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嘉傳

原文

葉嘉傳[1]
蘇軾
葉嘉,閩人也。其先處上谷[2],曾祖茂先,養高不仕,好游名山,至武夷,悅之,遂家焉。嘗曰:“吾植功種德,不為時采,然遺香後世,吾子孫必盛於中土,當飲其惠矣。”茂先葬郝源[3],子孫遂為郝源民。
至嘉,少植節操。或勸之業武。曰:“吾當為天下英武之精,一槍一旗,豈吾事哉。”因而游,見陸先生[4],先生奇之,為著其行錄傳於世。方漢帝嗜閱經史時,建安人為謁者侍上,上讀其行錄而善之。曰:“吾獨不得與此人同時哉!”曰:“臣邑人葉嘉,風味恬淡,清白可愛,頗負其名,有濟世之才,雖羽知猶未詳也[5]。”上驚,敕建安太守召嘉,給傳遣詣京師。郡守始令採訪嘉所在,命齎書示之。嘉未就,遣使臣督促。郡守曰:“葉先生方閉門製作,研味經史,志圖挺立,必不屑進,未可促之”。親至山中,為之勸駕,始行登車。遇相者揖之曰:“先生容質異常,嬌然有龍鳳之姿,後當大貴”。嘉以皂囊上封事[6]。
天子見之曰:“吾久飫卿名[7],但未知其實耳,我其試哉”。因顧謂侍臣曰:“視嘉容貌如鐵,資質剛勁,難以遽用,必捶提頓挫之乃可[8]。”遂以言恐嘉曰:“砧斧在前,鼎鑊在後,將以烹子,子視之如何?”嘉勃然吐氣曰:“臣山藪猥士,幸惟陛下採擇至此,可以利生,雖粉身碎骨,臣不辭也。”上笑,命以名曹處之,又加樞要之務焉。因誡小黃門監之。有頃報曰:“嘉之所為,猶若粗疏然。”上曰:“吾知其才,第以獨學未經師耳[9]。嘉為之,屑屑就師,頃刻就事,已精熟矣。”上乃敕御史歐陽高[10]、金紫光祿大夫鄭當時、甘泉侯陳平三人,與之同事。歐陽嫉嘉初進有寵,曰:“吾屬且為之下矣。”計欲傾之。會天子御延英,促召四人。歐但熱中而已;當時以足擊嘉;而平亦以口侵陵之。嘉雖見侮,為之起立,顏色不變。歐陽悔曰:“陛下以葉嘉見托吾輩,亦不可忽之也。”因同見帝,陽稱嘉美,而陰以輕浮訾之。嘉亦訴於上。上為責歐陽,憐嘉,視其顏色,久之,曰:“葉嘉真清白之士也,其氣飄然若浮雲矣。”遂引而宴之。少選間[11],上鼓舌欣然曰:“始吾見嘉,未甚好也;久味之,殊令人愛,朕之精魄,不覺洒然而醒;書曰:‘啟乃心,沃朕心’,嘉元謂也。於是封嘉為鉅合侯,位尚書。曰:“尚書,朕喉舌之任也。”
由是寵愛日加。朝廷賓客,遇會宴享,未始不推於嘉。上日引對,至於再三。後因侍宴苑中,上飲逾度,嘉輒苦諫。上不悅曰:“卿司朕喉舌,而以苦辭逆我,余豈堪哉。”遂唾之,命左右仆於地。嘉正色曰:“陛下必欲甘辭利口,然後愛耶?臣言雖苦,久則有效,陛下亦嘗試之,豈不知乎?”上顧左右曰:“始吾言嘉剛勁難用,今果見矣。”因含容之,然亦以是疏嘉。嘉既不得志,退去閩中。既而曰:“吾未如之何也,已矣。”上已不見嘉月余,勞於萬幾,神思困,頗思嘉。因命召至,喜甚,以手撫嘉曰:“吾渴見卿久也。”遂恩遇如故。上方欲以兵革為事。而大司農奏計國用不足,上深患之,以問嘉。嘉為進三策。其一曰:榷天下之利,山海之資,一切籍於縣官。行之一年,財用豐贍。上大悅。兵興有功而還。上利其財,故榷法不罷[12]。管山海之利,自嘉始也。居一年,嘉告老。上曰:“鉅合侯其忠可謂盡矣。”遂得爵其子。又令郡守擇其宗支良者,每歲貢焉。嘉子二人[13]。長曰摶,有父風,襲爵。次曰挺,抱黃白之術。比於摶,其志尤淡泊也。嘗散其資,拯鄉閭之困,人皆德之。故鄉人以春伐鼓,大會山中,求之以為常。
贊曰:今葉氏散居天下。皆不喜城邑,惟樂山居。氏於閩中者,蓋嘉之苗裔也。天下葉氏雖夥,然風味德馨,為世所貴,皆不及閩。閩之居者又多,而郝源之族為甲。嘉以布衣遇天子,爵徹侯,位八座,可謂榮矣。然其正色苦諫,竭力許國,不為身計,蓋有以取之。夫先王用於國有節,取於民有制,至於山林川澤之利,一切與民。嘉為策以榷之。雖救一時之急,非先王之舉也。君子譏之。或雲管山海之利,始於鹽鐵丞孔僅、桑弘羊之謀也[14]。嘉之策未行於時,至唐趙贊始舉而用之。
——《蘇軾文集》第2冊429頁

