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里長城第一墩

萬里長城第一墩

長城第一墩又稱討賴河墩,全稱應是明代萬里長城第一墩,是嘉峪關西長城最南端的一座墩台,也是長城沿線建築規模最壯觀、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古代軍事關隘。它與山海關老龍頭有異曲同工之妙。長城第一墩於公元1539年由肅州兵備李涵監築,北距關城75公里,墩台矗立於討賴河岸邊60多米高的懸崖之上,可謂“天下第一險墩矣”。

發展歷史

萬里長城第一墩 萬里長城第一墩

長城第一墩碑文由巳故書法家魏傳統先生題寫,字跡端莊,俊秀挺撥。2002年,長城第一墩被列為我市國債投資項目,撥款700餘萬元,經專家多次論證,充分利用討賴河周圍獨具特色的雪山、河流、峽谷、戈壁、烽燧的優勢,突出長城軍事文化和絲路文化,加大遊客的參與性,本著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文物方針,對第一墩古代兵營、醉臥沙場雕塑群進行恢復維修,得到了社會各界人士的一致好評。它的恢復,為市文物旅遊事業的發展起到了推動作用。

主要景點

萬里長城第一墩 萬里長城第一墩

長城第一墩位於嘉峪關西長城最南端,北距關城75公里,墩台矗立於討賴河岸邊60多米高的懸崖之上。,東臨新興工業城市嘉峪關市區,西面是茫茫無際的沙漠,北面緊靠關城,南面是起伏的祁連雪山。

長城第一墩南面是常年積雪的祁連山,北面是坡陡谷深的黑山。兩山之間形成了約15公里寬的峽谷地帶,地勢十分險要,古稱河西第一隘口。嘉峪關由於地處兩山之間的峽谷中,所以自古以來是戰守之地,是著名的古戰場。征西將軍馮勝沿途巡視看中了嘉峪關這一咽喉之地所以置關隘駐兵鎮守。在當年依賴步騎之敵,是無法逾越的。著名長城專家羅哲文先生曾有過生動的吟詠:“嘉峪關,雄險畫皆難,墩堡遙遙相互望,長城道道連關山、猿臂也難攀”。在一萬多華里的明代長城線上,墩台無數密如繁星,而嘉峪關長城第一墩與山海關渤海之濱的“老龍頭”遙相呼應,共同構築起中華長城“龍”的首尾,成就了中華民族“龍”的美名。
明代,嘉峪關管轄沿邊墩台三十九座。長城第一墩是兩邊最主要的一座墩台,它擔負著傳遞祁連山口軍事信息的任務。古代設有塢、驛馬、驛駝、食宿等,配備有一定數量的守兵,是嘉峪關軍事防務的重要據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