田村一個農民家庭。7歲入本村國小讀書,1911年入惠州府立蠶業學校。因剪掉辮子反對清朝統治、支持廣州黃花崗起義而被捕,獲釋後轉入惠州府立中學。同年10月在武昌起義的鼓舞下,立志走軍事救國的道路,先後就讀於廣東陸軍國小、湖北陸軍第二預備學校和保定軍官學校。
在校期間刻苦攻讀軍事課程,積極參加反對袁世凱復辟稱帝的鬥爭,並廣泛研讀進步書刊,探討哲學和社會政治學。1918年冬從保定軍校畢業,次年初到福建漳州投身孫中山領導的“援閩”粵軍,在第1支隊任副官,同年加入中國國民黨。1920年8月隨粵軍回師廣東,參加驅逐桂系軍閥陸榮廷之役。後任粵軍第1師少校參謀、工兵營營附、孫中山的建國陸海軍大元帥府警衛團第2營營長。1922年6月粵軍總司令陳炯明叛變,調集重兵圍攻孫中山的總統府時,奉命率部守衛總統府前院,與叛軍激戰竟日,掩護孫中山夫人宋慶齡等脫險。
1924年國民黨和共產黨兩黨合作後,被派赴蘇聯莫斯科,先後入東方勞動者共產主義大學和紅軍學校中國班學習。同年10月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12月1日轉入中國共產黨。1925年9月回國到廣州,任國民革命軍第4軍參謀處處長,鏇即參加討伐軍閥陳炯明的第二次東征戰役。北伐戰爭中,他多謀善斷,屢建戰功,被譽為“北伐名將”,所部被稱為“葉挺獨立團”,為4軍贏得“鐵軍”稱號起了重要作用。北伐軍占領武漢後,他升任第4軍25師副師長、第11軍24師師長。
1927年蔣介石發動反革命政變,指使夏斗寅、楊森部襲擊武漢。他在叛軍逼近武昌時臨危受命,組織留守武漢的部隊反擊叛軍,經3日鏖戰,從紙坊鎮打到汀泗橋,將叛軍擊潰,使革命中心武漢轉危為安。同年7月下旬,任中共中央前敵委員會委員。8月1日與周恩來、賀龍、朱德、劉伯承等領導南昌起義。廣州起義失敗後,因受到黨內“左”傾領導的指責和共產國際某些人的冷遇,因而消沉,出走歐洲,與中國共產黨脫離了關係。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回到澳門,渴望參加抗日救國。1933年應國民黨軍第19路軍將領的邀請,曾到福建參加抗日反蔣活動。
抗日戰爭爆發後,擁護國共合作團結抗日,積極參與將南方8省紅軍游擊隊改編為新四軍,出任軍長。1937年10月應召赴延安會見中共中央領導人毛澤東,表示完全接受中國共產黨的領導 ,堅決抗戰到底 。1938年與中共中央東南分局(後東南局)書記、新四軍副軍長項英等領導指揮部隊挺進華中敵後,開展游擊戰爭,創建抗日根據地。1940年11月中共中央決定,他任華中新四軍、八路軍總指揮部總指揮,陳毅為副總指揮(葉挺北上就職之前,由陳毅代行其職權)。葉挺在新四軍任職期間,針對國民黨限制新四軍發展的方針,在編制、經費、防區以及兩軍關係等方面,與蔣介石及國民黨有關當局進行了許多交涉和鬥爭。同時他還利用自己的影響,開展抗日統一戰線工作,向愛國人士、海外華僑、國際人士和國民黨內的朋友等,募集物資槍枝款項,並動員一批學者、故舊、親屬參加新四軍,壯大抗日力量。
1941年1月,國民黨蔣介石集團掀起第2次反共高潮,製造震驚中外的皖南事變。在部隊遭國民黨軍重兵包圍,新四軍主要領導人項英猶豫動搖、一度放棄領導的嚴重情況下,他臨危不懼,按照中共中央的指示指揮部隊奮起突圍,浴血奮戰8晝夜。但終因寡不敵眾,部隊彈盡援絕,除2000餘人突出重圍外,大部失散、犧牲和被俘。他自己在奉派與國民黨軍交涉時被扣押,先後被轉到上饒、桂林、重慶、恩施等地監禁五年零兩個月。面對蔣介石 、陳誠、顧祝同等威逼利誘,他嚴詞拒絕,堅貞不屈。
抗日戰爭勝利後,經中共中央營救,於1946年3月4日獲釋。4月8日,由重慶赴延安出席全軍整編會議,因途中飛機失事,在山西興縣黑茶山遇難。遺體葬於延安“四八”烈士陵園。遺著有《南昌暴動至潮汕的失敗》、《現代戰爭的性質特點與指揮》等

目錄

第一章
十五歲的葉挺因剪掉辮子鋃鐺入獄。他有“亂黨嫌疑”,校長斥責他“言行不軌”他“叛逆”。他說:“我就一身反骨!”
