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花岩

落花岩

位於 白馬江畔的扶蘇山上,相傳古代有3000名百濟宮女因遭羅唐聯軍追逐而投江而死,相傳她們投江時的身影如杜鵑花凋零謝落, 因此這裡得名落花岩。附近還有皋蘭寺,軍倉地,泗泌樓等歷史遺蹟。忠清南道扶餘郡扶餘邑雙北里、官北里、舊橋里一帶。

地址

位於白馬江畔的扶蘇山上,相傳古代有3000名百濟宮女因遭羅唐聯軍追逐而投江而死,相傳她們投江時的身影如杜鵑花零謝落, 因此這裡得名落花岩。附近還有皋蘭寺,軍倉地,泗泌樓等歷史遺蹟。忠清南道扶餘郡扶餘邑雙北里、官北里、舊橋里一帶。

落花岩落花岩

概況介紹

立於白馬江邊的絕壁落花岩,因百濟被新(新羅)唐聯軍攻陷時,3千多名宮女於此縱身投江而聞名。1929年,當地郡守洪漢杓在岩石上修建了百花亭。岩石下方的“落花岩”三字由朝鮮時代的大學者宋時烈先生親筆題寫。

落花岩落花岩

扶餘介紹

扶餘是韓國三國時代百濟的古都,位於錦江下游曲流部左岸,古稱泗(氵+比),公元538年百濟遷都於此,直至公元660年滅國,這裡一直是百濟的首都。扶餘作為百濟的文化中心曾前後繁榮長達120餘年,至今仍保留了許多古蹟和名勝。昔日曾有“扶餘八景”之說,它們是:百濟落日、扶蘇日出、皋蘭曉鍾、白馬春江、大王浦歸帆、萬光池秋色、白馬蒼松和馬來築防之柳。

扶餘城邊有座扶蘇山,上有百濟時代建築的城垣,山頂的展望台可俯瞰扶餘全景。扶蘇山峰上有兩個小頂,東曰迎月台,西名送月台,相傳百濟全盛時期,國王常在此迎月送月。在山東麓還存有百濟軍倉遺蹟。

落花岩落花岩

茫茫錦江流經扶餘的一段人稱“白馬江”或“白江”,扶餘八景之一“白馬江沉月”指的就是這裡。這裡依山臨江,風光極美。江畔有一名寺--皋蘭寺,寺附近生長著一種羊齒植物,名叫“皋蘭草”,是一種名貴的植物。寺後有一湧泉,據傳,泉水可治療胃腸疾病,名曰“皋蘭水”。白馬江北有一斷岩,名曰“落花岩”,這裡波光岩影、風景清絕。岩上建有一座落花亭。傳說,公元660年夏,新羅和中國唐朝聯軍滅百濟時,百濟義王帶宮女三千人逃至扶蘇山,並從此岩跳崖殉國,因得名落花岩。在其西側,白馬江北岸有一座百餘米高的圓錐形小山,坐落在江灘上,一旦江水豐滿,小山下部便沉入水中,僅露出山頭,遠看山似漂浮在水面上,故人稱“浮山”。城內的定林寺遺址處有一座五重石塔,亦名百濟塔,是珍貴的文物。

扶餘現設有博物館,現藏有5萬餘種文物。離扶餘4公里處有百濟王陵,有的王陵現已發掘,供遊客參觀。萬壽山位於扶餘以北16公里處,山側有百濟時代創建的無量寺,寺中有極樂殿、五層石塔、石燈等。石燈為珍貴文物。離扶餘23公里處的恩津面,有一座24.5米高的石雕大彌勒佛像,是高麗光宗19年(公元968年)慈明法師興建的,前後歷時37年始建成。白馬江畔是有名的古戰場。公元663年,中國唐朝劉仁軌曾在此大破日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