注釋

【注釋】
[1]《葉嘉傳》是蘇軾以擬人化手筆為茶葉所寫的一篇傳記文.葉嘉實指茶葉,嘉與櫥同。從文中可見建安種茶始於漢。
[2]上谷即上谷郡,今河北廣靈縣。
[3]郝源即壑源,今建甌市東峰鎮福源村。
[4]陸先生指茶聖陸羽。
[5]雖羽知猶未詳也句。與歷代茶書所說茶經未著建茶有一定的原因,都是因為當時陸羽不甚了解建茶。
[6]皂囊上封事:是說用黑色的囊封好奏呈。
[7]飫:飽食,此處引申為聽聞。
[8]捶提頓挫:此處指捶打研磨。
[9]未經師耳:是喻未經宮廷禮節的教習。
[10]歐陽高、鄭當時、陳平:皆系虛擬名。
[11]少選間——不一會兒。
[12]榷法:即榷務。在宋代,茶、鹽、蠶絲都曾實行“榷務”辦法。榷是國家統制下的專賣制度,在流通過程中以“榷”代稅。
[13]嘉之子二人:實指建茶的二大品系也有人以為系指官茶與民茶二者。
[14]孔瑾,桑弘羊均為西漢農工物產的官員,桑著有《鹽鐵論》,主張鹽鐵由國家統制專賣。

