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骨香

透骨香

透骨香,中藥名。為杜鵑花科白珠樹屬植物滇白珠 Bl. var. (Kurz) T. Z. Hsu的全株或根。植物滇白珠,分布於我國長江流域及其以南各省區。具有祛風除濕,散寒止痛,活血通絡,化痰止咳之功效。主治風濕痹痛,胃寒疼痛,跌打損傷,咳嗽痰多。

基本信息

別名

透骨草《滇南本草》,滿山香、搜山虎《分類草藥性》,煤炭子、煤炭果《貴陽民間藥草》,萬里香《廣西植物名錄》,九里香、芳香草、滿天香《雲南中草藥》,透骨消、小透骨草《昆明民間常用草藥》,九木香、雞骨香(廣東)。

入藥部位

植物滇白珠的全株或根。

性味

味辛,性溫。

歸經

入肺、肝、腎經。

功效

祛風除濕,散寒止痛,活血通絡,化痰止咳。

主治

風濕痹痛,胃寒疼痛,跌打損傷,咳嗽痰多。

相關配伍

1、治跌打損傷,白珠樹根30g,八棱麻18g。水、酒各半煎服。(江西《草藥手冊》)

2、治風寒感冒,胃寒疼痛,(滇白珠)全株30~60g。水煎服。(《湖南藥物志》)

3、治久病不思飲食,(滇白珠)全株30g,白茅根60g。水煎服。(《湖南藥物志》)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鮮品30g;或浸酒。

外用:適量,煎水洗;或浸酒擦;或搗敷。

使用注意

孕婦禁服;忌酸冷、魚腥、蕎面。

採集加工

全年均可采,根切片,全株切碎,曬乾。

藥材性狀

莖圓柱形,多分枝,長約35㎝,直徑3~5㎜,表面淡紅棕色至棕紅色,有明顯的縱紋,皮孔橫生,突起。葉痕類圓形或類三角形,質硬脆,易折斷,斷面不整齊。木質部淡棕色至類白色,髓淡黃棕色。葉革質,多脫落,完整者橢圓形或狹卵形,長1.5~9㎝,寬1. 3~4.5㎝,表面淡綠色至棕紅色,先端尖尾狀,基部心形,葉緣有細鋸齒。有的可見花序或果序,總狀,腋生,小花白色,蒴果球形,其外有紫黑色萼片,種子多而小,淡黃色。氣香,味甘、辛。 根彎曲有分枝,頗長,粗者直徑可達2㎝,外表赤褐色,深色之栓皮極易剝落,內部色較淡;散生細根,粗約l㎜,質硬而脆,易折斷;斷面灰黃色,射線明顯,木質緻密。氣芳香。以根灰褐色,莖棕紅色,葉多完整,香氣濃郁者為佳。

形態特性

常綠灌木,高1~3米,稀達5米,樹皮灰黑色;枝條細長,左右曲折,具縱紋,無毛。葉卵狀長圓形,稀卵形、長卵形,革質,有香味,長7~9(~12)厘米,寬2.5~3.5(~5)厘米,先端尾狀漸尖,尖尾長達2厘米,基部鈍圓或心形,邊緣具鋸齒,表面綠色,有光澤,背面色較淡,兩面無毛,背面密被褐色斑點,中脈在背面隆起,在表面凹陷,側脈4~5對,弧形上舉,連同網脈在兩面明顯;葉柄短,粗壯,長約5毫米,無毛。總狀花序腋生,序軸長5~7(~11)厘米,纖細,被柔毛,花10~15朵,疏生,序軸基部為鱗片狀苞片所包;花梗長約1厘米,無毛;苞片卵形,長3~4毫米,凸尖,被白色緣毛;小苞片2,對生或近對生,著生於花梗上部近萼處,披針狀三角形,長約1.5毫米,微被緣毛;花萼裂片5,卵狀三角形,鈍頭,具緣毛;花冠白綠色,鐘形,長約6毫米,口部5裂,裂片長寬各2毫米;雄蕊10,著生於花冠基部,花絲短而粗,花葯2室,每室頂端具2芒;子房球形,被毛,花柱無毛,短於花冠。漿果狀蒴果球形,直徑約5毫米,或達1厘米,黑色,5裂;種子多數。花期5~6月,果期7~11月。

生長環境

生於低海拔到海拔3500米左右的山上。

藥理作用

1、抗炎作用。

2、鎮痛作用。

相關論述

1、《滇南本草》:“子:治痰火筋骨疼痛,泡酒用之良。其根、梗,洗風寒濕痹,筋骨疼痛,暖筋透骨,熬水洗之。”

2、《天寶本草》:“祛風散寒,退熱。(治)筋骨疼痛,腳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