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莊生態城

萬莊生態城

萬莊生態城位於廊坊市區西北部,與廊坊開發區、主城區一起構成三點組團,是三個組團中尚未被開墾的“處女地”。萬莊生態城占地80平方公里,現有15個村和10萬人,“萬莊生態城不是隔離農村的單一城市開發,區域中保留了大量基本農田,保留了萬畝老梨樹。”

城市簡介

萬莊生態城項目從2006年開始規劃,經過概念規劃、控制性規劃到專項規劃,前後參與其中的國內外專業機構近20家,歷時一年多。目前,總體規劃已經河北省規劃委員會討論通過。

資源開發

萬莊生態城 萬莊生態城

萬莊生態城的開發不同於一般傳統城市開發 萬莊生態城的開發不同於一般傳統城市開發。首先,不是單一追求環境生態,而是從規劃開始就立足於區域經濟、社會、環境、資源的協調和可持續發展,盡最大可能地考慮並融入了影響人們選擇可持續生活方式的各種因素,採取全面、系統、協調的規劃措施,提出生態城市整合策略,在規劃和開發中立足於環境生產、人的生產、物質生產,尤其是注重人的綜合素質提高,從而實現生產、生活、生態的和諧與平衡。同時,通過系統化資源管理模型與評估系統,對規劃開發與管理過程進行監控協同,使開發和建設過程不斷最佳化。

其次,萬莊生態城綜合考慮了空間形態、產業發展和文化傳承。空間形態以“混合--多元--生態”為目標,形成由村落為中心生長出來的城市組團;產業發展以信息產業、總部與研發、可持續技術套用、後現代農業示範為核心,形成現代服務業產業集群;文化傳承則以保持和發展地域物質文化和非物質文化,創造可持續發展的新文化為原則,營造出獨具特色的萬莊人文景觀。另外,不是隔離農村的單一城市開發,也不是簡單推倒重建式的新城開發,開發中尊重原有地理、尊重原有文化、尊重原地歷史,既將農村和城市作為一個統一體來考慮,區域中保留了大量基本農田,保留了萬畝老梨樹,保留了部分道路肌理,又充分考慮區域中的農業、農村、農民問題,統籌協調,和諧發展。

曹妃甸生態城效果圖 曹妃甸生態城效果圖

萬莊生態城是一個系統工程萬莊生態城是一個系統工程,採取一系列技術策略作為支撐。在上海東灘生態城近10年的研究中,上實地產已經摸索出了一套完整的生態區域開發的技術解決方案,包括:

能源策略

考慮能源及資源的循環利用,提高能源效率以及探索可再生能源的利用途徑。

水資源策略

通過綜合利用水資源,提高水資源的利用效率,達到保護水源、改善水景、節約用水的綜合生態目標。

廢棄物/材料策略根據廢棄物產生、運輸、分類、回收利用、最終處理等生命周期的各環節制定合理的策略,減少廢棄物的產量、減少廢棄物的運輸需求、提高廢棄物的回收利用率,並促進環境保護和鼓勵循環產業經濟。

環境策略

人與自然的協調關係體現在“城”和周邊自然環境形成一個自組織、自調節的共生系統,在環境和生態承載力的限度之下有機開放,減少對環境的影響,甚至改善環境。與此同時,通過良好的建築微氣候及熱環境設計,能以最少的能量消耗,為人們提供舒適、健康的工作和居住環境,提高生活質量。

據悉,萬莊生態城區域內的展示中心、相關道路和管網等公用和基礎設施項目已經相繼啟動。

編輯注釋:

“生態城市”一詞語來源於生態系統的術語,最早是在上世紀70年代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與生態圈計畫”研究過程中提出的。在研究過程中,生態城市理論從最初階段在城市中運用生態學原理,發展到包括城市自然生態觀、城市經濟生態觀、城市社會生態觀和整合生態觀等的城市綜合生態理論,並從生態學角度提出了解決城市弊病的一系列對策,生態城市的內涵不斷豐富。

世界普遍認為“生態城市”理念主要包含以下幾個方面——

社會、經濟、文化、自然的全方面的時空和諧;

物質、能量、信息的不斷趨於更高效利用;

所有生態要素都進入一種良性循環,局部及整體處於最最佳化的狀態;

居民的身心健康和環境質量都得到最大程度的保護。

京津冀一體化

京津冀一體化 京津冀一體化

濱海城市帶興起,京津冀整體向渤海灣發展成為必然趨勢。理論上,工業經濟對海洋運輸能力最為倚重;規劃上,北京的著力發展東部城市帶、天津重點發展濱海新區,河北布局“沿海化工帶”,京津冀“發展之箭”射向渤海灣

