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貫

中國漢語辭彙,多用於古代,形容錢很多。

萬貫 wànguàn

一萬貫銅錢,形容錢財極多。

基本解釋

貫,是古代的錢的單位,舊時用繩索穿錢,每一千文為一貫。會意字,從毌(guàn),從貝(表示與錢財有關)。“毌”是貫穿之貫,象穿物之形。本義:穿錢的繩子

用例:

貫,錢貝之貫也。——《說文》 
都內之錢,貫朽而不可挍。——《漢書》 
廚有臭敗肉,庫有貫朽錢。——唐·白居易《傷宅》 
反爾如貫。——《詩·小雅·何人斯》 
又如:貫朽(串錢的繩子朽斷,形容積錢多而經久不用) 
舊時用繩索穿錢,每一千文為一貫
著落店主人家追要原典身錢三千貫。——《水滸》

相關

崑曲代表性作品之一《十五貫》:
尤葫蘆無本錢經營,為生計借來十五貫銅錢。因一句戲言,其女兒一氣之下離家出走。賭徒婁阿鼠賭場輸得精光,回來路過尤家,為偷走十五貫錢,斗膽將尤殺死。外城夥計熊友蘭為主人收來十五貫,路遇蘇迷路,被眾為誤認為兇手,兩人同押官府。知縣不問青紅皂白將兩人判成死罪。蘇州太守況鍾是此案的監斬官,在複查此案中查覺罪證不實,決意為民請命,以官職擔保,求得重審。
可見,在古代,“貫”是一個比較大的單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