第二章
葉挺胸懷“強兵富國”之志,奮力一個“三級跳”,一舉成為孫中山大元帥帳下的衛士。
第三章
葉挺三喜臨門:獲得愛情,加入共產黨命新軍第一個團長。
第四章
“葉挺獨立團”莊嚴誕生,威武之師橫掃高要“葉挺獨立團”緊急受命,隻身挺入虎穴,勝利地打響北伐戰爭第一槍。
第六章
戰安攸,攻醴陵,克平江,三戰三捷,團”威名大振。
第七章
再當一次先遣隊,“攻占賀勝橋,去牽吳大帥的牛鼻子”。
第八章
喋血武昌城,鐵血男兒北伐奏頭功。
第九章
獨立團“鐵軍”之譽有口皆碑,葉挺為“北伐名將”當之無愧。
第十章
葉挺身上的虱子與“揮淚斬馬謖”。
第十一章
葉挺罷赴“鴻門宴”,在“八·一南昌起義”為前敵總指揮的他對作戰方案“一言不發”。
第十二章
杯水之間攻占敵陣地,劉伯承對葉挺連挑大拇指。
第十三章
“八·一”南昌起義失敗,廣州起義接踵而至,毅然擔任起義部隊工農紅軍總司令的葉挺,振臂發出“武裝奪取政權”的疾呼!
第十四章
廣州起義的失敗,曾壯懷激烈的葉挺卻莫須有地背上了“消極”的沉重十字架。不肯屈服的他憤然跨洋過海,在異國他鄉漂泊流浪,書寫了“僑”的歷史。然而,十年後,他卻又來了個“浪子回頭”。
第十五章
歷史真奇妙:由“雙重”黨員變成“無黨派”人士的葉挺,居然成了毛澤東的“座上客’’和蔣介石“核定”的新四軍軍長。
第十六章
蔣介石陰鷙的目光與郭沫若的慨然題字和葉挺的辭職交織而成的故事。
第十七章
美國著名記者斯諾眼裡的葉挺,與葉挺舌戰蔣介石的“點驗”官。
第十八章
周恩來萬里送葉挺,項英與周恩來碰杯遭尷尬。
第十九章
無情未必真丈夫,葉挺百里慰烈屬。
第二十章
十五載後再顯身手,葉挺親赴前線指揮痛殲日寇。
第二十—章
從“嘉獎”令到《皓電》,蔣介石忽然變臉;為皖南部隊向江北轉移,葉挺仗義執言。
第二十二章
浴血大突圍,葉挺立誓:“我的決心是與全軍同志同生死,共存亡,打到最後一人一槍。”
第二十三章
葉挺殺馬和神秘莫測的“凱卡波爾塔”之門。
第二十四章
一戰顧祝同,再戰陳誠,三戰蔣介石。
第二十五章
痛斥叛徒與“千古絕唱”。
第二十六章
“四·八”,一個天人同悲的日子。
後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