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山區[廣東省珠海市萬山區]

萬山區[廣東省珠海市萬山區]
萬山區[廣東省珠海市萬山區]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珠海萬山海洋開發試驗區,俗稱“萬山區”,於1998年9月經廣東省人民政府批准設立,是中國第一個地方性海洋綜合開發試驗區,中共廣東省委員會、廣東省政府明確賦予其行使地級市經濟管理許可權。地處珠江入海口,東鄰香港,西接澳門,轄桂山鎮、擔桿鎮、萬山鎮3個建制鎮及東澳旅遊綜合開發試驗區,擁有大小島嶼106個,所轄海島陸地面積80多平方公里,海域面積3200平方公里,是珠江三角洲乃至華南腹地出入南海,通向世界的咽喉要道。

簡介

珠海萬山海洋開發試驗區是廣東省人民政府1998年9月10日批准設立的中國第一個地方性海洋綜合開發試驗區,中共廣東省委、省政府明確賦予“萬山海洋開發試驗區”行使地級市經濟管理許可權。試驗區位於珠江出海口,鄰近港、澳,中心區域為珠江口國際錨地,多條著名國際水道縱橫其間。建設目標是“富饒的生態海洋漁業示範區、國際性的濱海旅遊區和先進的港口經濟區”。

試驗區的前身是珠海萬山管理區。1988年,珠海市委、市政府為實施“東西兩翼發展戰略”設立了萬山管理區,1998年,廣東省政府為實施全省“海洋綜合開發戰略”,在萬山管理區基礎上批准設立珠海萬山海洋開發試驗區。試驗區是全省第一個地方性海洋綜合開發試驗區,下轄桂山鎮、擔桿鎮、萬山鎮3個建制鎮以及東澳旅遊綜合開發試驗區,共7個行政村,試驗區黨委、管委會駐桂山鎮。試驗區常住人口7348人,其中戶籍人口3022人。

地理位置

萬山區地處珠江入海口,東鄰香港,西接澳門,所轄海域面積3200平方公里,中心區域為珠江口國際錨地,有大西、大濠等6條國際著名水道縱橫期間,是珠江三角洲乃至華南腹地出入南海,通向世界的咽喉要道,自古以來是軍事戰略要地,海島駐有部隊以及海關、邊檢、檢驗檢疫和海事等口岸聯檢單位,2003年開通的萬山口岸是國家一類客貨運口岸。

歷史文化

萬山群島早在新石器時代就有了人類活動的足跡。區內現存有3000多年前的沙丘遺址,東晉時期的棋盤,清朝初年的銃城、烽火台、海關遺址及摩岩石刻等市級重點保護文物;南宋末年著名抗元英雄文天祥就在萬山區這片海域吟出了“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絕唱;解放初期中國人民解放軍在桂山島附近海面進行了著名的“萬山海戰”,得到共和國領袖毛澤東的表彰。鄧小平同志兩次南巡都乘船通過萬山海域,許多著名的論斷都在萬山海域提出。

經濟

資源

萬山區擁有大小島嶼106個,主要島嶼有桂山島、東澳島、大萬山島、小萬山島、

圖2:萬山島風光 圖2:萬山島風光

白瀝島、黃茅島、外伶仃島、擔桿島等,海島陸地總面積80多平方公里,島岸線總長289公里,蘊含著十分獨特、優越的海洋海島資源 。

一、優良港灣眾多,水域寬闊,自然水深在10—30米之間,具有得天獨厚的建設深水大港的條件;

二、具有地文景觀、水域風光、遺址遺蹟、海洋生物等多姿多彩的海洋海島旅遊資源,“桂山艦登入點”是珠海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萬山鎮、廟灣村、桂海村分別被省旅遊局評為“廣東省旅遊特色鎮”和“廣東省旅遊特色村”,外伶仃島被省旅遊局評為“我最喜愛的濱海旅遊景區”和“AAA國家級旅遊景區”,東澳島“麗島銀灘”被評為珠海十景之一;

三、漁業資源豐富,區域內的萬山漁場是全國著名漁場之一,有經濟價值的魚類達200多種、貝類68種、蝦蟹61種、海藻18種,區內現設有國家級中華白海豚保護區,省級彌猴保護區、市級珊瑚保護區和國際遊艇垂釣區。

經濟狀況

建區20年來,萬山區在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上級各部門和駐區各單位、軍警部隊的大力支持下,歷任區委、區管委會團結帶領全區人民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高舉社會主義改革開放的大旗,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不畏艱難,開拓創新,經過艱苦卓絕的努力,取得了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良好成績,全區財政總收入從建區1988年的93萬元增長到2008年的2.94億元,增長了315倍,漁民年人均純收入從2913元增加到10610元,增長了2.64倍,形成了適合我區發展的港口倉儲物流業、海洋海島旅遊業和海洋漁業三大主導產業;建區20年來,已累計投入了8億多元資金用於基礎設施建設,萬山各主要海島的交通、通信、碼頭、教育、文化、衛生等設施得到了極大的改善;對外開放不斷擴大,開通了萬山港國家一類客貨運口岸;和諧社會建設不斷取得新成果,全區海島居民納入了城保,醫療服務實現了漁村全覆蓋,各鎮依託文化中心為平台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文化體育活動,實現了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雙豐收。

發展規劃

海洋經濟具有十分廣闊的發展空間和前景,廣東省第六次海洋工作會議吹響了加快海洋經濟發展的號角,萬山區將緊緊圍繞珠海市委、市政府建設生態文明新特區,爭當科學發展示範市的部署,按照“建港興業,美島活海,富民強鎮,共築和諧”的海洋海島發展思路,抓住粵港澳合作進一步加強和港珠澳大橋建設啟動的有利時機,落實市委提出的“人要上島、以島生財、漁業是基、科技提升、生態為本、旅遊興區、港口開發、從長計議”的要求,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貫徹實施《規劃綱要》為主線,堅持統籌規劃、綜合開發,遠近結合、突破當前的工作方針,大力實施“科技興海”戰略,突出發展海島旅遊業、海洋漁業、倉儲物流業、海洋科技產業,努力開創萬山海洋海島開發發展新局面,在全市要實現從海洋資源大市向海洋經濟強市的轉變中,發揮生力軍作用,走在全省全國海洋開發和發展的前列,為珠海市建設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作出應有的貢獻。

機構設定

區黨政辦公室

區黨群工作部

經濟發展局

監察局(與紀委合署辦公)

社會事業局

財金事務局

公共建設局

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

海洋統籌管理局

珠海市人大常委會萬山工作辦公室

1.

區黨政辦公室

2.

區黨群工作部

3.

經濟發展局

4.

監察局(與紀委合署辦公)

5.

社會事業局

6.

財金事務局

7.

公共建設局

8.

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

9.

海洋統籌管理局

10.

珠海市人大常委會萬山工作辦公室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