廊坊萬莊處在京津塘科技新幹線發展軸之上,構成了“發展之箭”的箭桿。圍繞京津塘高速公路的“科技新幹線”將因亦莊新城、武清新城規劃建設而上台階,萬莊生態城將繼廊坊經濟開發區之後,成為科技新幹線的重要參與區域

廊坊萬莊處在河北一線城市群的中心位置,構成了“發展之弓”的弓弦。萬莊生態城的開發,將推動廊坊市在京津冀中部強勢崛起,貫通河北省“南北兩廂”,繃緊京津冀“發展之弓”的弓弦,強化京津冀區域一體化發展後勁。

三極拉動格局

河北省“南北兩廂”分隔獨立發展,“一線城市群”事實上是各自為戰。由於京津的地理阻隔和強大的“空吸效應”,河北省“抓一線,推兩廂”戰略面臨挑戰,廊坊市的崛起對於改變這種狀況至關重要

處於一線城市群中心的廊坊如果崛起,將能夠有效貫通南北兩廂,溝通一線城市群。萬莊生態城的開發,將極大地增強廊坊城市的品質和實力,通過產業強化與河北省其它區域的聯繫,使之成為除石家莊、唐山之外的另一重要增長極

廊坊處於京津之間,區位優勢獨特且巨大,應創造性地把握區域一體化機遇,強勢崛起。萬莊新區應“創造性地定位產業、建設城市和發展區域”,推動廊坊市不僅在時序上,而且在經濟形態上,成為繼唐山、石家莊之後的“新經濟中心”

未來和明天

以生態城的戰略高度,直面京津新城的競爭,是不得不為。京津“十一五”規劃提出系列新城規劃,攔截產業轉移和輻射,將使廊坊市面臨“一體化陷阱”。萬莊生態城,將以全新姿態崛起京津中部,與京津新城爭奪人才和其它發展資源

建設經濟主導中心,主導區域經濟一體發展,是“為更好”。萬莊新區的開發,在經濟、社會方面將強化廊坊主城區對區域經濟的影響力和控制力,改變廊坊市縣市區“各自為戰”的局面,整體融入京津冀,促進一體化進程中廊坊利益最大化

以新興經濟形態,打造廊坊市的明天和未來,是有條件為。萬莊生態城可利用優越環境和區位,吸納京津人才資源,改變廊坊市多年來產業結構低的現實,突破“工業化”、“世界工廠”的發展模式,遵從知識經濟、服務經濟的遊戲規則,實現跨越式發展

戰略定位

京津冀區域性消費中心:體驗購物都市MALL、生活主題購物MALL、品牌直銷購物公園、家庭休閒主題小鎮、農業體驗休閒、農業觀光休閒、基於梨樹資源的梨園文化休閒

河北省“新經濟中心”:以知識和人才為主要投入要素的新興產業聚集;高科技信息業的研發、中試和製造企業聚集;面向工業升級的生產性服務業聚集;基於信息技術的信息服務業聚集;現代農業,高科技農業示範區;新興商貿、商務服務業發達;總部經濟、樓宇經濟發達

廊坊的“明天和未來”:廊坊“對外開放”的戰略平台;廊坊高素質人才的“移民中心”;廊坊的高品質、高檔次的居住城區;廊坊的經濟中心、科技中心、服務中心;廊坊的消費中心、文化中心、教育中心;廊坊“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示範基地

知識型、國際型、生態型世界名城:知識型城市:以科教為基礎,以外來人才吸引為根本,以知識為經濟主要投入的城市;國際型城市:有國際影響,發展國際化產業,有眾多國際人士居住生活的城市;生態型城市:資源節約和複合利用,系統保護環境,建設和諧社會示範區,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城市

生態核心

以主要分布在鐵路以北區域中部的萬畝梨樹資源和村莊為依託,發展萬莊生態城的都市生態核心

環線組團城市:以交通節點上的村莊密集聚集區為基礎,開發城區(城鎮)組團,並以環線交通軸連通

綠色屏障農村:對密集村莊聚集區環線外的農村區域,進行社會主義新農村改造建設,構成萬莊生態城的綠色屏障,在交通上通過公共運輸與城區相連

新城市心態

共生的城市:城市和農村融合雜處、和諧共生,挑戰城市化“常識”,創新城市形態

公園的城市:城市由眾多交通節點區域的“村落公園”分別開發,連線而成

通達的城市:城鄉之間、城區組團之間、社區和服務區之間由發達公共運輸連線

線性的城市:沿環線交通幹線建設、發展相對獨立的城區組團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