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寨鄉

萬寨鄉位於宣恩縣城的東北一隅,位於宣恩縣城的東北一隅,鄉經濟高速路的建成,洞坪工程的完工,將為該鄉經濟在未來二十年內帶來一個質的飛躍,一個新興的發展型鄉在宣恩東南方冉冉升起。

基本信息

萬寨由來

貢茶之鄉——萬寨
相傳於清朝年間,白蓮教曾在此駐紮過一千個營,安置過一萬個寨,使前來鎮壓的清將聞名喪膽,不戰而退。萬寨,就由此而名。該鄉位於宣恩縣城的東北一隅,鄉政府所在地距縣城29km。東西、東南面與本縣的長潭鄉和恩施市新塘鄉相鄰,南面與本縣椒園鎮、珠山鎮相壤,西面與恩施市芭蕉鄉相連,北面與恩施市三岔隔江相望。

整體經濟

該鄉屬典型的邊、老、遠、窮山區。全鄉下轄24個自然行政村,244個村民小組,共30022人,國土面積182.3km2,耕地面積2309公頃,林地面積3475公頃。鄉內生物種類繁多,糧食作物以水稻、玉米、小麥、薯類為主,經濟作物有茶葉、菸葉、油菜、柑桔、花生等,聞名遐邇的“富硒貢茶”即產於境內,主要經濟林木有杉木、馬尾松、櫟類、“三木”藥材等。全省、全州重點水利工程之一,清江流域最大的水利工程之一,宣恩縣最大的生命工程——洞坪電站位於鄉內。2002年,全鄉農村經濟總收入6622.22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447元,比2001年上漲3.4個百分點,是宣恩縣農村經濟發展最為迅速,後勁最為強勁的鄉(鎮)之一。萬寨的前身又名貢茶。追溯到乾隆時期,該地一姓伍名昌臣的制茶商採制的茶葉,玉液清綠、回甜爽口,集色、香、味之大成,深得乾隆喜愛,成為納貢佳品,“貢茶之名”從此不脛而走,享譽全國。近年來,該級大力實施茶葉造園,著力打造綠色茶葉大鄉,努力提高茶葉產業化提檔升級,如今“兩帶茶 葉經濟帶”和“一條綠色茶葉長廊”已初具雛形,萬畝茶園已具規模。鄉內現有五大茶葉基地,19家大小茶廠,其中伍家台茶總廠是該鄉龍頭企業,其生產的“綠針”、“貢羽”、“劍豪”等知名品牌因富含硒鋅,不僅是高級茶葉飲料,還是上乘保健產品,並多次榮獲國優、省優、部優級大獎,深受廣大消費者喜愛,不僅成為國內大中城市的杯中佳品、桌上名茗,還暢銷德、日、內蒙古等海外諸多國家。2001年成功引進外地茶商,共投資200萬元,組建“蘭玉茶廠”。2001年,該鄉被湖北省農業廳授予十大名鄉之一。2002年,中央二台聞名而來,在此拍攝茶葉專題片。萬寨集鎮有著悠久的趕場歷史,是傳統的趕場之所。每逢三、六、九日附近鄉鎮甚至來自恩施、鹹豐等周邊市縣的客商也在此擺攤設點,車水馬龍,接踵摩肩、絡繹不絕,更有來自外地的零售商人來此推銷各種商品,而最受歡迎的還是那些來推銷科技產品的商人。每次趕場的人數可達5000餘人次。近年來,該鄉始終堅持“農業穩鄉、企業富鄉、商貿活鄉、科技興鄉”的戰略理念,矢志不渝的以產業結構調整為主線,著力構建煙、茶、畜三大支柱產業;以項目為依託,大興基礎設施建設;以誠信為根本,大力招商引資,通過幾年的不懈努力而奮鬥,該鄉已建起了菸葉專業村、養羊專業村、生態家園建設示範村,並堅持一手抓經濟發展,一手抓基礎設施建設,著力鄉、村公路的改造升級,全面提升村級公路的質量。如今,該鄉產業結構逐漸明朗,農村面貌煥然一新,農民收入逐年增加,已有“紅紅火火搞建設”的大好局面。洞坪工程更是為該鄉全方位發展、立體式開發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春天”。它將成為該鄉交通、通訊、集鎮建設、服務業、旅遊業、水產業、工業、企業等社會、經濟協調發展的巨大拉動力和牽引力,並推動了集鎮餐飲服務業、交通運輸業、旅遊業的蓬勃發展,綠色生態鄉、旅遊鄉正在逐步形成。據統計,該鄉經濟高速路的建成,洞坪工程的完工,將為該鄉經濟在未來二十年內帶來一個質的飛躍,一個新興的發展型鄉在宣恩東南方冉冉升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