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安賦

徽之故里,萬安古鎮,始為隋制,州轄歙、宣、杭、睦、婺、饒之六地①。 品萬安,沐文如細雨,昌而不浮也。 ⑦—指萬安古城岩山上的唐代“徽國公”汪王故宮遺址。

正文

庚寅元初,適文聯眾友,共赴萬安聯誼,童子不知,躬逢勝餞,同饗山水之精華,共聆珠玉之文章。
徽之故里,萬安古鎮,始為隋制,州轄歙、宣、杭、睦、婺、饒之六地①。古亦多風流,一街帶玉②,襟休屯而領商貿。經天緯地③,稱華夏,引繁慕者傾心,俱嚮往之。是此,故有“小休陽,大萬安”之遠名也。
入萬安,詩者皆謂如詩,畫者亦謂如畫。五里長街,傲榻黛水橫江,徽之“三雕”,技湛惟肖,鎖高牆深院,顯富庶於天下。古風猶存,今看三塔並立、牌坊鱗次、碼頭櫛比,晰知古貿興盛,南北雜貨,琳琅滿目,屯綠毛峰、國藥醬園、文具刻字、紙紮禮品,宛如河圖於明清④。
品萬安,沐文如細雨,昌而不浮也。眾名跡於域內,當是薈萃人文。耳灌陶賢⑤幼讀之典故,飽覽魯衡⑥之萬國金品。尋汪王⑦古地,近唐之風雲;游山野仙洞⑧,明之天子,亦也委身而後起;講經論道於還古⑨,叱吒英雄也書生;水龍廟會來相祭,五月端陽把龍舟。嘆呼哉,真可謂一步石階一步景,壽山初旭觀止也!
今之萬安,乘開放之新風,如日月之更替,腸徑變通途,工商旗正帆,如火大建設,指日待同城⑩。不材成陋篇,以為自聊矣,誠盼方家斧,不褻萬安情!

注釋

①—萬安古鎮建於隋朝末年,當時作為州治總轄歙、宣、杭、睦、婺、饒六州,是皖南政治、經濟、文化、交通中心。
②—指萬安鎮依新安江支流橫江而建。
③—指萬安羅盤。
④—指萬安當年的繁華猶如“活動著的清明上河圖”。
⑤—指人民教育家陶行知,他在幼年時曾在萬安啟蒙求學。
⑥—指羅盤鼻祖吳魯衡老店,在1915年該店製作的羅盤榮獲巴拿馬萬國博覽會金獎。
⑦—指萬安古城岩山上的唐代“徽國公”汪王故宮遺址。
⑧—指萬安古城岩山上的朱元璋當年在此避難過的山洞遺址。
⑨—指萬安古時的“還古書院”,該書院是明末抗清英雄金聲講經論道之所。
⑩—指呼應黃山南部城市群發展要求,加快萬安城鎮化步伐,打造休寧、屯溪同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