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食肼

抑食肼

又名抑食肼,蟲死淨,為害蟲生長調節劑,有促進害蟲蛻皮、抑制進食、減少產卵的作用,以胃毒作用為主。主要劑型為20%抑食肼可濕性粉劑,適用於防治蔬菜害蟲。

基本簡介

又名抑食肼,蟲死淨,為害蟲生長調節劑,有促進害蟲蛻皮、抑制進食、減少產卵的作用,以胃毒作用為主。主要劑型為20%抑食肼可濕性粉劑,適用於防治蔬菜害蟲。

抑食肼抑食肼

化學名稱:2`-苯甲醯-1`-叔丁基苯甲醯肼分子式:C18H20N2O2
分子量:296.4
熔點:174~176℃
蒸氣壓:0.24mPa(25℃)
毒性LD50(mg/kg):大白鼠急性經口435,大白鼠急性經皮大於5000。對兔眼睛和皮膚無刺激作用。Ames試驗為陰性。
性狀:無味白色結晶固體,無臭味。
溶解情況:水約50mg/L,環己酮約為50g/L,異亞丙基丙酮約150g/L,分配係數(正辛醇/水)212。
在常溫下貯存穩定,在土壤中半衰期為27d(23℃),原藥有效成分含量≥85%,外觀為淡黃色或無色粉末。

用途

抑食肼抑食肼

對鱗翅目基某些同翅目害蟲高效,如二化螟、蘋果蠢蛾、舞毒蛾捲葉蛾。對有抗性的馬鈴薯甲蟲防效優異。本品用作迅速,葉面噴霧和其他施藥方法均可降低幼蟲和成蟲的取食能力,還能抑制其產卵。如20%可濕性粉劑防治水稻縱卷葉螟、稻粘蟲;以150~300g/ha劑量噴霧,防治蔬菜(葉菜類)菜青蟲斜紋夜蛾,以150~195g/ha劑量噴霧;防治小菜蛾的用量為240~375g/ha。20%懸浮劑防治甘藍菜青蟲時,用量為195~300g/ha。屬苯醯胺類,主要通過降低或抑制幼蟲和成蟲取食能力,促使昆蟲加速脫皮,減少產卵,而阻礙昆蟲繁殖達到殺蟲作用。抑食肼是一種非甾類、具有蛻皮激素活性的昆蟲生長調節劑。對鱗翅目、鞘翅目、雙翅目幼蟲具有抑制進食,加速蛻皮和減少產卵的作用。對害蟲以胃毒作用,具有較強的內吸性,持效期較長。對害蟲以胃毒為主,也具有強的內吸性,殺蟲譜廣,對鱗翅目、鞘翅目、雙翅目等害蟲具良好的防治效果。速效較差,施藥後48小時見效,持效期較長,無砩留。

製備方法

1、特丁基肼鹽酸鹽的製備:將80%水合肼和30%鹽酸等摩爾混合,攪拌加熱,於100~105℃滴加特丁醇,滴畢後繼續反應1h,經冷卻、過濾、乾燥得特丁基肼鹽酸鹽,收率90%~95%,熔點189~190℃。
2、抑食肼的製備將特丁基肼鹽酸鹽加入500mL甲苯,冷卻至0~5℃,滴加苯甲醯氯和40%氫氧化鈉,滴畢繼續保溫反應3h,蒸出甲苯,殘餘物用甲醇重結晶,收率85%~90%,熔點172~174℃。

劑型

20%、25%可濕性粉劑;膠懸劑(20%、239.7g/L),5%顆粒劑。

質量標準

20%可濕性粉劑Q/320223NAE009-92。

注意事項

抑食肼抑食肼

(1)使用前務請詳細閱讀產品標籤,噴藥應均勻周到,以便充分發揮藥效。
(2)施藥時遵循常規農藥使用規則,做好個人防護。戴手套,還要避免藥液濺及眼睛和皮膚。
(3)該藥作用緩慢,施藥後2~3天后見效。應在害蟲發生初期用藥,以收到更好效果,且最好不要在雨天施藥。
(4)該藥劑持效期長,在蔬菜、水稻收穫前7~l0天內禁止施藥。
(5)在乾燥陰涼通風良好處保存,嚴防受潮、暴曬。

該藥速效性稍差,應在害蟲發生初期施用。由於該藥持效期長,蔬菜收穫前10天停止用藥。該藥不能與鹼性物質混用。

與其他藥劑的混用

不與鹼性物質混用。可與阿維菌素混配成20%阿維·抑食可濕性粉劑用於防治十字花科蔬菜斜紋夜蛾。

分析方法

GLC方法:色譜柱:2m×3mmrp不鏽鋼柱,填充5%SE-30/101矽烷化白色擔體(60-80目);檢測器:FID;操作條件:柱溫210℃,氣化室溫度260℃,檢測室溫度230℃,載氣(N2)流速60mL/分鐘,有效成分濃度2.5mg/ml,內標物正二十四碳烷1.8mg/ml(二甲苯)。保留時間:抑食肼8~9分鐘,二十四碳烷14~15分鐘。註:標準品和樣品先用2ml乙醇溶解,然後加入內標溶液。

製備或來源

氫氧化鈉存在下,由對氯甲醯氯與特丁基鹽酸反應製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