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選蓉

現任中國聾兒康復研究中心顧問、副研究員。 參與創辦了"北京陽光兒童早期教育實驗中心"。 主持擬定了『全國聾兒語言訓練教學大綱』。

萬選蓉,女,彝族,1943年2月出生,雲南省昆明市人。
主要簡介
現年61歲,畢業於中央戲劇學院的萬選蓉總結她一生經歷“充滿了戲劇性”。
1964年7月畢業於中央戲劇學院(本科)。
現任中國聾兒康復研究中心顧問、副研究員。
社會兼職
中國關心下一代委員會專家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康復協會聽力語言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北京大學言語聽覺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委員;北京陽光兒童早期教育實驗中心院長。
1992年享受國家政府特殊享獻津貼。先後被授予中央國家機關 "十大婦女";全國巾幗建功標兵;全國三八紅旗手;全國先進女職工。
1995年國務院表彰授予全國勞動模範,是九屆、十屆全國政協委員;全國政協民宗委委員。獲得過國務院婦女工委頒發的 "熱愛兒童獎",國家民委頒發的第三屆首都民族團結進步獎,中國殘聯頒發的全國殘疾人三項康復工作先進獎和全國婦聯評選的"第二屆中國十大女傑提名獎"。
2000年10月為彰顯她對培育下一代事業的堅韌關愛的精神和傑出卓越的貢獻,被授予中國第二屆"內藤國際育兒獎"。
主要貢獻
全身心地投入到聾兒康復事業之中,參與創業,經歷了中國聾兒康復事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艱辛歷程,是我國聾兒康復事業中語言訓練方面的開拓者和奠基人。她勤奮鑽研、努力實踐,摸索和總結出一整套適合我國國情的聾兒康復理論和訓練方法。根據聾兒康復理論和語言形成發展的規律,確定了聾兒聽覺、發音、語言訓練等內容,編制了舌操、唇操,研究並實施了直觀教學法、暗示教育法、對話法等,建立了定期的家長聯繫、座談、經驗交流和教學觀摩制度,奠定了中國聾兒康復研究中心教學模式,在全國各省、市推廣套用。經培訓的教師遍及全國各地,成為各省市地方聾兒語言訓練教師骨幹。親自培訓了聾兒家長,教會了他(她)們對聾兒的特殊教養和康複方法。經培訓康復而進入普通國小就讀的聾兒,有的已經升入高中和大學。探索聾兒康復社會化的道路,拓展聾兒康復後續教育。
參與創辦了"北京陽光兒童早期教育實驗中心"。主持實施聾健合一,開創和探索了聾兒社區康復模式及聾兒早期干預模式。
主要著述
主持擬定了『全國聾兒語言訓練教學大綱』。撰寫了大量的論文和教材。提出了藝術行為在聾兒康復中的套用,對指導聾兒語訓發揮了重要的作用。編寫了我國第一部『聾兒聽力語言訓練康復教材』和『聾兒家長培訓教材』,分聽覺訓練、發音訓練、語言訓練三冊出版發行,促進了聾兒康復事業的起步和發展,得到了聽力學家的充分肯定,這部教材獲得了1998年中國康復科研成果獎。編著全國聾兒康復教材『學說話』第一冊,質量高、實用性強。
獲得1992年全國文明進步圖書獎和全國優生優育優教銀獎。
在出席RI(90)康復國際會議上,宣讀論文『一個母親和聾孩子走過的路』,贏得了1000餘名中外人士與會代表的熱烈讚譽,『人民日報』、『中國日報』、和日本『朝日新聞』均刊載報導,美國『紐約時報』全文刊載,受到國內外各界的關注。
參與編導和主持了多部反映聾兒康復的電視專題片,如『走向太陽』第二集,獲得聯合國衛生組織紅十字獎;『中國母親』第十六集,獲得電視系列片獎二等獎;電視教學片『為他們回歸主流社會』,獲得科教片銀河獎;以及電影『為了殘疾人』等都在國內外引起強烈反響。
此外,撰寫『語言病理學』等部分著述。撰稿並主講由中央電視台播辦的『聾兒家庭康復知識講座』,也受到聾兒康復工作者和聾兒家長的一致好評。為我國聾兒康復事業的發展傾注了大量心血,做出了突出貢獻,業績被錄入1991年度『中國人物年鑑』,社會媒體許多報刊、雜誌廣為宣傳報導,受到社會各界的贊同和肯定。1998年萬選蓉在全國政協九屆一次會議上提出了"確立愛耳日"的提案,得到了國家和社會各有關方面的關注。確定於每年3月3日為"全國愛耳日",自2000年起開始實施,對全民進行愛耳護耳的宣傳活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