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葉松種子小蜂

(1)加強檢疫,防止種子隨意調運。 (4)種子處理。 (5)藥劑防治。

基本信息

名稱:落葉松種子小蜂
學名:Eurytoma laricis Yano
類屬:膜翅目廣肩小蜂科

分布與危害

分布於黑龍江、吉林、遼寧、山西、內蒙等地,主要為害興安落葉松、日本落葉松、長白落葉松、華北落葉松的種子。
被害種子外觀上無被害痕跡,但比重較輕。

形態特徵

成蟲 雌蜂體長3mm左右,黑色無光澤。複眼赭褐色,口器、腿節末端、脛節、跗節黃褐色。頭、胸、腹末端及足和觸角密生細白毛。頭球形、略寬於胸,3個單眼呈矮三角形排列;觸角生於複眼下緣連線上方的顏面中部,11節;柄節長而梗節短、環節小、5索節、均長大於寬,3棒節幾乎癒合。胸長大於寬,前胸略窄於中胸,卵圓形小盾片膨起。前翅長約為寬的2.5倍,翅面上勻布細毛,緣脈長約為痣脈的2倍、後緣脈略長於痣脈、痣脈末端鳥頭狀膨大;後翅緣脈末端具翅鉤3個。後足脛節背側方及第1、2跗節具較粗壯的銀灰色剛毛。腹部側扁,長於頭胸之和,以第4腹節最長,產卵器鞘突出與腹末的數節共同形成略微上翹的犁狀突起。雄蜂略小於雌蜂,體長約2mm,觸角和腹部的形狀與雌蜂不同,觸角10節、5個索節均呈斧狀向一側突出、2棒節幾乎癒合。後腹部第1節呈長柄狀,余近球形。
乳白色,長橢圓形,長約0.1mm。l根白色卵柄略長於卵。
幼蟲 白色蛆狀,呈C形彎曲,體長2-3mm,無足,頭極小,上顎前端紅褐色。
體長2-3mm,乳白色,複眼紅色,羽化時蛹體黑色。

發生規律

該幼蟲有滯育性,生活史有年1代、2年1代和3年1代幾種類型,以老熟幼蟲在種子內越冬。翌年5月上旬幼蟲開始化蛹,而繼續滯育的則不化蛹;6月上旬成蟲始羽化,6月中、下旬為羽化盛期;6月中旬成蟲產卵於幼嫩的球果上,7月中旬幼蟲孵化後蛀入種子內取食種仁,食完種仁後即老熟、並在種仁內越冬。
以早晨羽化居多,在種子內羽化的成蟲有少部分無力咬破種皮而死亡;羽化初期雄蜂多於雌蜂,後期雌蜂多於雄蜂,雌雄比為1.9:1;室內以糖水飼養成蟲時其壽命較長,雌蜂為17-34天,雄蜂為14-18天。每粒種子內只1條幼蟲,每幼蟲一生只食害種子1粒,無轉移危害習性;被害種子外表無害狀,成蟲羽出時方可見到邊緣較為整齊的圓形羽化孔。一般山腰林比山底和山頂受害重,陽坡比陰坡受害重,成熟林比幼林受害重。
成蟲能飛,但傳播距離有限,在自然界主要是幼蟲、蛹藉助種子的調運把它帶到遙遠的地方。由於幼蟲在種子內的滯育時間很長,因此,不僅當年的種子需要檢疫,而且隔年的種子也需要檢疫。

防治方法

(1)加強檢疫,防止種子隨意調運。
(2)加強林區管理。
營造混交林,加強撫育,增強樹勢,減少為害。
(3)保護與利用天敵。
(4)種子處理。
①加熱乾燥。調製時,先將落葉松球果在溫水中浸泡10min,然後送入乾燥室加熱乾燥,乾燥室內的溫度在40-45℃,乾燥3-4天,直到果鱗乾透,再取出脫粒。
②藥劑熏蒸。在產地用塑膠布覆蓋熏蒸,在常溫(10℃以上)條件下,硫醯氟45g,熏蒸72h,種子含水率在10%以下時,對種子發芽率無不良影響。
③真空熏蒸。利用ZX-350型真空熏蒸消毒機進行處理。在減壓條件下,真空度為730-740mmHg(負壓),熏蒸室內的溫度為15-17℃,溴甲烷或硫醯氟50g,熏蒸2h,種子含水率不超過12%時,對種子發芽率無不良影響。
④微波加熱。利用ER-692型微波爐進行加熱滅蟲,每次處理1.5kg,當種溫達60℃時,持續處理1min,殺蟲效果達100%,在種子含水率不超過12%,對種子發芽是安全的。
(5)藥劑防治。
利用內吸性強的藥劑進行打孔注射,直接殺死球果中的害蟲;或噴灑無公害的化學藥劑如殺鈴脲、抑食肼等進行防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