譯文

葉嘉,福建人。他的先人住在上谷。曾祖父叫茂先,修養高尚卻不去做官,喜歡遊覽名山,到武夷山,很喜歡它,於是就在這裡安了家。曾經說:“我在培植功德,雖然不一定被當時的人所採用,然而會給後世留下清香,我的子孫後代一定會在中原地區興盛起來的,他們將來一定會享受到我所培植的功德的恩惠的。”葉茂先安葬在郝源,子孫於是都成為郝源人。
等到葉嘉這一代,年輕時就注重培養好的氣節品行。有人勸他練習武藝。他說:“我應該作為天下英武之人的精華,扛一支槍舉一桿旗哪裡是我做的事呢?”於是遊學並拜見陸羽先生,先生認為他與眾不同,為他寫下了記錄他特點的文章,並流傳於後世。當時正趕上漢皇帝喜歡讀經史,建安人作為覲見的人侍奉皇上,皇上讀了介紹葉嘉的文章,認為他很好,說:“我單單不能跟這個人處於同一個時代啊!”覲見的人說:“我的同鄉葉嘉,氣質恬靜淡然,清廉高潔,很有名氣,有治理天下的才幹,即使是陸羽先生也未詳細地了解他呀!”皇上大驚,下令建安太守徵召葉嘉,並用傳車送他到京城來。太守開始派人查訪葉嘉的住處,讓拿出皇帝的詔書給葉嘉看。葉嘉沒出來,又派使臣去督促。郡守說:“葉先生正在閉門製作,研讀經史,立志高遠,一定不屑於進京為官,不可催促得太緊。”郡守親自到山中,勸說他,才登車出發。路上,有相面的對葉嘉拱手行禮說:“先生容貌異乎尋常,儀態美好有龍鳳之姿,今後一定大富大貴”。葉嘉用黑色的囊封好奏呈。
皇帝看到了葉嘉,說:“我很久以前就聽過你的大名,只是不了解你的真實情況,我一定要試試看。”於是就回頭對大臣們說:“看到葉嘉外貌像鐵一樣,稟性剛勁,難以急用,必須用棰子不斷敲打搗碎才可以。”就用話來嚇唬葉嘉:“砧板斧子在你面前,鍋鼎就在你的背後,將要烹煮你,你覺得怎么樣?”葉嘉激動地吐了一口氣,說:“我只是住在深山密林的卑賤之人,有幸被你採摘到這裡,能夠造福他人,即使粉身碎骨,我也不會推辭。”皇上聽罷笑了,把葉嘉安排到重要的部門,讓他掌管機要事務。並派遣小黃門監督他。過了一段時間,小黃門報告說:“葉嘉做事,還是很粗疏的。”皇上說:“我知道他的才能,只是因為以前獨自修習未曾從師不熟悉宮廷禮節罷了。如果認真跟老師學習,很快就學會了,並且十分精通熟練。”皇上於是下令御史歐陽高、金紫光祿大夫鄭當時、甘泉侯陳平三人,和葉嘉共事。歐陽高嫉妒葉嘉剛一做官就得寵,說:“我們都處在他之下了。”謀劃著名要排擠他。恰逢皇上到延英殿,急招四人。歐陽高只是內熱而已,當時用腳踢葉嘉;而陳平也用嘴侵犯葉嘉。葉嘉雖然遭受羞辱並因此而站起來,但容色並未改變。歐陽高后悔地說:“陛下把葉嘉託付給我們,也不可以輕忽他呀!”於是一同去見皇上,表面上稱讚葉嘉的優點,而實際上卻認為他很輕浮。葉嘉也向皇抗訴說。皇上責備歐陽高,愛憐葉嘉,看著他的顏色,過了好一會兒,說:“葉嘉確實是清白之士,他的清氣飄然如白雲。”於是邀請他一起宴飲。過了一會兒,皇上高興地咂了咂舌頭,說:“剛才我看到葉嘉並沒有多少好感,回味他的話,讓人珍愛啊,我的精神不知不覺就輕鬆而清醒了。《尚書》說‘敞開你的心扉,滋潤我的心田’,說的就是葉嘉啊。”於是封葉嘉為鉅合侯,位居尚書,並說:“尚書是專管我的喉舌的。”
從此葉嘉更加受到皇上的寵愛。朝廷招待賓客、聚會宴飲,都交由葉嘉負責。皇上每天多次召葉嘉交談。後來因為在花園侍宴,皇帝飲用過量,葉嘉苦苦勸諫。皇帝很不高興,說:“你專管我的喉舌,卻用難聽的話忤逆我,我怎么受得了呢。”就唾棄他,命令侍從把他打倒在地上。葉嘉嚴肅地說:“陛下一定要那人甜言蜜語口齒伶俐,這樣才喜歡他嗎?我說的話雖不好聽,時間久了卻有好處,陛下嘗試一下不就知道了嗎??皇上看著左右侍從說:“當初我說葉嘉秉性剛直難以任用,現在看來果然如此呀。”於是皇上寬恕了葉嘉,然而也因此疏遠了他。葉嘉仕途不順之後,就隱退回到福建中部。後來他說:“我也不知該怎么辦,算了吧。”皇帝因為一個多月沒有看到葉嘉,又在國事上操勞受累,神情倦怠思維困頓,很想念葉嘉。就下令把他召來,非常高興,用手撫摸著葉嘉說:“我渴望見到你已經很久了。”還像以前一樣恩寵他。皇上正準備發動戰爭,而大司農報告說國家的經費不足,皇上為此擔憂,以此事來問葉嘉。葉嘉給皇上提出了三個方面的策略。第一條是:天下所有山上和海洋的出產全由官府專賣。這個政策推行一年之後,國家經費就已經十分充足。皇上很高興。興兵討敵凱鏇而歸。皇上從中甚多,所以專賣政策得以延續。官府專營山海物產,是從葉嘉開始的。過了一年,葉嘉請求讓他告老回鄉,皇帝說:“鉅合侯,對我可真是盡忠了。”就封賜爵位給他的兒子。又下令郡守選擇他家族中品行優良的弟子,年年推薦給朝廷。葉嘉有兩個兒子,。長子叫摶,有父親遺風,承襲了爵位。次子叫挺,熱衷煉丹之術。比起摶來,他的志向更為淡泊。曾捐出自己的錢財,賑濟鄉間貧苦之人,人們都感激他。所以鄉民在春天擊鼓,聚會于山中,尋求他已經成為一種常例。葉嘉仕途不順之後,就隱退回到福建中部。皇帝因為一個多月沒有看到葉嘉,又在國事上操勞受累,神情倦怠思維困頓,很想念葉嘉。就下令把他召來,還像以前一樣恩寵他。過了一年,葉嘉請求讓他告老回鄉,皇帝說:“鉅合侯,對我可真是盡忠了。”就封賜爵位給他的兒子。又下令郡守選擇他家族中品行優良的弟子,年年推薦給朝廷。
評論說:現在姓葉的分散在天下各地,他們都不喜歡住在城縣裡,只喜歡住在山中。住在福建中部的,是葉嘉的後代。天下姓葉的雖然很多,可是品德芳香被世人看重的,都比不上福建的。葉嘉以平民百姓的出身受到皇帝禮遇,被封為最高的侯的爵位,位居八大職位之列,可也說是相當榮耀了。那么他正直的本色、苦苦勸諫的精神,盡心盡力報效國家、不替自己考慮的品行,那是有值得學習借鑑的地方。古代帝王使用國家經費懂得節制,從百姓那裡收稅有限度,至於山林和河川沼澤的物產,一切都給了百姓。葉嘉提出專賣政策,雖然救了一時之急,卻並不是古代賢君的做法。有君子譏笑葉嘉。也有人說對山林河海的物產實行專營,開始於鹽鐵丞孔僅、桑弘羊的謀略。葉嘉的政策在當時未被推行,到了唐代趙贊才開始採納並推行。

作者簡介

蘇軾(1036-110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嘉祐間進士。神宗時曾任祠部員外郎,知密州、徐州、湖州。因反對王安石新法,累遭貶謫。其間任翰林學士,出知杭州、穎州,官至禮部尚書。後又貶謫惠州、儋州。北還後,病死於常州,追諡文忠。與父洵弟轍,合稱“三蘇”,其學識淵淵博,詩、書、文、畫、詞都有極高造詣。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詩清新,其詞豪放,其書尤長行、楷,與黃庭堅等並稱宋四大書家,善繪竹。著有《東坡集》等。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